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陈哲,著名音乐人。10年前,他把目光从流行音乐转向民族民间音乐,并从一个民间音乐的营养摄取者转变成为一个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倡导者和推行者,这个转变是如何完成的?带着这个问题,笔者采访了陈哲,以下的谈话是陈哲口述由记者根据录音整理的。
中国流行音乐从90年代开始没落了
为什么从流行音乐转到原生态上来?很简单。显然,90年代中期我们就有了一种看法,那就是不满足下一拨流行音乐人了,这是行内话。说实在的,中国流行音乐到那时候,已经差不多了,已经不能产生撞击时代的东西。回过头来想想这十年,是不是有万口流传或者被万众认可的东西留下来?没有。而我们在80年代,不管是《让世界充满爱》,还是把《血染的风采》拿去当成一个军旅歌也好,不管是《篱笆女人和狗》也好,西北风也好,那些人的创作不约而同地形成了一个时代的动向,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当年是亚文化运动,当然现在已经是主流了。而这十年来,改革一直继续或者是加速,按理应该留下来一些东西,但是没有。从创作人群的精神还是从技术上来看,乃至整个文化,都不是自然的发展。从这个基础上看,这个流行音乐的高楼是盖不成了,那个时候我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吃馍馍长大的,但不知道粮食是从哪里来的
原生态文化,我称之为“根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族群一个人种所保持的某种特质。当时我下去,不是想寻根,我只是觉得“根文化”里有很多元素,能提供给流行音乐,进行一次换血。
十年的民间经历,使我意识到,这一代人恐怕还不仅仅是向外学习技法的问题,也不是解决操守的问题。而是,用官方的话讲是弘扬民族文化,实际就是补一堂人文课。
这堂课在哪呢?在我们的身后,在我门的家乡,在我们广阔的土地。音乐人应该用上3年到5年的时间,到各个地方采风去,回来肯定不一样,肯定多元化。因为少数民族的存在就是多元化,他跟主流的汉文化不一样。多元化所以才灿烂,所以才人文化。根的问题解决了,技术问题在竞争当中自然会解决。
另外,他在读解民族文化的过程中,他会热爱民间文化,那是中国流行乐的希望。流行音乐人,大多数的第一直觉来自卡带,来自广播,来自简谱,来自歌本。他是吃馍馍长大的,不知道粮食是哪里来的,因为不和麦子打交道。麦子的问题没有解决,所以无法创造新的馍馍。
全体的流行音乐人,广播人,媒体推动人,撰搞人,或者说什么唱片工业,实际上,都是在别人的身上造来造去的。
我不是说要抛弃这个作坊,因为抛弃不了,肯定要这个的,但是知道了麦子是什么样,怎样种出来的,他加工的面包会越来越好。在这种基础上我们才可以谈论中国流行乐的第二次高潮。
唱歌的老头死了,链条就断了
我曾经也鼓励全社会的职业音乐人们去民间摄取营养。当一个摄取者,那民族民间的优秀元素拿来为我所用,就像山里长满了灵芝你去采摘,归己所用,这没有错,无可指责。
但我的初衷在下去以后渐渐改变。
每次回来给人听采风录音,都有人问我:这老头太棒了,他在哪?但是我经常告诉他们,唱歌的人已经不在了。每三年两年都有人去世,非常遗憾!这种事情多了之后你会发现保护和抢救是多么重要!他们是民族民间文化基因库,因为中华民族是众多基因优化组合以后形成的高级的汉文化。原生态文化是基因文化,是根文化。根在底下,看不见,但是根最重要。少数民族文化就是这个树根。根要是死了,整个树就完了,所以我们要保护这个根。
在工作的过程中,你会逐渐发现,原来散落在民间的这些宝贝,他不属于中国,而是属于人类的珍宝。所以我在这10年的过程中开始逐渐努力活化传承。
咱们国家20年来都是做的静态传承,对民族民间音乐做了抢救保护,比如说收集、整理成书成册、录音录像等等,但都止于保留资料。我也赞成这个,在你没有办法看清楚未来之前,我能做什么?首先把他保存下来。起码500年以后,子孙要找什么还能找到吧?这没有错误,这是20年来从上到下政府做的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但你要让他活下来,就不能不让他发展,不能不让他面对社会。会唱歌的老头死了,这个民族的文化链条就会出现一个一个断点,当你把断点连接起来的时候,就会发现是一个空白,这个链条就再也接不起来了。
我想做的是,如何让他们的文化在下一代中活起来。
“土风计划”活化传承
所以我们在搞“土风计划”活动,就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和激励当地的年轻人去学习他们祖先传下来的东西。因为活体在那给你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原生态是在树根下的,当一个老头拿一把破琴,晚上,在那里唱歌的时候,他带给你的不是音乐,是音乐带给你的文化、历史和人生,你需要的是这个冲击!而在乡村野调里,音乐是不能记谱的,那么就录音,但还是隔了一层,你听了录音,受了震动,于是你还想见见那个歌唱的人——那个老头要是活着该多好,我还有好多问题想要问问他。所以我希望文化的传承者们活着。
这些年我的流行歌曲创作还一直有,但更多的是在探讨如何让民族民间文化保留下来传承下来。因为这个根不能萎缩,树再大,根一萎缩就全完了。我们的黄河、中原、南海、西北、东北等等地区的那些宝贵人文资源,那不是可有可无的,那是基因库!基因没了,你没法找。基因在,就可以保持多元化。有了根,可以生发出无数树叶来。
特约记者/金燕
责编:苗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