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歌赛决赛硝烟再起 美声选手多唱咏叹调遭质疑 |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7月15日 18:33 来源:
评委马秋华认为,不会唱中文歌曲是一种悲哀
本届央视青年歌手大赛个人决赛又在世界杯渐渐远去的硝烟中开始。在两天的美声组决赛中,多数参赛选手在比赛时演唱的都是外国歌剧唱段,很少有演唱中国的美声作品参赛的,基于这种现状,观众进行了质疑。评委马秋华认为,如果一位美声歌手只会唱咏叹调而不会唱中文歌曲,那将是一种悲哀。
记者在第一天的比赛现场发现,当比赛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有观众打进热线,质问为什么参赛歌手唱的都是外国歌剧选曲。广大观众很难听懂,为什么不多唱一些中国美声作品?而监审组的阎肃评委请解放军艺术学院声乐系马秋华教授给予解释。马秋华的解释是:“美声唱法发源于意大利,用原文演唱有助于学生学唱时的咬字和发声,而用中文演唱就比较难,另外外国作品曲目也非常丰富,但是能唱好咏叹调不是最根本目的,因为学习美声唱法是为了能更好地掌握美声演唱技巧,为广大观众服务,唱大家能听懂的中文歌曲。”同时她表示,她对于参赛选手演唱这些外国歌剧唱段水平之高感到高兴,但是如果一位美声歌手只会唱咏叹调而不会唱中文歌曲,那将是一种悲哀。美声唱法民族化是需要我们大家共同研究解决的课题。
对此,著名歌唱家刘淑芳说:“中国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尊重自己的民族和本土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应尽的职责,发展中的中国诸多方面的发展都需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作为中国对外窗口和如何让世界了解中国国民素质的文化艺术事业更需如此,我们要积极培养艺术类优秀的国际人才,更要培养自己民族的人才。”刘淑芳认为,中国人要唱好中国的歌,这并不是说要杜绝和延缓西洋美声唱法和歌剧在中国的发展,相反我们要积极引入、欣赏、学习、切磋更多优秀的美声唱法和艺术作品。她强调,中国作品之所以很难像西方歌剧那样广泛传播的原因,主要是缺少太多的优秀配词人才,译配之后差异过大,更不上口,当然也就必然造成很多遗憾。
(来源:北京娱乐信报)
责编:张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