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 一天赶一天的忙碌

    天气预报说,昨天有雪。一直到晚饭的时候,仍没有下雪的迹象,大家就替天气预报的同志找理由:“人算不如天算,总有误差的时候,兴许那带着雪的云已经从北京的上空飘走啦。”可结果,还是证明了天气预报的本事。到了8点过,下楼一看,雪花已经纷纷扬扬的洒下来了,在路灯的光影下,像轻扬的柳絮,快乐的飞舞。被路灯的光亮抹上一层黄晕的色泽,柔和而温馨。

    一觉醒来,雪仍旧纷飞着。一夜的雪啊。一个城市,都笼罩在白色之中了。小区里,有人在扫雪,而大街上,已经看不到积雪,显然,这是早起的清洁工们的功劳。出租,自然比平时难找。司机是个小心翼翼的年轻人,戴着眼镜,是个慢性子,开车的速度跟他慢吞吞的说话的速度如出一辙。虽说雪天开慢车的确是安全的重要保证,可他也开得太慢了。估计别人也就30多分钟的路,他足足开了50分钟。最终的结果就是我迟到。

    今年4月,不少栏目要做大改版,不改版的一些栏目也有新思路新要求。今天的会,就是我们跟技术部门提出设备配置上的新需要。各制片人轮流发言,陈述栏目设备需求。技术总负责黄总是个特干脆利落的行家,所有家产都在脑子里面装着。很多要求当场就给拍了板,不能马上到位的,也给出了到位时间。新版《五环夜话》的技术支持要求不算复杂,无非演播室、编辑机、录放设备、后期合成机房。黄总几句话,就全都承诺下来。

    别的制片人接着说要求,我提前离会,回办公室,跟李凉编辑商讨本周六的节目策划。这期节目,是为了配合我们中心主抓的中国电视体育奖体育人物摄影大赛。李编辑和晓楠一同设计了嘉宾与现场观众互动交流的环节,要是能够顺利实现,估计效果不错。
刚说完节目策划,新版“五环夜话”流程第三次演练的时间就到了。经过上周的首论演练,明显积累了经验,环节运行都很顺利。但架是肯定要吵的,实际上,为确定选题而吵架就是这个节目必须的过程。各人有各人的角度,有各自的理由,所谓理是越辩越明,争论当中,选题随之愈见明朗。接下来,便是定方向、定角度、充实论据……

    今天的演练第一次让评论员上场,办公室略加收拾,就假装成演播室了。几个年轻编辑忙着摆机器和灯架的时候,郁导忍不住跳了出来,三下五除二就将灯光调到了最佳位置。这种技术活,不得不服,还是当过电视剧导演的郁导最在行。这次不过露了一小手,就让大家看出了自己的差距。

    录制完成,马上在电视机上看重放,边看边提意见。实话说,效果没有期望中的好,主要是评论气氛不够活跃,节奏也偏慢。但是,这是两个评论员第一次面对镜头啊,这个起步还是不错的。

    吃完盒饭,同志们陆续离开。已经是晚上8点过了,坐在电脑前,想上网看点东西,但总也集中不了精力。脑子里,不断浮现的,仍是下午你来我往的争论,和刚才录制的评论效果。新节目的筹备,刚刚进展到中期,已经看决到疲惫。但这种疲惫又是快乐的,不管怎么说,我们已经初步看见了新节目的模样。

    明天,将继续进行流程演练;后天,上午要去跟体育摄影节目的嘉宾进行节目沟通,下午是节目阐述;大后天,星期六,录制体育摄影的节目……等着我的,依旧是一天赶一天的忙碌。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