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6 13:34 |
|
背景:根据教育部不久前公布的数字,受1999年全国高校扩招的影响,2003年我国将有212万本专科及硕士、博士生毕业。这个数字比2002年净增了67万,增幅高达30%。据了解,仅北京地区的高校明年就有11万2千学生毕业,比今年增加2万3千人,其中,研究生的增幅高达27%,本科生的增幅也达到了26%,创记录的毕业生人数给就业市场带来了空前的压力,时下所有的招聘会几乎都是人头攒动。然而,一方面,大学生们不断地将自己的简历送到各招聘单位的手中;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在经过简单的筛选后又将成堆的简历丢在一旁。于是出现了“应聘学生蹲在地上拣回自己简历”的现象。这种只“招”不“聘”的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主持人:这种事情是否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今年大学生就业的这种买方市场特征非常得明显。我们今天的三位嘉宾,第一位是北京理工大学的副校长杨宾先生,他今年主抓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第二位是湖北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王建农副主任,您好;第三位是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的王通讯副院长,您好。非常欢迎三位加入到我们的节目当中来。首先我想问一下三位嘉宾,看完刚才短篇最后说到的那个故事的时候,我不知道有什么感想。 王主任:我就感觉到很难受,就是一方面我们的毕业生不管他期望值高还是低,他能够瞧得上你这个企业,他能到你这儿来把自己的三、四年的学习成果凝聚成几页纸送到你面前来,他是看得起你。作为企业来讲,不论你招多少人,你不应该做出这样的举动。如果我是这个企业的负责人,是他的老总的话,我会对这个事情进行深刻的反省,这样做法是不公平的。 主持人:其实这样的场景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愿意看到。不过它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其实今年就业压力就是非常地大。那么杨校长,在这种情况下,你们理工大学就要毕业的学生们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是不是每个人都在忙着找工作? 杨:北京理工大学今年有近800多毕业生,现在学生基本上是这么几种情况:一种是一些同学在上课的同时准备考研究生,这个占的比例很大;另外今年的就业工作,基本也就开始了,同学们还是在积极地收集信息,学校也在为他们提供信息,应该说为今年的就业大家开始了自己各方面的工作。对自己如何介绍自己,推销自己,也还是做了很多的事情。同学们都在认真地写自己的简历,怎么样把自己推荐出去,怎么样描述自己的特长怎么样把自己的特点介绍给用人单位,学生还是在动脑筋,个人有个人的特点,大家还是很积极地在做这方面的工作。 主持人:接下来我想问一下王主任,因为我们看到北京现在各种的招聘会是非常得火爆,通常一个招聘会可能只能提供一两千个就业机会,但是来的人可能过万,我不知道在湖北是不是也是这样一个状况? 王主任:现在湖北也是这个情况,一个是用人单位来的人数,用人单位来的数量比去年我们感觉到时间要早些,要多一些;单位要来的多一些。从毕业生来讲,因为他毕业人数多一些,因此他进场的人数也多一些,这样两方面都有这样的积极性,就显得比往年要热闹一些。 主持人:刚才王主任还是提出了一个对今年就业可能比较利好的消息,那就是虽然毕业的人数多了,但是可能要用的用人单位也多了,我想问一下王院长,按照我们目前对整个形势的判断,因为今年要毕业的学生可能是要增加了67万,在全国的范围内那我们新增加的工作机会能有那么多吗? 王院长:我估计今年的就业压力比以往要大一点,比方北京市今年大概毕业有十一二万人,再加上去年剩下的一万人,那么就是十三万人左右,这个比例大概是比去年大概增加了26%的样子,所以我估计我们今年虽然需求人员比较多,工作量比较大。但是总体上说,我感觉到可能比去年增加一批。 主持人:我们有没有统计,可能新增加的就业的机会能增加多少? 王院长:这个总量不好说,但是我想今年主要增加的就业的机会大概是这么几个方面,一个方面就是西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行,西部的工业机会多一点;第二就是基层,就是说我们城属的街道,还包括一些中小企业,这个机会大概多一点。另外就是说社会方方面面,服务业方面,三产方面需要的人多一点。当然国家的机关也要招考公务员的,当然很多企业也要进人的。总体说,我估计压力比去年大一点。 主持人:我今年看到这样一个数字,说明年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一共有212万,但是可能在明年到七月份的时候,仍然找不到工作的会有40万,我想知道这个数字是个耸人听闻的,还是可能发生的事实。 杨:就业这种压力还是有的,但也形成另外一方面的情况,就是今年高校的大学毕业生考研究生的比例比往年应该说是大大地增加了。从我们国家来看,今后研究生教育将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发展,教育部讲要增加30%多。另外,从前几年毕业的学生情况来看,这几年分流的情况也很多,比如有出国的,比如在家准备考研究生的,还有少部分自己要创业的,各种情况都有。最后能不能剩下40万,我想不见得能有40万,我还是看好的。 主持人:王主任,根据您的经验,您觉得最后找不到单位的那些学生一般是什么样的人? 王主任:我是这样看的。就是按照这几年的情况,按照我们的估计,本科毕业生应该就业没有太大的问题。那么现在可能压力大一点在我们专科这个层次,从我们了解到的情况来看,需求信息还是很大,特别是来自基层的需求信息也比较多。每年需求信息的浪费也很多,一方面我们的专科毕业生就业难,另一方面我们一些用人单位又要不到毕业生,所以这里面还有几个问题,一个就是毕业生的期望值,就是他的择业观念的问题,另外我们用人单位也存在一个高消费高学历的效益问题。 主持人:王院长,您怎么来看这个单位用人高消费的问题? 王院长:现在有的地方,我听到有这个情况,就是一个收发室要一个硕士生你这个没必要吧。你搞来搞去,你以为这个学历越高越能够对你有益,这一不定的,增加成本了。如果用人单位注意了。最后一点,就是我们的人才本身,也有很好的一个自我认识,不要感到自己了不得,感到我自己是大学生了,了不得了,因此地位太低、位置太低,我就不就业,保持一个有业不就的状态,这种情况之下,就会使得我们剩余的,就是不能对号入座的人多起来。我想,如果我们国家政府社会企业人才各方面,人才本身,几个方面一块儿努力,我想不会有40万这么大的一个余额。 主持人:我们的记者在这些招聘会上采访的时候,发现了几个问题,比如说有一个就是现在学生的专业要对口的很难,有很多的学生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专业,只要能找到一份工作就行。现在我想问一下,什么样的专业比较好找工作,现在什么样的专业,可能市场相对是饱和的,我想杨校长已经搞了几年的就业的工作,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比如说你们学校什么样的专业比较好找? 杨:我觉得信息类还是比较好找的。比如说我们的通信专业、计算机专业、控制专业、广电专业等等。信息类的,目前来看还是最好找的,相对来讲机械类专业也还可以。还有一些化工类的这些东西略为差一点。另外有些专业,比如一些新兴的专业,比如说生命科学环境工程等等。这些专业应该讲在今后是非常有发展前途的。但是在目前来讲,我们国家这方面的产业还没真正兴起来。比如生物工程这方面的、环境工程这方面的,这个产业并没有真正兴起来,因此这方面暂时难找工作。但是我想有远见的企业,也应该重视这方面的人才,很明显的本世纪的生命科学和环境工程这方面的专业会有很大的发展,不要等到发展起来了你才要人才,可能对这个企业发展不见得有利。 主持人:王院长,根据您的经验,您觉得现在的这些用人单位来说,他们更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王院长:我们国家整个的人才需求状况是这样:高级人才短缺,外向型人才短缺,复合型人才短缺。相信一般大学毕业生他不可能一下子成为高级人才,也不可能马上成为一个外向型,WTO人才,也不可能马上成为一个复合型的人才,所以需要研究一下自己的优势所在。专业你不能再选择了,增加自己的附加值,比方说我会计算机操作,我会外语,我会怎么怎么着。但是我可以在我的业余或者我学有余力的情况下,我再读一个专业,这样自己的就业就方便一点,就是我自己把我自己的本事练好,增加自己的才干,增加自己的附加值,这样的情况之下,即便你的学习量比较少一点也可以有你的空间。 主持人:因为我们要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问题,一方面是大学生自己要调整,另一方面肯定是要把就业市场这块蛋糕做得越大越好。那您觉得,比如说如果我们从宏观政策上做哪些调整可能就会使这个蛋糕更大一点? 王院长:第一就是自己创业,第二就是就业。创业就是使得自己有一个位置,而且还给别人来制造位置。另外我们从社会上讲,要多给一些宽容,比方学校可以让学生多一些选择时间,那么企业这边不要搞太挑剔的搞那些高消费,这样的话我们整个的蛋糕就可以做得很大。 主持人:我想,通过三位的分析,我们的确认识到今年大学生的这种就业形势是机会和压力并存的。非常感谢三位。刚才三位专家其实都说到了,要找到一个比较好的工作,大学生一定要先对自身的价值有一个准确的判断。其实大学生们眼高手低,似乎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但是,眼高手低就仅仅是大学生的错吗?明天我们将继续关注这个话题。
|
|
责编:薛蓝 来源:央视国际网络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