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空资讯 > 文化点击 > 音乐 

鲍元恺:让西洋乐器说中国话
10.13 13:17

    编导:秦晴
   
    著名音乐家鲍元恺近十年里一直在尝试把中国的传统音乐改编成交响乐。在民族歌舞曲和传统器乐曲上做过尝试后,他现在又把目标瞄上了戏曲和说唱。当年陈钢、何占豪的一曲《梁祝》,为西洋音乐结合中国戏曲树立典范,但是由于这项工作的难度非常大,多年来一直没有人再捡起这件事。为此,鲍元恺最近举办了一场名为“华夏弦韵”的室内音乐会,先用弦乐四重奏的方式,试验了一下他的新想法。
   
    典型的中国旋律,从西洋乐器里流出,这样的音乐,让人陌生却也熟悉。无论是了解旋律的中国人,还是了解弦乐四重奏的西方人,相信都会从中感受到一份亲切。把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艺术形式结合在一起,让西洋音乐讲述中国文化,这就是鲍元恺这十几年里最基本的工作方式。
   
    鲍元恺:咱们现在所谓民乐器有一半以上都不是中国乐器,琵琶就不是,二胡就不是,筝就不是,那是唐朝的时候从西域传过来的。可现在谁还会说它们不是中国乐器?我就相信,西方的乐器,到中国,咱中国人也能把它化了!
   
    教西洋乐器用中国音乐的语言说话,鲍元恺把这项工程取名为“中国风”。从民歌小调开始,他领着西洋乐器一步一步深入中国音乐,一点一点教会它们中国音乐所运用的语言。十年过去了,在他这场室内音乐会上我们听到,这些西洋乐器居然学会了中国的戏曲。
   
    鲍元恺:民歌的东西简单,戏曲可太复杂了,演奏要付出极大的辛苦。他要一点点琢磨,这点儿是过门,强调的是京胡的东西,这点是唱腔,是青衣,这段是个叫板,他都要琢磨。
   
    首席小提琴王平:小提琴一般就讲究不要出这些噪的呀,但是它正相反,它有时候故意把这些噪音,大量地用。最费劲的大概就是京剧的慢板。
   
    乐曲《慢板》,改编自京剧《白蛇传》里白蛇的一段唱腔。其中抑扬顿挫、喜怒哀乐,情感蕴含非常丰富。在鲍元恺看来,这种复杂的情感表现,非常适合用多线条、多旋律的弦乐四重奏来完成。但试想用小提琴去模仿京剧的唱腔,这种感觉似乎不是“新鲜”这两个字能完全表达。
   
    艺术总监张倍荔:很多外国音乐家演奏中国的京剧的时候,虽然他的音准各方面都非常到位,但是最缺乏的就是风格,就是韵味。京剧这种典型中国音乐里面,它都是带腔的声音。这就要求我们的运弓呀,包括颤指,都是要具有典型京剧的声音,一出来就是要带腔的声音。
   
    除了京剧慢板,音乐会的最后一个曲目《三番》也让人非常吃惊。没有说书艺人的说唱,四把提琴在三弦的伴奏下,还真唱出了点儿老北京的味道。
   
    谈龙健(三弦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现在等于是让四件西方乐器来说中国的语言,他的奥妙也就在这个地方,绝也绝在这儿。而且说起中国话来,既不是中国的土话,而且还听来是中国话。
   
    观众:听了都很亲切,用西洋的乐器来奏的话,觉得特别有一种味道。
   
    观众:这个作曲家对民族音乐很敏感,很热爱。
   
    虽然这次室内音乐会还集中了鲍元恺改编自民族歌舞曲和传统器乐曲的很多作品,但一曲京剧和一曲说唱,却是最让人兴奋的。鲍元恺试图跨越语言的阻碍,在一种世界通用的音乐形式中,表达中国音乐最传神的风韵。这次室内音乐会背后的用意,也许不言自明。
   
    鲍元恺:这里先用一个室内乐的形式,先作这么一个尝试,实际是迈出第一步。
   
    艺术总监张倍荔:中国的音乐艺术要走近听众,然后还要走向世界的话,除了要有数量众多的作品,还需要有一大批既能演奏国际比赛的曲目,同时还要能够表现我们民族音乐特点的演奏家。
   
    鲍元恺:将来戏曲、曲艺也要让管弦乐队去演,甚至也要让法国人、德国人、美国人的乐队去演。这样的东西到西方去演,就要看指挥的功夫。而且指挥要告诉西方人,这当初是这么唱的,你们要这么去演奏。
   
    很多国家的交响乐团都曾经演奏过鲍元恺改编自中国民歌的管弦乐作品,而且这些作品也已经成为了中国乐团出国演出的必备曲目。我们在这里预祝他新的尝试能够取得成功,为扩大中国音乐在世界上的影响继续努力。



责编:邵金 来源:央视国际网络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