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22 13:42 |
|
我们通常在博物馆或者一些公共空间看到雕塑作品,前不久,中央美术学院在山西榆次一个有二百多年历史的常家庄园里,办了一个现代雕塑展,这种展览似乎还不多见。常氏是清代一个著名儒商大家族,庄园里建筑、砖雕、木雕、石雕弥漫着浓浓的传统文化气息,当代艺术家的雕塑作品散置在其间,走在其中,我们似乎可以触摸到历史与今天。 解说:大约二百五十年前,牧羊人常仲林的后人开始兴建常家庄园,时至清末,常家庄园已成为:“可燕居、可耕读、可修身、可遐思、可赏观、可游览、可悦心、可咏叹”的生活与精神家园。现在庄园虽仅存四分之一,但它却是一座融汇了儒家秩序和道家浪漫的文化艺术博物馆。不久前,中央美术学院在这里举办了一个雕塑展览,名为“梦回故园”。 展览策划殷双喜:“梦回故园”这个梦是中国的文化之梦,是对中国曾经有过辉煌的雕塑艺术和文化的那种文脉的相连。 解说:当年的拴马桩就是一尊尊石雕。精美的木雕是我们不经意地在门窗上拍到的。 展览策划殷双喜:在这个院子里到处走一走,你细心地观察一下,看那些雕塑,看上面有过的刻痕,从这里你可以想见当时的先人他们一锤一凿一砧地辛勤地劳作。我总是感觉到他们的灵魂留在这里,他们对艺术的执着和投入都包含在这里,我感觉这个院子里有一种艺术家的灵魂存在着,游走着。我试图去捕捉它,我也希望我寻找的挑选的艺术家的作品能够和他们相互地呼唤。 解说:常氏祠堂于儒家文化的秩序中表达了主人的审美品位、人生向往与家族实力。抱柱石、插杆石上的雕刻是对家族兴旺的企盼。祠堂对面是一座八字照壁,正中是240个书写迥异的寿字,寓意四世同堂,代代长寿。 展览策划殷双喜:作为常氏的一个祠堂,它显然是注重支脉绵延,注重一种传统的继承,而艺术家的作品叫《源》,是木制的河床,正好放在大院里边光前裕后 ,也就是说有一个文化传统的承先启后、世代相传。 解说:常家既尊儒又奉道。照壁上砖雕的四季景色图画灵秀脱俗。常家有一个大书院,书院边门旁立着一组雕塑,名为“城市农民”。 展览策划殷双喜:我们这次选《城市农民》这个作品在这儿展出,是深有含义的。二十世纪中国又一次开放,而成千上万的农民走出乡村到城市去,也是一种开放,他们不管经商务工,他们都是改变了自己生存和生活的方式。这是一个巨大的变革,它不仅是物质生活的变革,也是一个精神文化生活的变革,(他们)很多人并不是因为生活条件不能够生存,而是因为文化上难以接受和融汇。他们有的在城市中是成功的;有的在城市中是不成功的。但不管成功与不成功,对他们都是深刻的思想变化。 解说:有一些雕塑与环境及其文化氛围相互融合,意义相互生发,也有的作品与环境形成明显的不和谐甚至冲突。 作者王中:它这个四合院的构成包括北房、东房、西房,哪个房子住什么人都是非常严格的,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等级,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它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秩序。我现在这个作品就是要表现当代这种很机械的生活,所谓数字化生存的这种秩序和人性本身的冲突,我觉得这两者是否有某种内在的联系。 解说:“梦回故园”雕塑展很快就会结束,但人们与前人的对话还会继续下去。
|
|
责编:邵金 来源:央视国际网络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