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投资

夫妻拍档:天地龙门空降上海

央视国际 2003年03月21日 14:21

  由来自台湾的李亚俐女士和来自香港的施养德先生这对夫妻拍档联手开创的“天地龙门”,于去年夏天“空降”上海,天地龙门(上海)艺术品发展有限公司因之呱呱诞生。在新天地“上海本色”中已领略施养德先生设计的工艺品,后又认识了曾为台湾画廊业领衔者的李亚俐女士。近日我与他们在新天地“天地龙门”的办公室内相约访谈。  

  施养德——上海好就来当新上海人  

  高高瘦瘦一头披肩长发的施养德给我的印象是洒脱不羁,在我和李亚俐“坐而论道”之时,他不时地走进来,并且不停地走来走去,一会儿在操作电脑的员工边上指点着,一会儿走到桌边和我们说几句话然后又走开。我故意问李亚俐:“施先生大概属马吧?”施养德笑着回答:“我属羊,我太太属虎,我是羊入虎口。”  

  施养德是香港的设计家和出版家,香港施养德出版集团创始人,曾担任香港出版业协会理事主席,还是一家上市报业集团的董事总经理。80年代末他曾与香港钻石大王马庸杰合力出版过前后共32期的《艺觉》杂志。作为画廊业的赞助者,施养德与李亚俐早就相识,经过多年的“爱情长跑”,有情人终于得成眷属。当我与李亚俐的访谈告一段落后,施养德方才坐定下来。谈起他们决定移居上海的缘由,施养德一言以蔽之,“哪里好我就去哪里。上海好我就来上海当新上海人,我相信上海会越来越好,所以会在上海住下去”。今年三月由他们创办由李亚俐担任艺术与设计总顾问的生活经艳家居饰品店将在新天地落成开张。  

  李亚俐向我介绍天地龙门拓展上海艺术市场的理念:以天地龙门为据点,作为进入内地开发艺术市场资源的第一步,跟着大上海都市的建设脚步,将艺术、商业、生活紧密结合,奠定坚实的新事业基础。“上海是否有朝一日能汇聚全球优秀的海内外华人艺术家,共创21世纪华人艺术中心,与西方主流艺术世界平起对谈?”一席话透出这对夫妻拍档的勃勃雄心。  

  李亚俐——台湾画廊业领衔者  

  属虎的李亚俐外表纤巧柔和,最初给我的印象是柔,但和她有了较深入的沟通后,发现她的性格其实没有那么表面化,应该是柔中带刚,刚中蕴柔,个中的原委,恐怕要从她在台湾从事画廊业的经历中探究。  

  出生于台湾省台北市的李亚俐,毕业于台湾省立体育专科学校,专修的是现代舞蹈。1979年李亚俐进入台北市龙门画廊任职助理。龙门画廊成立于1976年,是台湾最早的现代画廊,开台湾画廊业现代化经营风气之先河。李亚俐从最基层的工作做起,像打字、贴邮票、替客户送画、配画框等等,样样都能自己动手完成,当然最重要的是跟着老板学习到了画廊的经营之道。1980年李亚俐升任龙门画廊经理,隔年原龙门画廊老板主动退出,由李亚俐接手经营权,任龙门画廊主持人至2002年。早期台湾现代画廊的经营者大部分是女性,但她们背后往往有男士支撑。进入90年代后,台湾画廊业进入繁盛期,竞争空前激烈,隐藏在幕后的男士们开始出马登场了。商场如战场,男老板们不会因为李亚俐是女士就稍有谦让,而李亚俐主持龙门画廊的业绩,也称得上是巾帼不让须眉。她在台北创办第一届国际艺术博览会,又举办了第二届,并任总策划人。李亚俐请到不少世界最好的画廊送来众多美术大师的传世之作参展,在当年可谓盛况空前轰动一时。  

  20年来在她主持下,龙门画廊确立在台湾画廊业的龙头地位。而李亚俐更成为台湾画廊业领衔人物。她在80年代筹组台湾画廊联谊会任总干事,90年代初成为台湾画廊协会创始会员,并于1996年当选台湾画廊协会理事长。2000年李亚俐开始往来台北、香港、上海居住,并深入考察大陆艺术品市场,之后与施养德共同筹划设立“天地龙门”,去年结束台北龙门画廊业务,夫妻俩正式移居上海。  

  上海故事——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来上海后,由于“游戏规则”不同,造成李亚俐不少的困惑。已多次听她抱怨为什么不能开设独资经营的画廊,这次一见面她又大声提出这个问题,“我不想和别人合资,我只会和我先生合作。还有一般我们画廊出售一张画的利润只有15%到20%,可进口一张画海关抽走的税就要35%。所以我们现在的天地龙门不是画廊,而是公共艺术领域的经营企业,主要业务是为公共空间配置艺术品。”在申请执照时,有关部门对“天地龙门”的名称有点疑问,提出“天地”两字是否起得太大了,经李亚俐反复沟通后才获批准。  

  台湾经验不一定适用上海,在台湾累积的声誉和知名度更不一定管用,来上海后似乎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在为震旦大楼布置艺术品时发生的一件事,很真切地反映了这一状况。震旦大楼37层贵宾室准备布置一幅2米4高、11米宽的大型苏绣,图案是曙光初现的峨眉山,山顶上有一块山石,上有“震旦第一”四个大字。为了找到合适的青绿山水画稿作为苏绣的底稿,李亚俐跑了上海很多书店翻查画册和资料,寻觅了很长时间没有发现符合要求的画家。有次她在上海美术馆借阅资料,看了好几本画册都觉得与所需要的风格不是百分百的吻合,正当她有些失望地准备离开时,突然想起会不会有遗漏呢?心有不甘的她问管理员有没有更大一点的画册,管理员给她一本《当代江苏画派名家作品》画册,她一眼看中其中几幅画,惊叹作品气势宏伟、画面华美、有彩度,特别适合用苏绣表现,和所需的那幅青绿山水画稿十分契合,赶紧一查作者,原来是江苏画家华拓的作品。  

  李亚俐托一位朋友去南京找到华拓,那位朋友把画稿的计划和具体要求以及报酬和华拓谈妥了,一切似乎很顺当,李亚俐得到消息后也觉非常开心。到了约定交画稿草稿的日子,那位朋友凑巧有事不能去南京,便打电话请华拓把草稿送来上海,谁知华拓一听就发脾气,表示不会去上海,钱也不要了!那位朋友慌神了,马上向李亚俐告急。第二天李亚俐立即乘车直奔南京,登门拜访了正在家中生闷气的华拓。李亚俐诚恳地和华拓沟通,她说20多年来看过的画有几万幅,相信自己的眼光不会错,觉得只有华拓的风格最符合要求,而且华拓还去过峨眉山,所以“心目中只有你这位画家最合适”。华拓被她打动了,主动请她喝茶吃饭,最后拿出草稿给了李亚俐。  

  震旦集团陈永泰董事长过目草稿后相当满意,同意请华拓为苏绣画正稿,李亚俐再次带着草稿去南京,与华拓约定交正稿的时间。正应了好事多磨,到了华拓该把正稿寄来上海的时候,他又不高兴了,表示画稿已完成80%,准备停笔不画了。李亚俐明白了华拓的用意,知道他担心自己拿了画稿不付钱。“在台湾我还从没有遇过类似的事,龙门画廊和我的信用度是公认的,没有画家会担心李亚俐拿了画不付钱。来大陆后这方面就有困难了。”李亚俐略有点激动地表示。当时华拓正准备去北京参加一个展览,李亚俐表示可以带着钱去北京拿画稿,但华拓不愿在那种场合做交易,对于画家的清高,李亚俐颇表敬佩。于是在华拓从北京返回后,李亚俐与震旦的管理人员再次去南京拜访华拓,最后结果自然是双方皆大欢喜。这个一波三折的“故事”蕴涵着诸多令李亚俐在感叹之外更有所感悟的道理,所以李亚俐不断地回味着思考着。

(编辑:王京 来源:)
关于CCTV | CCTV.com介绍 | 央视人力资源储备库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岳成律师事务所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中国中央电视台 版权所有
京ICP证060535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4
网页设计:中视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