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家谈相声系列之一:“古往今来说相声——寻找相声艺术的脉络”
相声的传承与创新
【明月夜!】台湾赖声川的《那一夜,我们说相声》使我们看到了另一种对相声的阐释和继承,请问嘉宾,你们如何看待相声这种传统艺术的继承性和创新性?
【在线嘉宾:王大胜】任何艺术都是继承和创新的结合,没有继承就是“空中楼阁”;没有创新,就是一潭死水。可以这么讲,几乎所有的相声名家、相声大师都是推陈出新、继往开来的人物。拿侯宝林作例子,他就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人物。解放以前,相声的格调很低,特别是撂地的段子,低到不让妇女听的地步。四十年代,侯宝林就锐意革新,提高相声格调。解放以后,他在老舍、罗常培、吴晓铃等文学家、语言学家的支持下,精炼相声语言,净化相声舞台,把相声推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这种革新,给相声带来了新的活力,功德无量。与此同时,他也继承了传统相声当中的许多精华。他的许多代表作,像《改行》、《戏剧杂谈》等等,都是老先生们传下来的。那么,相声的创新,应该不脱离相声艺术的本质。这种本质,主要的一条就是语言的艺术,而不是肢体艺术。现在舞台上出现了不少和传统意义上的相声不相吻合的形式,虽然受到大家的欢迎,但是不能很好的体现出语言的魅力。如果把这种表演方式看成相声的创新,有点牵强。实际上,相声要蓬勃发展,应该和生活同步,不断挖掘生活当中鲜活的内容和题材,创作表演有时代感的作品,这才是最根本的。
【在线嘉宾:王大胜】而从继承这个角度来说,并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过去的东西,老先生没说过的,咱不能说,这不行。现在都已经进入网络时代了,还天天说“卖布头”这样的段子,说拉洋车这样的事情,实在有点太古老了。相声大师马三立在学艺的时候,就始终有把传统相声改革创新的念头,当时他是跟他的哥哥马桂元学艺。马桂元也是相声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家,有相声公司的美誉,会得特别多。他是一个非常守旧的老前辈,他怎么教就要求马三立怎么学,一点都不能有差别。该响的地方就得响,不响了就打,不该响的地方响了也不对,也打。后来,马桂元去世之后,马三立把所有他上演的段子,按照他的理解统统修改了,并且逐渐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现在年近九十了,舞台艺术生活的经历达到七十多年,这是绝无仅有的。之所以他的艺术这么久远,能够跨越不同的时代,对传统的继承和他个人理解之后的创新,是根本的原因。今天我们听他的那些传统相声,像《文章会》、《夸住宅》、《黄鹤楼》仍然感到魅力无穷。现在许多演员,还没有这样的艺术功力来表演这样的段子。马三立说过不少何迟先生创作的段子,像《买猴》、《晚十点钟开始》、《开会迷》等等,都有他自己理解,作了很大的修改。
【在线嘉宾:王大胜】这种修改主要的就是根据他的风格,来体现作品的。而这种表演风格,就是几十年积累的产物。既有积累,又是新创作的段子,这就是继承和创新的融合。
【网络主持人:周晏汐】请问嘉宾,过去相声的题材主要是哪些?
【在线嘉宾:李增瑞】过去的相声有很多种类,比如说贯口活、腿子活、柳活,还有些文字游戏,这些传统节目中还有伦理哏的节目。腿子活有:黄鹤楼、汾河湾、捉放曹,这些东西吸取了戏剧艺术的表演,使相声动起来,既是模仿夸张,又是讽刺不懂装懂的人;贯口活有:八扇屏、报菜名、地理图,是以语言技巧取胜;文字游戏有:字意、对春联、猜字,这些节目都是以文字作为素材,通过艺术加工产生喜剧效果;柳活就是以学唱为主,模仿一些名家,用夸张的手法把他们的特点推向极至,引起观众共鸣。
【冷!酷!】各位老师,新年快乐!很高兴和各位老师在线交流。我认为现在的相声太缺乏生活,虽然相声演员已意识到了这一点,但他们只是停留在认识上,很少有人真的深入生活。创作也都是作者写,他们来演。
【在线嘉宾:常祥霖】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相声是生活的一种反映,是一种聪明人对生活的思索和生活的态度。那些经过深思熟虑、挖掘生活、深入生活之后创造出来的笑料,有着强烈的冲击力,具有冲击的力量的笑料应当是沉下心去,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底层,深入到各样群众的生活领域,去观察、去收集、去感受之后的升华,这种升华应当是鲜活的、生动的、形象的、而不应当是概念化的、简单化的、浅层次的。我们希望相声艺术家能够深入到现代化建设的第一线,创作出人民大众喜欢的、贴近生活的、贴近时代的,有寓教于笑意义的作品。
【在线嘉宾:常祥霖】据我了解,有些成名的相声艺术家由于面孔太熟,知名度太高,虽然他们也想体验生活、深入基层,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却忙于应酬,疲于奔走,到处远接高迎,已经很难以普通作者的身份和大家无差别地融合在一起。希望网友们能够为他们提供创作线索和条件,让他们切身感受生活的多样。不要总是围绕他们签名、合影、喝酒、娱乐、打牌,为他们真正的采风体验生活,帮实实在在的忙。
【冷!酷!】一定会为相声作出自己的贡献!
【在线嘉宾:王大胜】我们也有同感!这次大赛从征集相声文字作品开始,让许多业余作者有机会参加。业余作者有生活,专业作者有技巧,两者能够结合起来,这是大赛的一个出发点。最后,确实涌现了业余作者创作,专业作者修改,知名演员上演的作品,是这次大赛的一个特点。
【网络主持人:周晏汐】各位嘉宾如何看待相声中使用乐器或伴奏?
【在线嘉宾:李增瑞】相声用乐队在六十年代就已经有了,有个节目叫《学乐队》,它就是把各种乐器展现给观众,在当时乐队这个东西不应该是一个发展方向,但是它可以为相声服务,丰富它的色彩。作为某一个段子来用乐队,我觉得无可非议,但它不是主流。
【喜欢做DJ】在时代高速发展中,相声怎么才能“与时俱进”?
【喜欢做DJ】在发展中有什么样的突破?怎样才能适合观众的口味?
【在线嘉宾:常祥霖】相声是来自市井民间自娱自乐的艺术形式,存在于相互逗笑的生活之中,它之所以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就是因为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在飞速发展的今天,应当重视相声传统的要求,反映社会底层小人物的命运。小人物在社会发展中有着众多的困惑,他们思想的变化、情趣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反映了生活的需要。相声演员应当了解这个情况,应当用艺术的眼光看待因为这种需要而变化的思想过程。反映小人物的喜怒哀乐,应当成为相声创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另外,现代文明的发展,使相声艺术也进入了多种多样的文化群体。这个群体有着和基层老百姓不一样的生活观、荣辱观,他们的兴奋点也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而不断变化,相声也应当关注这样的群体。我认为相声发展的根本动力要提高演出人员的文化素质,加强艺术修养、树立相声艺术观。
【在线嘉宾:常祥霖】生活要深入下去,作品质量才能提高上来。此外,传统的、丰富的艺术技巧,也需要认真吸收改进,那些非常成熟的表现技巧是相声艺术的基本财富。掌握技巧需要下功夫、动脑筋、刻苦钻研,虽然电视等传媒非常发达,但是,艺术的感觉还需要通过切身的体验和仔细的思考获得,没有深刻的体验,永远只能停留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皮毛状态,这种状态虽然能够取悦一时,但是绝不会一劳永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