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的声音——童自荣做客《艺术人生》
央视国际 2003年11月11日 12:50
这是前进的25年,这25年有尘埃乍起的潇洒,也有坐看风云的娴静。有人在这25年中意气风发,有人在这25年中一时风华。而今回首是如此的不同,如此的感慨。人生的起伏跌宕,社会的日新月异。记忆中的面孔,记忆中的声音,记忆中的画面,记忆中的名字。他们也许无法代替时代,但是他们是时代的旋律中的一个鲜活跳跃的音符。而我们以我们的方式——“四分之一世纪”的主题策划来纪念这段岁月和这段记忆。
主角是谁——童自荣?佐罗?电影?
还记得那些曾经让我们疯狂不止的译制片吗?这是开放的最鲜明、最具像的符号和标志。金发、碧眼、华贵的服饰、浪漫的爱情、疯狂的追捕等等,最初懵懂未觉的我们通过这些影片接触了另一些地域的生存方式和另一类人群的故事。于是,如上的种种画面成了我们所有的关于“外国”的记忆,而我们的偶像也在和平年代自然地从现实英雄转移到了银幕英雄,比如深深烙在了我们的记忆里的“佐罗”——阿兰•德隆。
和阿兰•德隆一样历久弥新的还有角色背后的声音,因为给予我们震撼的不仅仅是佐罗英俊洒脱的形象,还有他激昂意气的声音。二位一体的艺术境界让我们不能忘却声音的魅力。是否激扬悦耳的声音一样拥有王子般的外表和潇洒英勇的气质?于是,我们请来了这位有着王子般声音的幕后英雄——童自荣。
其实邀请童自荣,也是期待以其为符号来对那段疯狂的电影岁月再回首。人都免不了身处一个时代和一些文化的错综复杂之中。于是对于人的记忆也难免打上了时代的印记。节目现场罕见的大银幕和电影放映机给了我们这样的感受。
他的样子
节目始,朱军登台,一番寒暄,场面灯光暗了下来,清暗的烟雾般的光束中,电影放映机转动,大家屏住呼吸,电影开场了,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名叫《佐罗》的老电影。
又见蒙面黑衣的佐罗,又闻矫健悦耳的声音,画面有些模糊,却恰符合那份怀旧的心情。这样的情怀中与老友见面必有一番难得的感动。
的确是这样,当白光收回,银幕卷起,聚光灯又起的时候,童自荣从席间站起与观众点头招呼。那一刻我们的神经尚未从久远的故事中收回,感觉瞬间依旧停留在身穿斗篷,手拿佩剑的蒙面侠客的侠肝义胆中,面前的这位朴实儒雅的男人着实有些游离于这样的感觉。但是,错位稍纵即逝,现实的力量始终胜过过去。
他的样子是朴素的,粉色的西装让他显得年轻,但是神情的肃穆和面对观众的稍显拘禁又给人一些沧桑的感动。59岁的年龄包裹着的沧桑不能掩盖的是他的面容的清朗依旧,猜测年轻时一定是一个英俊的小伙子。直觉告诉自己,其实无形中又在从他身上找寻佐罗甚或更多的有魅力的角色的影子。理智却在争辩,角色与声音本就是二位一体,这样的感觉也无可厚非。
真假“佐罗”
简短的见面并没有言语,关于这个神秘人物,似乎声音以外的东西也极具魅力。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最具魅力的依旧是他的声音。有人说,他的声音是上海滩最为华美、最富磁性的声音,私下以为这样的声音恰恰与上海的都市浮华的城市气质契合的纯然一体。他成了高贵、华丽的代名词,引得了无数观众竞追捧。
20年过去了,是否声音依旧,是否对其挚爱不改的音迷依旧能够辨析出他的声音,现场编导设计了“真假环节”,邀请几位音色相近的朋友模仿,抛砖引玉,引出我们的真正主人公——王子般声音。
《佐罗》的无声版开始播放,三位真假童自荣身处幕后,开始了真真假假的模仿。第一位声音极像,华丽动情;第二位感情饱满,情到极致有些相像,模仿的痕迹稍有暴露;第三位情感饱满,华丽中可见清脆,声音稍显年轻。孰是孰非?观众多数拥举第一位,华丽中见浑厚的音色似乎与这个年龄更相符。有些推说是第三位,年龄并不能遮盖声音的清脆,音域使然,不能与年龄勾连。的确,第三位才是真正的“佐罗”。童自荣镇定有嘉的一句“我好像是最后一个”,让我们如同会见侠客“佐罗”般惊喜。可以想象,接下来的整场谈话让我们沉浸于电影,一部由“佐罗”主演的真实电影。
不能没有你——把生命献给艺术
童自荣说,自己是幸运的,因为干了一件自己最想干的工作,最有兴趣干的工作,并给大家带来了快乐。即便是落入低谷,也得到了观众的牵挂和认可,这是最大的幸福。能够做客《艺术人生》,在他看来是极大的褒奖,比金钱更珍贵难得。
一千部作品
30年过去了,回首身后的作品,一千部的数量足以使之骄傲,童自荣却说“一千部只有几十部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也不能不说有一种失落。”其实,能够留下几十部的经典在这个日见浮躁的文化风潮中已经是一种难得,只是作为一个艺术守望者,童自荣对自己太苛求。其实细细分析,这诸多的角色与本色似乎有更多的勾连和关系。
《佐罗》是经典中的经典,成了童自荣的代表作,他把坚强与脆弱的性格表现的淋漓尽致,而这似乎与他的正义的天性十分契合。
《少林寺》,“尽形寿,不杀生,是沙弥戒,汝今能持否?”“能持。”一句承诺,两个字,许下了终生的修炼,终生的坚持,在艺术的道路上注定一辈子的拼搏。
《黑郁金香》,哥哥成熟老练,弟弟脆弱虔诚,我们更爱弟弟,因为他的腼腆如童自荣本色一样显出优雅让我们青睐。
《铁面人》,声音告诉了我们高贵背后的善良和坚强。
……
《水晶鞋与玫瑰花》,年华老去的王子依然是王子,能听到他声音的地方,都是他的王国。
十二年圆梦
能够进入这座艺术的殿堂,童自荣说经过了十二年的憧憬和梦想。年轻时身处那样一个动荡的时代,梦想却极度地超前和时尚。他喜欢西方名著,喜欢优雅华丽的教堂胜过寥落的寺庙,喜欢远处的东西并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其实,这是经历禁闭之后的人们的普遍向往。只是,童自荣真正地愿意用十二年去等候实现梦想的一刻。
1960年高中的时候,童自荣看了大量的翻译片,配音演员的语言魅力极大地吸引了他,于是在心里暗下决心,立志成为一名配音演员。性格的内向和行为的腼腆不容得童自荣将理想外露,只是默默地在心里为自己加油。曾经给一个导演写过类似于求职的信,陈述了自己的观点,结果是石沉大海,没有了音信。
1973年,上海戏剧学院话剧表演系毕业,经历了七年的等待,童自荣得以进入配音的殿堂——上海电影译制片厂。童自荣说其实坐在《艺术人生》的现场有些许的不自然,因为艺术更为精致的老前辈才有这样的资格,比如邱岳峰、陈述一还有毕克。这些都曾经并且时至今日依旧是自己崇拜的偶像,他们牵引着自己走入了这一行当,并教会自己在这条道路上继续远行,不断求索。邱岳峰老师的《卓别林》脍炙人口,他教导自己的心中有戏,声音在演戏的技巧值得自己一辈子去琢磨。陈述一老厂长重艺术更重人品,他给予自己这样一个新手更多的展示和学习的机会。他们功力深厚却极度谦虚,经常的奇思妙想、神来之笔让人拍手叫绝。他们一起创造了80年代译制电影的辉煌。
变化在三十年
1973年,童自荣进入了上海电影译制片,这是12年的憧憬和梦想的一个圆满结局,也是未来道路的一个新的起点。
之后的5年是丰富、学习日子,跑龙套是每个新手必备的阶段,能够和大师一起思考和琢磨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1978年,当童自荣已经足够成熟能够担当重任的时候,老厂长陈述一给了童自荣第一个主角的机会,也就是《未来世界》中的记者查克。得到第一个主角,自然是分外地激动,吃饭的时候想,走路的时候想,甚至睡觉的时候也在想。
1983,进入上译厂的整整十年,十年磨一剑,《佐罗》大获成功。
之后的《蒲田进行曲》,童自荣尝试改变戏路,饰演反面角色,依旧反响热烈。80年代,那是译制片辉煌的年代,童自荣便身处这样的时代中。
进入九十年代,后现代主义的盛行,娱乐更倾向于多元化发展,新新人类似乎更倾向于多元化的声音,厌烦了所谓的经典。同时,译制片被盗版碟抢占了市场,即便是真正走入影院的人也倾向于听原版声音加上中文字幕,似乎这样的观赏方式更加亲切和时尚。此刻,童自荣面对的似乎是整个时代的挑战。
铁面人——世多变,能持否
角色与本色
本色与角色差别有多大,是否本色也如同佐罗一样洒脱奔放?童自荣说自己其实是一个性格极度内向腼腆的人,“角色和我的性格没有像的,都不大像,我在塑造角色,跟我生活里不一样的。但是有时候我冲动起来也是拍案而起。真有一点侠义心肠,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味道。”
戏比天大
配音事业在心底占有多么重要的位置,童自荣说可能有80%,“我是事业高于一切的一个人。因为我是主张男子汉大丈夫那就得轰轰烈烈的干一番事业,平平淡淡才是真需要从什么角度去理解,如果大家都没有什么进取,都没什么追求,大家都甘于平淡的话,我想我们国家振兴就比较困难了。”
这样一位不甘平淡的艺术工作者,身后是一千部左右的配音作品,三百部主要角色的真挚演绎。他说,“回头看来,也许还是外国的侠客戏和王子戏比较适合我。”
戏比天大,“我不是凭什么小聪明的,要下工夫,认真工作塑造一个角色可能总是要花很多的精力。”童自荣说自己的人生原则大致如此,因而很多的人情世故都不情愿地舍弃。父亲弥留之际,仅仅是为了准时上下班,没有守候在其身边,老人没有见到儿子失望地离去,没有了再弥补的机会;儿女远在国外求学,童自荣说但凡自己能够灵活一些,多找些挣钱的机会,他们也不至于像现在这样吃苦艰辛;妻子至今陪伴自己居住在30平方米的淮海路的闹中取静的一处阁楼里,过着清苦的日子。
能持否
这个社会愈加地复杂和错综,面对多变的世事人情,面对日见稀少的表演的机会,腼腆而内向的童自荣是否能够坚持?他说,“能持,忍辱负重吧!” 《少林寺》中的小方丈克服了很多的心情障碍,说出了这个,因为他说出这个意味着他将永远跟他最心爱的人就要分手了,不可能再在一起了,这对他来说是刻骨铭心的事情。近年来自己的角色日见稀少,有人甚至猜测去了国外或是与这个世界永远地隔绝,童自荣说,其实自己一直在坚持,即便都是配角,即便是四年来一直赋闲等待角色,也要固守,因为这是自己一直的挚爱的事业和曾经的梦想,再大的诱惑都不可能动摇。
面对整个译制片的低谷状态,童自荣说其实还是创作队伍的水平的欠缺,“我相信大多数的,尤其配音爱好者,他们还是愿意听一听我们配音的,关键在于配音的质量,要高一点,这个工作做的细腻一点,导演的要求严格一些,不要光考虑从经济效益考虑,那么你把时间挤掉了,讲究速度这样跟艺术是有矛盾的。”
但是,这是一个市场经济盛行的时代,经济利益成了制作者不得不考虑的关键,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矛盾也同样摆在了童自荣的面前,“真是很矛盾,一种情况要看原汁原味的,还有的观众反感于怎么又是这两个人,怎么又是他呀。从前我们不会的,从前我都巴不得每部片子都是邱岳峰、毕克他们配。情况真的出现了很多情况,加上盗版冲击着我们,真感到现在举步维艰,越是在这样的情况底下,我就更怀念从前那个美好岁月。”面对矛盾,童自荣选择的是怀念。
向往崇高
没有了表演的机会,童自荣把这样的表演欲望以及观众对于自己的喜爱全部熔铸在了这个名为《向往崇高》的诗歌朗诵会上。两年来,不善言谈的童自荣奔波于朗诵会的各项准备事宜中,终于找到了赞助。只是,朗诵会没有借助更多的媒介宣传,只是小范围的团聚与相守,就像朗诵会的节目预告单上写的一样,“没有什么奢望,只愿在这个夜晚,我们一起度过。”在这个崇尚炒作的年代,注定这仅仅是大海一石,即便是溅起的浪花也微不足道。
他说个性使然,不愿意太张扬,也不愿意去争抢吵闹一番,众所周知的矛盾应该摆到桌面上来理论,家丑外扬多少让人反感。只是,自己习惯了被动,到如今一切顺其自然。也许只有像他这样天性淡泊的人,才有资格做出不食人间烟火的姿态,轻谈名利吧。
未来世界——生活中让自己做主角
艺术,不能让污渍沾染了纯粹,童自荣这样小心地呵护着自己的配音艺术。59岁了,岁月的流转安排童自荣在这个落寞和孤独的季节退出舞台,对于观众是一种失落,对于童自荣我想应该是一种新生活的开始,他应该安排好未来的生活。因为不必太多的牵挂容许他进行更多的人生角色尝试,以改变现状。如何构想,夫人说可以陪着一起逛逛商店和书店,两个人一起,不至于走失。知情人才知道,童自荣没有所谓现代化的设备手机、电脑之类,这是现有的条件不允许的,也是本能的一种拒绝。如何改变现状,童自荣说并没有具体的打算,只是等着一双儿女回国享受天伦之乐。我们的编导精心为童自荣设想了这样几种角色。
新闻播音员
节目邀请央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康辉,一段配音虽然有模有样,童自荣一下就认定是个外行。朱军适时让童自荣外行地来一段新闻播音,果然是佐罗的感觉,有些滑稽搞笑。
儿童节目主持人
刘纯燕建议为什么童老师不给孩子们讲故事,那是童老师的强项,一段即兴的故事《天鹅湖》,果然不同凡响。
还有人支招,说童老师可以录制几个故事专辑,正是童老师的音迷做妈妈的时候,一定火爆。
或许,在即将落幕,摒弃那些或英雄或浮华的角色之后,童自荣应该蓄势待发的是如何饰演另一部“未来世界”中的角色,而这个主角不是别人,正是其自己。1980年,《佐罗》使童自荣大获成功。我想,生活中这样的成功应该也在不远处,他是一个有心人,我们为他祝福。
文:赵凡 周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