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1 13:08 |
|
八十年代中期,作家陈国凯受深圳市委重托,担纲《特区文学》主编。不久,广东省委的领导找他谈话,要他下基层挂职深入生活,希望他能将改革开放的巨大变化描绘出来。从那时起,作家陈国凯无论是身在基层目睹工业开发区的大胆创业,还是回到书斋继续思索这场变革中的重重矛盾,他无时不想写一部全面反映中国特区改革开放历程的长篇小说。经过十年酝酿,多年书写,陈国凯四易文稿,终于在最近推出了长篇小说《大风起兮》。评论家们认为,这是我国第一部全景式反映特区改革开放历程的长篇小说。打开这部小说,就如同打开了一幅记录特区改革开放的创业史。 作家陈国凯:那是深圳河,那边是香港,老桥(很破烂很脏的一个木桥)在另外一个地方,现在你看多繁华。 小说《大风起兮》从罗湖海关开始写起,以中国当代改革开放大业序幕拉启的第一瞬间落笔。1979年初春,一群拥有使命感的人跨过了罗湖海关,在毗邻香港的小渔村创建第一个工业区。由于没有先例可以借鉴,领头人方辛带领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以非凡的勇气和谋略改变旧的管理体制和用人制度,使得工业区以耳目一新的管理模式和速度拔地而起,然而工业区毕竟是前无古人的创举,各种各样的矛盾也随着改革的进行暴露出来。为了创业,这些改革的弄潮儿不得不割袍断袖。这部近四十万字的小说将改革初期举步维艰的现实情景、各种人物的不同态度和时代前行的必然趋势一一展示出来。 文学评论家白烨:他把工业区深层的改革都写出来了,我们看工业区能够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确实有它很深刻的原因,它在体制上、观念方面完成了更新。 《大风起兮》虽然以我国第一个工业区的创业为关注点,然而故事并不局限于一个特区。这部小说把整个广东省作为大背景,笔墨延伸到北京、上海、香港各地,在时间上,更是跨越解放战争、解放后、文化大革命等各个时期的民情和经济状况。因此,小说给方辛等创业者的举动赋予了历史的意义。 文学评论家白烨:它并不是仅仅写现实中的改革本身,它还有历史的纵深度,它通过写与这块土地毗邻香港,跟香港的关系,以及与早期洋务运动的关系,岭南文化。几个主要人物都是早年东江纵队下来的干部,它通过写他们的过去,写这种历史这种文化,使得这块土地的过去就展现在我们面前。 由于广阔的视角和泥土气息的语言,小说《大风起兮》将南国的风土人情新鲜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使得这部改革题材的小说在评论家眼里和其他的同类题材小说不同了。 蔡葵:没有那种官腔官调,也不再图解生活,而是充分发挥了他自己对于广东生活熟悉的优势,描绘了那种具有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与其说它是干巴巴的改革文学,我还更愿意说它是城市风情小说。 陈国凯:我尽量把广东人的那种性格特点表现出来,共性的东西表现出来。第一个工业开发区碰到困难多少,非常沉重,但我尽量在浓重中让气氛轻松起来,体现一种广东味。 由于全方位近距离地反映改革初期的历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大风起兮》的创作历时十年,在写作过程中,陈国凯曾经想过放弃。 陈国凯:身体不好干脆放掉算了,不写了。但是作为广东的作者这辈子欠着心债,就是说这辈没写反映广东改革开放的书心里边就欠这个债,必须还这个债。
|
|
责编:栗原 来源:央视国际网络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