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 这个中秋这么过


  有人出门在外对节日格外敏感,也有人反倒没有了感觉,因为离开了与那节日相关的很多细节。我属于后者。尽管昨天在流水帐里已经叮嘱了自己今天是中秋,可一觉睡过,昨晚自己写的话都丢到了脑后。直到早上在饭厅听见有同事议论月饼的事情,才又想起来。

  饭店餐厅早餐的截止时间是8:30。8:28分冲到里面,各种食品已经见底儿了,弄了块果酱包,一片炸面包片,两片火腿肠,一只煮鸡蛋,外加一杯清咖啡,混了个大半饱。

  9:15上班车,奔IBC。据说韩国的中秋节相当于中国的春节,所以要全民放假。连IBC也不例外,只有门口守着几个保安人员,其他地方空空如也。原打算办理证件,也因为过节的原因,制证处下午才开门。   好在门卫认可我们还没有加盖特殊防伪印签的记者证,这才进了IBC。跟5月份的世界杯相似,釜山的IBC也是设在一座会展中心里。面积巨大的展厅,分隔成大大小小的房间,提供给各国有报道权的媒体使用。CCTV租用的办公区域有700平米,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境外报道工作间。里面已经按要求分隔出了不同的功能区:办公区、编辑区、播出区、配音机房、演播室……等等。我们跟一群外地游客一样在各部位来回参观,东张西望。程主任站在虚拟演播室里跟几个年轻同志“忆苦思甜”:“我们92年去报道巴塞罗那奥运会的时候啊,没有单独租工作间,跟一家香港电视台挤在一个房间里面,也就这演播室大小。台长来,都只能坐在过道里办公啊……”年轻同志笑着听程老师的历史讲座,眼神有点茫然,估计是想象不出来两个电视台如何挤在一间屋子里干活的。

  技术同志们安装设备,忙得特充实。怕自己碍了人家手脚,便溜到一个角落给朋友打电话,通报我的新电话号码。朋友从手机上看见我的号码,均深感疑惑:“你不是说20号就去釜山了吗?怎么还在北京啊?”“哈哈,这是高科技啊,我们安装的电话跟北京的市内电话是一样的。你要是给我打啊,也跟拨北京市内电话是一样的啦。”“怎么个技术啊?”朋友充满了求知欲望。可我这个科盲是只知其然根本不知其所以然,呵呵。   电话打到半截儿,后面有人拍我肩膀,通知开会。工作间门外就是休息大厅,角落放了几只沙发。专题负责人张伟(我们叫他张指,指挥的指)主持会议,主要讨论这两天的拍摄计划,好为比赛开始之前的亚运会专题做准备。根据张指指示,我在进行谈话节目先期筹备的同时,也要担起记者的老本行,跟着他拍片子去。好说。

  开完会,开始无聊。闷坐了一会儿,瞅见别人让出了休息大厅里仅有的两台能上网的电脑中的一台,赶紧坐了过去。这通网上溜达啊,直到同事叫我一起去吃饭。一问,“餐厅们”因为放假基本都不开门,旁边只有麦当劳——这是我只有在无奈之下才会去吃的一种食物。不去麦当劳,我吃,吃……周到的张指带着月饼呢。莲蓉蛋黄儿和枣泥儿蛋黄儿的,一气儿吃了仨。好了,不饿了。   接着在网上溜达了一会儿,一看表,制证处应该开门了。遂问清了路,出了IBC,进了旁边一顶白色的大帐篷。很快,一份加了防伪标志的亚运会记者证就挂在胸前了。我跟韩国工作人员用上次世界杯学会的韩国话说“谢谢”——卡,马,萨,哈,米,达……人家没什么反应。旁边的工程师马姐姐疑惑的问:“你说得对吗?”“可能是我声音不够大,人家专心工作没听见吧。”这句韩国“谢谢”我世界杯的时候不知道用过多少遍,还能有错?于是,加大声音,又说了一遍。呵呵,干活的韩国小伙果然抬头了,还腼腆一笑。出门的时候,大家嘴里都嘟嘟囔囔的,听吧,全在复习韩国话的“谢谢”呢。

  有了经过确认的证件,大摇大摆回到IBC。郁导、李冰等几位要在亚运会报道中担当导演的同志,坐在一起继续研究播出方案。赛事转播啦,新闻啦,专题啦,广告啦,片花啦,演播室对话啦……种种环节都要精确到分秒的。这个工作他们已经做了一个多月了。因为组委会给出的项目安排和公用信号安排不甚清楚,或者不断更改,使得他们也要一再的改动计划。而且,播出方案还必须考虑到项目特点,比如像排球等项目,比赛时间长短无法事先预知,就得做好多种准备:短了,拿什么节目去补;长了,如何既保证比赛转播的完整又不影响后面比赛的播出……还有更细节的考虑,比如某项比赛结束后到发奖仪式之间,要根据间隔时间的长短,考虑是用评论席过渡,还是回到主演播室过渡,等等。   导演们在围着一张大桌子挠头,我选了张小桌弥补因为我的粗心而造成的错误——把那份奋斗了两夜才整理出来却最终被我忘在了北京的“亚运会每日金牌项目分布和产生时间”再重新整理一遍。上次的那张表,依据的是一个多月前组委会提供的信息。今天做整理,用的是早上刚从IBC服务台拿到的最新资料。发现,有一些项目的比赛时间又做了变动。这倒不要紧,有问题的地方在于资料中有一些信息是相互矛盾的。比如,10月7日的田径比赛,总表上的金牌数是4,但具体项目安排表上却显示这天要进行5个项目的决赛。哪一个是对的呢?打个问号,存疑,过后要去问明白。

  傍晚6点,乘车回住处,立即投入烹调工作。张指约了几个屋的同事,每屋贡献一两个菜,拿到一起共享,一起过个异乡的中秋节。昨天我们提前烧好的放在冰箱里的牛肉派上了用场,分别被加工成了土豆烧牛肉和洋葱炒牛肉。到丁小胖那儿要了一碗他昨天从超市买回的大米,用房间里配的电饭锅煮熟,跟鸡蛋、榨菜末儿配在一起,变成一锅香香的炒饭。又用白菜、鸡蛋、紫菜做了一锅汤。端到聚会的房间,桌子上已经被大家的作品装点得五花八门了。大概有十个人吧,开了一瓶酒,碰杯,开吃……除了我们的美味佳肴,还有红烧肉、韭菜炒鸡蛋、芹菜肉丝、川味鸡块,等等等等。真是香啊!

  越往后面,比赛越来越近,活儿会越来越多,这样的集体大餐的机会就越来越少了。抓紧时间。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