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天路”唱响英雄赞歌 | 在平均海拔4000米的青藏铁路格拉段沿线采访,每天都有不少新的收获。其中有惊奇,更多的是感动。李金城、张鲁新、况成明、余绍水……一个个响亮的名字,为有“天路”之称的青藏铁路唱响了一曲曲英雄的赞歌。 | | |
| | 十万大军 五年征战——青藏铁路建设纪实 | 青藏线上施工到底有多难?中铁一局青藏铁路铺架队队长李建国说,在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铺架,羽绒服在这里都透风,根本没有用。工人们外边穿带羊毛的皮衣、皮裤,里边还要穿两层毛衣毛裤。头上戴棉帽和风镜,脚上穿军靴。即使这样,大风带着雪粒打在脸上还像针扎一样疼。戴上口罩,呼出的气结冰不透气,只好把鼻子和嘴露出来,结果鼻子和嘴周围全是白冰,就像“圣诞老人”的模样。工地上修机器5分钟就得换一次人,可卸不了两个螺丝,人就冻得跳起来。 | | |
| | 原铁道部长傅志寰揭密青藏铁路决策 | 1974年,国家决定青藏铁路再次上马一期工程,1979年铺轨到格尔木,一期工程完成。但从此以后,直到2001年,连续20多年就没有再续建,西藏一直是全国惟一不通铁路的省级行政区。那么,续建二期工程的决策是在何时做出的?与上世纪70年代相比,青藏铁路的客观环境发生了哪些显著变化?原铁道部长傅志寰为您揭密 | | |
| | 青藏铁路筑路工人的露天午餐 | 记者来到海拔5072米的唐古拉车站工地,工人们正在吃午餐。此时气温4度,风力5级。老天已经很给面子了,坏天气破坏好胃口,这在青藏线上再寻常不过了。 | | |
| | 白衣天使为青藏铁路沿线牧民免费义诊 | 近日,担负青藏铁路西藏境内安多至唐古拉山越岭地段94公里铺轨架桥任务的中铁一局青藏铁路铺架项目部安多分部工地医院的医务工作者,为铁路沿线前来就诊的藏牧民提供了免费医疗,健康咨询等服务,医务工作者们以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赢得了当地牧民的广泛赞誉。 (新华社记者 嘎玛 摄) | | |
| | [感动中国]2005人物特别奖“青藏铁路的建设者” | 每当汽笛声穿过唐古拉山口的时候,高原上的雪山、冻土、冰河,成群的藏羚羊,都会想念他们,想念那些有力的大手和坚强的笑容。他们能驱动钢铁,也会呵护生命。他们,是地球之巅的勇者,他们,缔造了世界上最伟大的铁路! | | |
 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