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将适度趋紧,这一预期成为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的多位经济学家共同的判断,但经济学家也强调,货币政策拉紧不会改变当前经济运行的格局,但有助于消除流动性过多、未来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的隐患。
目前货币政策过于宽松
“目前的货币政策过于宽松,可能潜伏通货膨胀的危险。”对于当前的货币政策环境,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快人快语,她告诉《上海证券报》,按照稳健货币政策的范畴,下一阶段应当适度紧缩。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供应量偏高,信贷投放偏快,对外贸易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上周五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在总结第一季度经济形势时也称,下一步将控制货币信贷投放,加强固定资产投资调控。
数据显示,我国3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31.05万亿元,同比增长18.8%,增幅连续三个月超过18%。同期,人民币贷款增加1.26万亿元,同比多增5193亿元,而全年新增贷款目标仅为2.5万亿。
受到信贷扩张等因素的支持,2月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依然居高不下,达到26.6%。中信建投首席宏观分析师诸建芳认为,这也可能与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有关,“地方政府第一年投资冲动往往比较强”。
从目前来看,实施更为稳健的货币政策似乎正在成为共识,但是采用何种手段来回收流动性、控制信贷增长依然有待商榷。
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
“我依然保留此前的看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夏斌接受本报采访时称。不久前夏斌建议央行在后三季度适当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同时下调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这一建议得到了众多专家的赞同,左小蕾认为调节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手段直接,效果将会比较明显。
而诸建芳则预测,央行将会在近期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外汇占款增加、央行大量短期票据到期和贷款大量增长,市场流动性明显偏大,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将有效地解决问题。”
央行一季度金融运行报告显示,3月末银行超额储备率降至近几年以来的最低水平——3.00%,较上年末低1.22个百分点。目前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为30.6万亿元,据此计算一季度约有3733亿资金释放出来,“相当多的资金可能被用于信贷投放。”左小蕾估计。
而假设将法定存款准备金调高1%,无疑可以回收3000亿左右的资金,“银行可以将超额准备转化为法定存款,不影响银行理论与实际的货币乘数。”国务院金融研究所陈道富认为,调高法定存款准备金并非一剂猛药,但是能够起到防范风险于未然的效果。
上调银行利率
近年来,银监会推行资本充足率监管,一度造成国内银行的“惜贷”现象,然而随着银行陆续达标以及对效益的追求,信贷扩张大有卷土重来之势。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告诉《上海证券报》,目前导致信贷过快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低利率政策。“如果国内银行利率一直处于这种极低的状态,固定资产投资与房地产投资过热,国内房价飚升要想缓解是不可能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内金融市场流动性泛滥是目前国内投资过热及房价飙升的真正原因所在。”
易宪容称,即使经过两年来的宏观调控(2004年全面宏观调控和2005年房地产宏观调控),固定资产投资仍处于高位运行,如2005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为27.2%。“目前国内银行的定价能力还相当有限,对于优质贷款项目还处于竞争的态势,如果不调高利率水平,很难控制住信贷投放过快的局面。”他说。“中美利差在3%左右,因此加息还是有空间的。”左小蕾认为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不断深入,市场利率敏感性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相比,利率调整存在更多的滞后效应,并且受到银行行为的影响。”
加快汇率改革步伐
大部分专家认为,外汇占款导致了基础货币投放增加,而这种趋势在短期内似乎难以解决。
首季度,我国外汇储备规模新增562亿美元,同比多增70亿美元,相当于投放货币4500亿人民币左右。央行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外汇占款达到76492.83亿,较去年底增加了5281.71亿元。“近期央行出台了一系列措施,鼓励藏汇于民和国内资金走出去,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左小蕾称。
而此前央行官员曾多次表态,未来可以考虑适当扩大人民币兑美元的每日浮动区间。近期受到中美高层会晤的影响,人民币升值势头依然不减。海外分析师们预测我国将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以缓解来自海外的压力,降低升值预期,同时可以保证国内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加强公开市场操作力度
央行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央行累计净回笼现金560亿元,同比多回笼330亿元。“这一力度依然不够。”左小蕾表示,鉴于外汇占款、央行到期票据的因素,央行目前公开市场操作的力度难以达到显著的效果,应进一步加强。 (记者 唐昆 实习生 但有为)
责编:刘子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