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空资讯 > 编导手记 

黄河万里入画来
09.06 16:48

    2000年初,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七位画家开始了国画长卷《黄河万里图》的采风和创作。这七位画家,是呼市美术家协会几百名会员里山水画方面的佼佼者。目前,这一长卷已经创作完成,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组长)燕亮:2000年初,呼市美术摄影家协会在市委领导关心和支持下,组织了27个人的黄河万里采访团。我们把黄河从源头到入海口全部都走完,(完成了对)黄河流域全景、九个省区的采访和考察。(最后)7个同志用9个月的时间把黄河从源头到入海口画了一个100米的长卷,长卷整个长度是110米,高度是2米。
    
    在《黄河万里图》的创作之初,画家们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将万里黄河的完整风貌浓缩于百米画卷之上。
    
    (画家带头人)周鼎:黄河是两万多公里长,不是按比例,是根据画面需要去处理,不能分段。青海10米,兰州10米。有时中间地段,高潮地段,需要突出。例如黄河的壶口、山西一带,因为它的容量大,内容多,(就要突出表现)。
    
    (画家之一)辛礼铸:我们在画中也体现了黄河文化的东西,像龙门石窟,把历史文化名城古迹重点体现,依据地域、朝代的不同,用夸张、写实、特写的镜头拉近。
    
    大禹的雕像、现代水利工程、繁茂的人工林、旋涡中起伏的小船,无一不折射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对黄河的依恋与改造。提醒着我们,这既是一条自然的河流,也是一条文化的河流,历史的河流。
    
    除了景观的选取之外,如何表现万里黄河地貌的显著变化,也是一个难题。画家们通过墨与色的组合与变化,使这种转变自然而顺畅。
    
    (画家之一)高林生:如果在色彩上增加,在墨和色彩上能结合好,更能体现对黄河母亲河的表现。在黄河源头有种大野苍茫的感觉,光靠墨只是一种悲凉的感觉,如果在色彩上增加黄、绿(这些)高原地带特有的环境颜色,不但能体现母亲河源头的大气磅礴,而且能给人带来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内蒙古、宁夏部分表现塞上江南的感觉,绿色要体现这种精神的东西,很难,画这一段时,色彩不能过,既要有墨的感觉,又要有色的感觉,到了下游部分,色彩的感觉逐渐丰富起来,颜色带有夸张性。
    
    漫长而艰苦的采风,似乎已经决定创作者要赋予长卷一种记录的色彩。因此在技法的选择上,他们摒弃了传统的写意手法,而使用了注重写实的皴法。
    
    周鼎:在局部,要反复去皴十几遍才能完成,而写意、泼墨一次性就可以完成。
    
    辛礼铸:皴了又染,染了又皴,反复皴染,达到色彩和墨的厚度,看上去特别的苍润,有一种厚重感。
    
    在构图上,画卷没有留出大面积的空白,使用的是一种比较饱满的构图方式。顶天立地的效果,暗示着黄河的精神。画面中,山与河这一对要素时常对立地出现。大比重、大气势的山一直在压迫着、排挤着黄河,而河水却从未在画面上消失。
    
    周鼎:以山挤河,体现黄河不屈不挠的气概。
    
    至于光的运用,创作者也在寻求一种富有象征意味的表现手法。画卷下面的光往往较重,到上面则越来越轻,逐渐推向明亮。灰暗与光明,沉重与激扬,耻辱与辉煌,历史与未来——在光的变幻里融为一体。
    
    综观《黄河万里图》,无论是在内容的选择上,还是在对色彩和光线的运用上,创作者始终赋予着黄河两种不同的情绪:悲凉里蕴藏着活力,沉重中预示着积极。
    
    周鼎:画黄河是要激发全国老百姓关注黄河,关注西部大开发。
    
    周鼎:也许还需要画一次黄河,画一个绿色的黄河,也许我画黄河的春夏秋冬,现在已经有这个印象了。
    
    其实,歌颂母亲河的文艺作品不胜枚举。《黄河万里图》的特点,就在于它为传统国画注入了很强的现代特色,同时与今天大的时代背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责编:惊鸿 来源:央视国际网络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