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综艺频道 > 相声名家系列:侯宝林 > 相声名家系列:侯宝林 > 正文

一代宗师侯宝林

央视国际 2004年03月30日 15:08

  侯宝林是二十世纪中国相声界具有开创性的一代宗师,也是一位杰出的语言大师。他在60年漫长的艺术生涯中把笑声送进了千家万户,也用毕生精力把相声这门中国的传统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除创作和表演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相声名段以外,还对相声和曲艺的源流、规律和艺术技巧进行了理论研究。他还注重培养年轻一代,一些活跃在相声舞台的名家都是他的学生。他曾任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担任中国广播艺术团艺术指导、北京大学兼职教授。

  侯宝林,满族,四岁时被舅舅张金斌从外地送到北京地安门外侯家。养父在涛贝勒府当厨师,家境清贫。从懂事起,就饱尝了城市贫民生活的艰辛。1929年,他刚刚十一岁,就拜阎泽甫为师,学京戏。整天打杂、烧水、做饭、看孩子。同时,每天到天坛溜嗓子,练“云手”、“起霸”等京剧表演程式。

  当时曲艺演出叫做“十样杂耍”,每场十四个节目,谁的艺术水平高名气大,谁就往后排,倒数第二叫“压轴”,最后一场叫“大轴”。从清末起,一直到四十年代,按照老规矩,天津的杂耍园子历来是刘宝全、白云鹏的京韵大鼓唱“大轴儿”,再好的相声也只能排在倒二“压轴儿”。侯宝林起初排在第六,经过几年艰苦奋斗,最终冲破了老规矩,把相声推到了演“大轴”的位置,并从此再也没有改变过。

  在旧时代,艺人社会地位卑下,又为生活所迫,不得不以低级趣味和感官刺激换取温饱,所以旧相声中含有许多糟粕。侯宝林在当时的环境中却能出污泥而不染,坚持不“荤”、不贫、不打、不骂,以趣味隽永的文明相声求生存求发展。他靠着天生的悟性、不懈的学习和钻研,熟通了语法修辞,语言运用功力深厚,极富特色,被人们称为语言艺术大师。

  1950年初,为了适应新中国成立后的新形势,侯宝林和孙玉奎等几位相声艺人共同发起成立了北京相声改进小组,他们每周开一次座谈会,大家在一起出主意,想办法,改进旧相声,编写新相声,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在相声中学唱戏曲等称为“柳活”。侯宝林的相声大家公认以柳活见长。他天生一付好嗓子,有自幼学京剧打下的功底,学起来当然有优势。但更重要的还是他坚持一点一滴积累,和一板一眼的磨练。功到自然成,1950年侯宝林和梅兰芳、程砚秋、谭富英、周信芳一起吃饭,曾当场学他们的唱腔唱起来,门外的服务员还以为真是这四位演员在唱,侯宝林学唱的功夫由此可见一斑。

  侯宝林是中国接触电影较早的相声演员之一。1952年他参与了《方珍珠》的拍摄,在片中成功地饰演了相声演员白二立。1955年他再次走上银幕,主演了电影《游园惊梦》,他在片中塑造了那个不讲社会公德的主人公,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作为二十世纪中国最著名的相声艺术家,他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国内外影响不断扩大,但却从不因地位变化而傲视他人。他终生和人民群众保持着密切联系,朋友遍及各行各业多个阶层,他自称是观众的“仆人”,始终把观众视为恩人,衣食父母和老师。

  侯宝林因病于1993年2月4日逝世。临终前口述“最后的话”:“我侯宝林说了一辈子相声,研究了一辈子相声。我的最大的愿望是把最好的艺术献给观众。观众是我的恩人、衣食父母,是我的老师。我总觉着再说几十年相声也报答不了养我爱我帮我的观众。现在我难以了却这个心愿了。我衷心希望我所酷爱、视为生命的相声发扬光大,希望有更多的侯宝林献给人民更多的欢乐。我一生都是把欢笑带给观众,如果有一天我不得不永别观众,我也会带微笑而去。祝愿大家万事如意,生财有道。”

(编辑:晓宇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