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9 13:36 |
|
9月8号,张学津、谭孝增等著名京剧老生演员在北京长安大戏院出演了全本的《四郎探母》,9号晚上又演出了《击鼓骂曹》、《空城计》等经典折子戏。这一系列的演出为的是纪念他们的老师,余派老生王少楼先生90周年的诞辰。 王少楼先生出身京剧世家,十二岁时拜余叔岩为师。他充分继承了余派“韵味醇厚,独树一帜”的声腔特点。被戏迷们称作“小小余叔岩”。 谭孝增(王少楼学生):余派的特点就是字正腔圆,比较讲究,在这几大流派里算最讲究的。 赵世谱(王少楼学生):(余派)讲究舔腔不舔字,比如说像唱“心中不爽”,他不舔字。他要是唱这一段,他就会唱“心中不爽”,平铺直叙,很大方。 王少楼的演唱继承了余派的严谨,规矩,善于运用唱腔把握不同人物的性格情感。同是西皮慢板,《捉放曹》中陈宫唱来是激越奔放,《空城计》里孔明口中则是从容不迫。 王少楼与程砚秋、尚小云、梅兰芳等大家都有过很好的合作。1934年,王少楼先生的父亲去世,他悲伤过度,嗓音受损,只好开始淡出舞台,转作老生教员。余派的平和中正最适合老生开蒙的教学。纪念活动的第一天,上演了全本的《四郎探母》,王先生当年的得意门生分别饰演杨四郎,台上一丝不苟的表演展示着老师当年开蒙留下的深厚根基。 谭孝增(王少楼学生):(王少楼先生)他每节课都是满弓满调的给我们念,给我们唱。小孩嗓子很尖很高,他要能够着小孩嗓子,他得付出多大的力量。 安云武(王少楼学生):老师教戏非常细致。比如说,捋髯口的时候手指是兰花指,这样捋,什么样的眼神,怎么样有老生的风范,他不仅仅教规范,也教风范。 张学津(王少楼学生):作为老生行当来开蒙,王先生是绝对的专家,我有王先生给我留的这余派基础,我又学习马先生,又按照他的风格在演,这里边呢都离不开这个根。马先生学的也是余,他又结合他自己的条件,结合他自己的嗓子,可是这个根呢都在这呢,余派的根,这个正根。 今年不仅是先生诞辰90周年的纪念,也是他逝世三十五周年的纪念,他生前在北京戏校执教十余年,从未请过病假,可是最近,在整理他的遗物时,人们才发现了他从未上交过的假条,全部都是因为高血压建议全休的。 9月9号,纪念演出的第二场,北京戏校八岁的女老生王文端表演了折子戏《上天台》,四小须生之一的穆宇一段《击鼓骂曹》更是得了个满堂彩。他们并没有接受过王少楼先生的亲传,可他们规范的做派和规矩的台风,却恰恰是先生风骨的再现。
|
|
责编:邵金 来源:央视国际网络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