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空资讯 > 文化点击 > 音乐 

〖马头琴的由来〗
09.20 17:22

    〖马头琴的由来〗
    
    马头琴是具有浓厚的蒙古民族特色和有着悠久历史的一种拉玄乐器。据《蒙古秘史》(1240年)和《黄金史纲》(1625年)记载,在历史上蒙古胡琴和潮尔广泛应用于蒙古民族的日常生活和喜庆祭祀等活动中。据《十善福白史纲》记载,十三世纪的皇宫中已有专门从事吹、拉、弹、唱的琴师和潮尔手、吹鼓手、歌手等。由此可见,马头琴在那时已进入皇宫,成为一种专用乐器。
    
    马头琴是由古代北方民族乐器奚琴演变而来。就其称呼来说,各地也不尽相同,阿拉善额济纳一带称马头琴为"胡琴";锡林郭勒、察哈尔、乌珠穆沁一带称为"锹形胡琴"、"鬃胡"或马头琴;哲理木、昭乌达、呼伦贝尔一带统称"潮尔";蒙古国的西方省和北方省一带称"勺形胡琴"和马头琴;也有个别地区称"皮胡"。如今的马头琴一词是从清朝末开始广泛应用的。
    
    在蒙古民族的发展历史中视马头琴为高贵的乐器。在拉奏前,常以奶油或奶皮点抹其首,以绸缎哈达搀系其颈,拉奏者洁手修指,就座于蒙古包正位,方可拉奏。举办喜宴庆典,马头琴手在乐队首位就座后,方可开始。
    
    在蒙古民族民间,关于马头琴的故事和传说有许多。其中《白马的传说》、《呼和那木吉勒》、和《左撇子琴师的故事》等在国内外翻译成多种语言出版发行过。
    
    马头琴是蒙古民族家庭必备的珍贵物品之一,常用高档绸缎加以装饰,摆在家中尊贵之处,并忌讳面向东北方向摆放。男子进入摆有马头琴的住户,不论会拉奏与否,都应动手拉奏使其发出音声,以祝愿自己的事业有成,按照勃尔只斤家族的礼仪,每个家庭都应置有马头琴,以作为安居乐业、吉祥如意的象征。
    
    马头琴不但为蒙古民族的歌宴庆典增添色彩,在日常生产和劳动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蒙古民族牧民可用马头琴的琴声感动遗弃仔畜的母畜回心转意。比如,有的母驼生产仔驼后遗弃不乳,这时请来琴师拉奏马头琴,母驼在琴声的感召下,回心转移哺乳子驼,也有将马头琴挂绑在母驼的驼峰上,风吹琴弦发出回声,使母驼回心转意。
    
    
    
    〖马头琴的种类〗
    
    蒙古民族的历史上,在广大蒙古民族人民中,特别是民间艺人和游吟诗人们中,马头琴被广泛地使用,并且对蒙古民族文化的传播和蒙古民族民间艺术的繁荣,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从文献的记载以及流传到解放后的一些马头琴看出:这些马头琴没能统一的规格和式样,但都是以散马尾束为弦,以马尾制弓。这是它们的共同之处。因此各种马头琴所发出的音色也大致相同,不管它们的规格式样有多少差异,蒙古民族人民只要一听到它的声音,就能知道这是马头琴。在马头琴发展的历史上,尽管它们的规格式样各不相同,在演奏方法上也有很大差别,制作上有粗细之分,音量音质有优劣之别,演奏者之间有着各种不同的风格,但因为琴的基本结构相同,弦和弓子也相同,所以这些马头琴都属于现代马头琴的同一族类。
    
    历史上各种造型的马头琴虽然有它们的不足处,但都为我们创造了向前发展的条件和经验,它们的优点仍然需要继承。另外,由于各种演奏方法和风格的形成,给我们今天的继承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音乐艺术营养。
    
    目前比较普遍运用的马头琴基本有三种。它们分为高音、中音和次中产音三种。
    
    
    
    〖马头琴的结构〗
    
    当人们第一次见到马头琴的时候,首先看到的是它的外观,也就是它的外部造型式样和他的结构特征。特别是它的结构特征,往往吸引着人们。搞清楚它的结构特征及其部件的作用,对于一个学习演奏马头琴的人来说,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马头琴以八个部分组成。即:马头、弦轴、上弦码、琴杆、共鸣箱、下弦码、拉弦板、弓子。琴首为木质雕刻马头,马头下方雕有龙头造型以象征龙马奔腾,吉祥如意。马头一般涂为深绿色。马头琴的共鸣箱起源于盛酸奶的勺子,后由勺形发展演变梯形。共鸣箱面部常以畜皮蒙制,背部为木质薄板。马头琴的长度一般在三尺至四尺之间,共鸣箱用松木制作,面部为山羊皮。传统的制作方法是,在盛夏六月间,将屠宰后的鲜山羊皮置入酸奶中浸泡六至七天,取出后即撑包在共鸣箱上,待其干后涂色(棕色或绿色),沿边四周绘制各种图案。琴弦为两根,每根以几十丝马尾组成,分粗弦和细弦。粗弦称雄弦或阳弦,细弦称雌弦或阴弦。制作琴弦时大都喜欢选用快马的马尾,色调讲究黑色或棕色。选好马尾后放入沸水锅内煮熬两三次,以去其油污垢,取出后在一端坠以重物悬挂约两天,视琴身长短修剪后上弦。



责编:李颖 来源:央视国际网络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