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首页 >> 台胞在大陆 >> 人物 >> 正文
 “千面”小骞

  央视国际网络消息:有人看了《每日佳艺》,说她温文尔雅;有人看了《万家灯火》,说她亲切自然;有人看了《子午书简》,说她娓娓道来;有人看了《为您服务》,说她清新活泼……她,就是王小骞。而小骞究竟是一位怎样的主持人呢?带着疑问,我们走近王小骞。

  “主持人是为节目服务的”

  综艺类节目、专题类节目、生活类节目、晚会、比赛……王小骞是个不“挑食”的主持人,各类节目都主持得有板有眼。难怪连她自己都戏称自己是“万金油”。

  “我觉得每个人都有可塑性。有的主持人可能因为他的气质或思维方式,比较适合做一类节目,而我好像不是这样。我不想把自己锁定在某一类型的节目。”说到这儿,小骞犹豫了一下,接着说:“要不就是我对自己的认识还不够清晰,你觉得我适合主持哪一类的节目?”这一问,倒把我问得一愣,我迅速在脑海里搜索了一遍小骞主持的节目,不得不承认她的确能够一身担起众多风格迥异的节目。

  问起她的主持秘诀,王小骞自有她“以不变应万变”的诀窍,“一个节目的样式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主持人在里面的风貌。主持人与节目的关系,一定是主持人为节目服务的。主持人一定要和节目溶在一起,不能刻意地去表现自己。”

  “那你的主持个性体现在哪呢?”我的问题脱口而出。王小骞笑笑地回答说:“个性是在节目进行的过程当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的。如果你是本着一种真诚的态度去主持节目,就一定会有自己个性的体现。不能太刻意地表现自己,否则会让人反感。”

  在《为您服务》担当了两年的主持人,王小骞不仅要为节目服务,还要为观众服务。在百姓的家长里短、柴米油盐中,在和肖薇的一唱一和、婆婆妈妈中,大家看到了小骞真诚、自然,富有亲和力的主持。

  王小骞和肖薇在《为您服务》中的主持,就像在自家客厅里聊天一样亲切自然。然而,她们聊天的内容可都是经过专家认证的。“我们不是在那瞎说,我们都是有资料的,而且都是经过认证的资料。不同的领域要请教不同的专家,经过论证后找到确定的答案。即使答案是不确定的,我们也会在节目中指明。一定要特别严谨、特别准确,因为我们要对观众负责,一定要向观众交待清楚。”

  虽说不“挑食”,王小骞在主持中还是有自己的喜好在里面,“虽然一个人也行,但是相比之下,我更喜欢主持的时候有人跟我在一起。因为当你面对形形色色的观众的时候,你不知道对方会给你一个什么样的刺激,而且跟人真诚的接触总会使我有很多收获。”可见,主持中的不确定性和与人的交流,是小骞所喜爱的。

  从感性到理性的修炼

  提起王小骞难忘的主持经历,出乎我的意料,不是与凌峰搭档的《二OO一中国表情》,不是火烧火燎的厨艺大赛,不是欢快有趣的健康宝宝大赛,而是科教频道的一档《公益行动》的特别节目。那是全国残联福利基金会发起的春雨行动中的一台扶残助学的晚会。

  说实话,小骞是不想在主持过程中把持不住自己的感情的,可是她从小就是个易感的女孩。

  那天,在晚会现场有一个捐助活动,有8名残疾儿童接受了捐助。当8名儿童手捧礼物,要送给他们的捐助人时,王小骞说:“现在请大家向后转,把你们的礼物送给捐助你们的人。”可是,她忽然反应到:这些孩子有的是聋哑儿,他们听不见;有的是盲童,他们没有方向感。于是小骞对聋哑儿一一地用动作示意,又一一帮盲童转身。这时候的小骞心头酸酸的,可还在心里暗暗提醒自己:我一定要忍住,不能让眼泪流下来。

  接受捐助的每个孩子都很激动,其中有一名失聪的女孩努力地表达着谢意,用失控的声音,一字一顿地反复说着“我会好好学习!我会好好学习!……”那声音一下下撞击着小骞的内心,泪水终于不听话地从眼眶中决堤而下。至今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小骞还是忍不住动容,“那个小姑娘不断地说着,手上比划着。我当时特别心酸,也特别感动。这样一个弱势群体,特别希望得到人们的帮助,而且那些孩子又是那么的朴实。”

  那个女孩子的捐赠者就是社教中心的高峰主任。当他被请到前面来时,只说了一句“我之所以捐赠这个女孩,是因为她跟我女儿一样高。”“这句话说得那么真,那么朴实。这是这么多年主持中,最让我震动和感动的一幕,因为那孩子迫切、朴实的表达,以及高主任真切、慈祥的表达,都是真诚的表达。当时,整个演播室都弥漫着一种人性的关怀。”

  生活中的王小骞是易感的,主持中的王小骞是感性的。而她与生俱来的感性,却又使她对自己的主持有些不满,“在主持一些文化含量比较高的节目时,需要对一些问题思考的角度更多、更全面。这样,理性的东西就更多一些。”

  小骞坦言,希望自己能够胜任文化含量比较高的节目,“在做过了几期这样的节目之后,我就会比较刻意地去留心播出效果。我感觉在看播出的时候,我会有想法冒出来,但是在主持现场却没有。这可能是修炼还不够吧,这方面还需要再去完善。”话语间,我看了王小骞对自己近乎苛刻的严格要求。

  然而,从感性到理性并不能靠一日之功,相信随着年龄和阅历的不断增长,小骞会到达她理想的主持境界。

  家是每个人心里最柔软的部分

  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越来越忙,家庭观念对于年轻人而言似乎也逐渐淡漠了。眼前年轻时尚的王小骞却执意认为“每个人都有家庭观念”,而她也的确有着很强的家庭观念。

  作为《为您服务》的主持人,小骞坦言,“我做的节目与家庭的关系比较密切,所以也许就更增强了我的家庭观念。实际上我觉得,家的这种情感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心里一块特别柔软的地方,会随时被触碰到,这种既平常又细腻的情感,随时都可能在不经意之间表露出来。”

  15岁的时候,妈妈开诊所,小骞是她惟一的帮手。小骞找来同学帮忙搬东西、刷房子。与同年龄那些娇生惯养的孩子不同,在她看来这是她义不容辞的责任。“当时,我觉得我必须要做,也做得很自然。我能为家里做些事情,在这样一件重要的事情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我感到很骄傲。”

  小骞不欣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家庭生活,在她看来,“家嘛,就是要和家庭成员一起架构,一起经营。”离开出生长大的家已经有几个年头了,在北京的家,王小骞也把它打理得有声有色。

  虽然工作繁忙,王小骞却是个极富生活情趣的人。“我总是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还是会有的。”小骞对家庭非常上心,只要有空,她就会去买花,把家里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用她的话说,“我觉得花是可以装扮环境、装扮心情的。”

  这并非小骞刻意营造,“这些都是非常自然的,当一种感情已经渗透到你的细胞里的时候,你所做的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可能说不很清楚。就是那样,很自然、很舒服,也很乐意去做。”

  的确,正如小骞所说,“家庭是我们每个人一出生就接触到的第一个环境,所以每一个人都有家庭观念。”小骞给我举了个很具体的例子:有一种手机,它的短信功能里有几条是已经设置好的,使用率非常高的短信。其中一条的内容就是:你今天什么时候回家啊?“这就说明‘家’在每一个手机用户,也就是普通人的生活中有多重要。”王小骞笑笑地为我解释着。

  此时,我眼中的王小骞一如邻家温柔娴淑、体贴孝道的大姐姐。而她理想中的生活状态也简单而平实,“衣食无忧,心情愉快,有未来,有希望。有人爱你,你也有人可以去爱,并且他接受。这就非常理想了。”

  “你可以是优秀的”

  从省重点中学到北京广播学院,再到中央电视台,王小骞的成长道路顺利通畅。在这顺畅的道路上,她的家人给了她什么样的影响呢?王小骞歪着头,想了想说:“家人给我的影响就是无意中传达的一种信息:你可以是优秀的。”

  第一次看到小骞作业本的家里人是他的哥哥。当时老师不让同学们用尺子比着写字,可是小孩子手没劲,拿不稳笔啊。小骞的字写得不是很工整,就被老师打了个“乙”。哥哥拿起小骞的本子看了一眼,就扔到一边不屑地说:“哼,就得个乙,还想当班长呢!”

  一句话给了小骞两个刺激,“一、我不能得乙,得乙就很丢人;二、原来我可以当班长啊,我还以为班长都是老师指定的呢。”后来,小骞就好好写字,“甲+”开始经常光顾她的作业本。二年级的时候,小骞就当上了班长,是同学们投票选出的。

  “我哥哥的话是无意识的,但在我心里的震动是很大的。他会这么说,也是受我父母的影响。他们给了我这样一种概念,就是:一定要做一个优秀的人。”

  难怪还在念初中的小骞就会跑去成人夜校学英语。每个星期天,在青岛著名风景区——栈桥就经常能看到小骞的身影。她可不是观光客,而是这里英语角的常客。就连主办英语角的高校教师都感到惊讶:这么小的小姑娘就能用流利的英语跟不认识的人交谈。说到这儿,小骞笑笑,对我说:“其实没别的,我就是胆大。”

  问起小骞的理想,她坦诚地告诉我,“我从小就没有理想和梦想,而只是有一个近期目标。考了第十,我就想我下次能不能考第五?考了第五,我就想下次得进前三。我就是这样,不会给自己设计一个特别远大的理想。”话语间流露出小骞的踏实务实。

  很多孩子在被问起自己的理想时,都会以这个家、那个家做答,好像不带个“家”就显得没志向。而小骞却恰恰相反,“我从没想过要当这家、那家的,我只是觉得踏踏实实地,一点一点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就会有人眷顾你,就会得到回报。”平实的话语中袒露的是小骞平和的心态。

  这样的小骞,踏实、勤奋,并不刻意追求什么,只是以一颗平和的心认真对待生活,自然而然地,她得到了生活的回报。

  采访结束后,我们搭乘王小骞的顺风车回单位。在小骞的后车座上散落着三四本文艺理论方面的书。可见,她的时间真是像海绵里挤水一样挤出来的,而她的头脑却像海绵吸水一样汲取着知识。相信以她的勤奋、坦诚和平和,一定会为节目服务得更棒,也一定会“为您服务”得更好!

责编:王京来源:央视国际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