|
03.06 16:15 |
|
今天,当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伊拉克时,一个新栏目《直通巴格达》以最快的速度在东方时空诞生了。 《直通巴格达》问世的前后 1月28日下午,新闻评论部。三期特别节目《伊拉克,风云二十年》还在热播中,新闻评论部就成立了打伊小组,由"世界"、"时空连线"、策划组联合组成。从那时起,世界组的相关人员就知道,这个羊年春节怕是过不踏实了。 果然如此:大年初一晚上,所有《世界》组在京人员紧急回到办公室,用不到七个小时做出了"哥伦比亚号失事"的报道,第二天早上在《东方时空》播出,接着继续拼命,又制作了一期长达19分钟的《焦点访谈》,当晚播出。 大年初四,赴伊报道小组出发前开会。 大年初五,前方报道小组出发。 大年初六,前方报道小组到达巴格达。 大年初七,前方报道小组发回第一条消息在《新闻联播》,晚间《世界报道》播出,后方打伊小组也基本到位,在接下来的两天中制作第一期《直通巴格达》。 大年初十,第一期《直通巴格达》在打通的《东方时空》播出。 大年十一,即2月11号,台副总编孙玉胜看过第二期《直通巴格达》之后,对两位主持人在北京和巴格达连线这种强强联手的节目形式给予了肯定。 吃了定心丸后,从2月12号开始,一切已经走上正轨。 所谓的正轨是这样一种状态:每天早上,打伊小组的后方协调策划人郭建新召集打伊小组在一起碰头,确定明天或近几天的选题。确定后,策划开始攒双主持人的谈话内容,编导着手准备短片,资讯冯水军开始浏览各主要中英文网站,收集有用信息传真给水均益供他参考。到下午,问题已经成型,分别交水均益和白岩松准备。晚上八点,进演播室连线。回来之后剪两位主持人的谈话,午夜时分开始合成。这时郭建新又开始给巴格达打电话,交流两地一天的工作情况。一点半左右,世界组主编陈耀文进台送片子。编导们时不时地还要在半夜到台里接个传送什么的。此外,还要应付每天此起彼伏、来自全国各地媒体和热心观众的电话,有约特稿的;有想专访的;有关心前方水主安全的;有分析美国发动侵略战争可能性的……一句话:Toobusy,sometimescrazy.(极为繁忙,有时疯狂。) 在这种Toobusy,sometimescrazy的情况下,《直通巴格达》推出之后,世界组的郭建新,已连续两周没回家睡觉,而且几乎每天入睡时间是夜里一点半以后;陈耀文也几乎凌晨两点以前就没回过家,而且他每次送完片子,都要去吃一大碗牛肉面,以至于最近身上又出现了他一直避之不及的厚厚的肚腩(即脂肪);其他人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嗜睡、厌食(个别人是嗜食)、语无伦次等现象。 我们是如何盯上伊拉克的?从什么时候开始? 《世界》一直在关注。 前年的"9.11"之后,怒火万丈的美国人将利剑指向了塔利班。当有些评论家还在对局势瞻前顾后时,不信鬼、不信邪的牛仔总统小布什就已经以令人眼花缭乱的动作干脆利落地端掉了塔利班。而那个有本事叫别人去开飞机撞大楼的大胡子拉登也收起了要当殉教烈士的念头,遁入一个个洞中,终不知其所终。 当小布什表示反恐战争并没有因为塔利班鸟兽散而终结时,《世界》就开始猜测下一个挨揍的会是谁,从当时的形势来看,我们认为以下几个国家挨打的可能性最大,它们是:菲律宾、也门、伊拉克、伊朗等等。从那时起,在关注当时仍然是世界头号焦点的以巴冲突的同时,《世界》在自己的日常节目也开始关注老美的反恐矛头指向,并制作了《追杀利剑之父》这期节目。 2002年1月29日,布什在国会参众两院发表《国情咨文》演讲时,以强烈的措辞抨击伊拉克、伊朗和朝鲜,并且形象地称他们为威胁世界和平的"邪恶轴心"。我们随即做出了自己的判断:下一个挨揍的九点九成是萨达姆治下的伊拉克。这样的判断开始出现在《世界》关于伊拉克的一系列节目中:《山雨欲来伊拉克,风风雨雨萨达姆》(3月24日播出)。 去年8月起,布什开始将伊拉克与基地组织更频繁地联系在一起,我们加紧了对伊拉克的盯梢:"风暴指向伊拉克"(8月18日播出) 明确的猎杀信号在去年9月12号发出,在那个有人突然向人类的普遍价值观发起挑战并得手的日子过去一整年之后,布什在联大会议上明确地将枪口指向了萨达姆的伊拉克。 对美国人来说,宰杀的对象已经确定并且宣布,接下来就需要一段时间磨刀了。 对我们来说,这段磨刀的时间则是难得的宝贵。主任梁建增似乎也听到了这种磨刀声,参与了《世界》节目的策划,并提出建议:应该做一个关于伊拉克问题来龙去脉的系列节目。于是相关人员,特别是年轻的编导们(两伊战争爆发时,他们有的才学会走路,有的正在吃奶,有的刚过百天;海湾战争打响时,他们刚上初中),开始恶补关于伊拉克和萨达姆的各方面知识:办公室里开始出现十几本有萨达姆、伊拉克相关的书,上面插的纸条也越来越多。 进入报道阶段 去年10月起,当华府白宫里的高官们展开外交穿梭,五角大楼内的将军们开始调兵遣将的同时,我们也围绕着伊拉克开始了另一种努力--水均益开始为他的第四次巴格达之行打各种报告;一个从五千年前开始全面盘点伊拉克的节目,也就是大家后来看到的《伊拉克,风云二十年》也开始进入策划阶段;在日常节目中,伊拉克占的比例飚升,在两个月中我们播出了六期关于伊拉克的节目:《美伊之战,如箭在弦》(10.13),《倒萨中的萨达姆》(10.20),《联合国对伊新决议》(11.10),《生死攸关话核查》(11.17),《伊拉克核查》(12.8),《报告份量重,核查水更深》(12.15)。两位在机房中成长为伊拉克专家的编导马丽君和刘勇一听"伊拉克"三个字就想吐。但是他们也知道,如果现在就吐的话,显然不是时候,因为真正的战斗还没有打响。于是他俩忍了忍,忍住了。 从2月10号到开始的一周之内,打伊小组做了5期《直通巴格达》;《世界》组除了与《时空连线》组做《直通巴格达》,无形中成为日播栏目组以外,还制作了三期《焦点访谈》,而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世界》也照常播出。在这些节目顺利播出并创下不错收视率的背后,大家的辛苦只有自己知道。同时又增加从《世界》组抽调人手,着手储备了一批专家(召之即来,来之能"忽悠")、各种地图(包括萨达姆一旦与美军玉碎巴格达时的要用到的巷战的地图)、各方面的短片等等。在小小的办公室里,这十几个人在努力见证、记录着这段注定要改变历史的历史。 尾声 紧张的工作还在持续当中,战云或者硝烟不散尽的话,这种状态还会要持续下去,一旦战争爆发,大家肯定会怀念现在的工作状态。 昨天,《百姓故事》的华拉大哥问我:"仗什么时候能打起来?"我说:"不知道,我们也不知道。" 就全球范围来讲,如果战争真的不可避免的话,可能所有的人都希望这场战争早日结束,我们也是如此,但是仔细地审视自己的内心时,我们却总能看到一点隐隐的期盼,那就是希望在这场战争当中,我们能够有更多的报道时间和空间,这也许是记者们内心中无法抹去的小小的阴影吧。
|
|
责编:复苏 来源:CCTV.com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