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首页 >> 两岸风情 >> 名山秀水 >> 正文
 峨眉山

峨眉山云海

  有“雄秀西南”之誉的峨眉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在峨眉山市境内,包括大峨,二峨、三峨、四峨四座大山。

  大峨、二峨两山相对,远望峨眉山,双峰缥缈如画眉,其陡峭险峻、横空出世的雄伟气势,使唐代诗人李白有“峨眉高出西极天”、“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之赞。峨眉山以多雾著称,常年云雾缭绕,雨丝霏霏。弥漫山间的云雾,变化万千,把峨眉山装点得婀娜多姿峨眉山植被茂盛,植被随着地势高度而变化,据统计,植物多达3700余种。在高山密林中,栖息着多种动物,其中尤以猴最为有趣,经常出没于林间小道和寺院回廊,向游客乞食嬉戏,人称“猴居士”。

  峨眉山优美的自然景观、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它成为人们探奇揽胜、求仙修道的理想处所。相传东汉时,山上已有道家宫观。佛教是晋初传上山的。唐宋时期,两教并存,寺庙宫观得到很大发展。明代之际,道教衰微,佛教日盛,僧侣一度达1700人之多,全山有大小寺院近百座。

  报国寺是峨眉山的门户,背靠雄伟的光明山,面对秀巧的凤凰包。原名“会宗堂“,始建于明代万历四十三年(1615),明末毁于大火。清顺治十一年(1654)闻达禅师重建,清康熙帝敕名报国寺。清嘉庆和光绪时经过两次扩建,成为四重殿宇和亭台楼阁俱全的宏大寺庙。

  伏虎寺离报国寺不远,始建于唐,原名神龙堂,后以寺后有山雄峙,横出寺背,蹲伏如虎,改名伏虎寺。该寺在明末毁于兵火,清初大事扩建,历时20年,建成13重殿字的崇隆大庙,岑楼复阁,曲折深邃。神水阁一带,是宗教景点萃集之处。

  纯阳殿建于明万历年间,殿前不远处有普贤石,传为普贤登山憩息处。附近的千人洞是道教凌虚第七洞天遗迹,十字洞传为吕纯阳剑划而成。峨眉山海拔700-3000米,有黑龙江、白龙江穿插其中,河床落差大,构成了众多的流泉飞瀑、峡谷悬崖。

  仙峰寺、洪椿坪、清音阁一带,峰谷高差都在七八百米以上。清音阁隐现于牛心岭下,左黑龙江,右白龙江,两水回抱,汇合处的峡谷有清音阁隐现于牛心岭下,左黑龙江,右白龙江,两水回抱,汇合处的峡谷有一黑色巨石形似牛心,称牛心石。“黑白二水洗牛心”成为峨眉山一名景。

  佛光、云海、神灯,是峨眉金顶的三大自然奇观。在金顶的睹光台眺望,台前白云平铺之时,阳光照在云层上,可见明亮艳丽的五彩光环。僧人称之为“佛光”,据说影入佛光可获吉祥,故名金顶祥光。云海是峨眉金顶的另一奇观。每当晴空万里,深谷雾起,弥漫于睹光岩前,越积越厚,一望无涯。峨眉顶部诸峰在茫茫云海中犹如孤岛。如空中无风,云面似镜,寂静无声,仿佛置身于蓬莱仙境。如遇风起,云海波涛翻滚,犹如万马奔腾,气势磅礴,非常壮观。月黑风清的夜晚,岩下幽谷中有时可以看到一种神秘的圣灯。实际上,圣灯既非来自阴间,又非出于神灵,而是由于大自然中的磷化氢燃烧而产生的峨眉山以它的佛教文化和独到迷人的风光,吸引着四方游客,把人们带人那雄秀幻绝的奇妙境界。

责编:王京 来源: 
关于CCTV | CCTV.com介绍 | 央视人力资源储备库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岳成律师事务所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中国中央电视台 版权所有
京ICP证060535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4
网页设计:中视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