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空资讯 > 文化点击 > 美术 

稚拙方寸寓精神
09.26 14:02

    法国著名画家马蒂斯曾经说:最大的简练来自东方。中国的剪纸正是这样一种简练而生动的艺术形式。最近,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举办的民间工艺作品展中展示的和林地方剪纸,是一支尤其简约的中国剪纸流派。它的一大特点是,从民间艺人到专业画家都参与到剪纸的创作中来。
   
    段建珺(中国剪纸学会理事):“和林剪纸有着比较悠久的历史,是比较丰厚的历史积淀的一种产物,黄河的农耕文化和草原牧区的游牧民族图案文化的一种结合,吸取了里面很多审美要求。”
   
    和林剪纸多以阴刻为主,常以月牙纹、锯齿纹为表达语言。若追溯根源,我们依稀辨别出北魏陶罐的锯齿纹、匈奴饰牌的镂空、汉墓壁画的祥瑞,乃至更为原始的阴山岩画诸多古风遗韵。
   
    然而,对那些忘情于剪纸的乡间农民来说,历史的印记已无从知觉,它如基因般传承于祖辈创造的血液中,在剪刀下无声地流淌。采其大要,传其精神的一贯风格,造就了和林剪纸简约、粗犷之美。
   
    周鼎(画家):“咱们的剪纸比较洗练、干净,不象山西陕西这些题材,比较细腻,咱们的剪纸比较粗犷、大概。根据地域特点体现气势。虽然是小的方寸,能体现大的气势。”
   
    没有了刻意地模仿和陈陈相因,民间剪纸家们便多了一分随心所欲。一位擅长剪纸的农村妇女说:“只要觉得好看,我喜欢怎么剪就怎么剪。”许多作品充满童趣,绝少雕琢,于无意间传达出精致的审美志趣,连当代艺术家也艳羡不已。
   
    这是民间老艺人张花女创作的小猴摘桃。画面中,桃树的枝条随意地穿插,形成多条动感强烈的线。作为主题占据一定面积的猴子,在线周围生动地排列着,无序但却和谐。一只只桃子是点的代表,给画面以恰当的点缀和修饰。四边形心不在焉似的缺失了一角,更加强了整幅作品跳动的节奏。
   
    阿木尔巴图(艺评家):“十个猴十种动态,没有重复,难度很大。从构图上看,完全采用民间的平面构图,不是近大远小的焦点透视,传统的味道很浓,疏密关系安排得当,黑白效果较好。
   
    段建珺:“作者用高超剪纸特殊的语言,把一个平面的艺术多层次丰富地表现出来,是非常难得的。而且剪纸具有汉朝画像特殊的艺术效果。”
   
    这幅作品中作者很有心计地从朴素的生活中截取了这个富有戏剧化的场面。
   
    段建珺:“画面的冲突在哪呢?这个小鸟在笼子里想出来,被它这种鸣叫所吸引,人物也被这个大的鸟雀所惊动,而产生的刹那间的艺术吸引。使观众产生一种联想,笼子里的鸟想飞出去,而这个飞过来的鸟和它产生一种冲突,画面上的三者缺一不可,三个艺术语言都相互代表一个寓意。如果去掉其中的一个物体,画面的寓意可能就残缺一部分,不完美。”
   
    和林剪纸的魅力还在于,民间艺人充沛的创作热情启发和鼓舞了那些专业的画家们。而他们的加入,又为和林剪纸平添了一分书卷气。
   
    阿木尔巴图:“衬纸的讲究,色彩的层次感,都按照绘画的艺术,文人画的特点进行处理,人物造型,镂空效果完全按照剪纸特点,以民间为基础,在民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段建珺:“我表现这幅套马图的初衷,就是把民间的传统技巧能有机地和现代审美结合在一起,整幅画面强调它静中有动。”“构图追求饱满、整体。在整体的需求和规范下,又强调马的造型变化,画面的马造型肥壮,身上锯齿纹的表现。而前面的马,尽量减少身上刻印的标志和修饰,显得比较厚重,使重心向前倾斜,画面产生平衡。”
   
    今天,和林剪纸一面承袭传统,是见证古代文化观念与审美思维的活化石,一面又启迪现代,成为当世艺术家汲取灵感的不老泉。
   
    无疑,和林剪纸让我们看到了民间美术不容忽视的艺术价值,相信还有很多这样的艺术等待我们去重新发现,重新感受。



责编:李颖 来源:央视国际网络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