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有一座风景秀丽的公园,它四面临水、规模宏大、造型精巧,还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就是著名的北海公园。
在波光粼粼的北海北岸,五龙亭的东北,有一座样子很特别的影壁:颜色是深赭色,样子像铁铸的一样,人们都管它叫铁影壁。其实,它不是铁铸的,而是一种火山岩浆凝成的矿石,只是从外表看起来像铁的罢了。
铁影壁雕刻十分精美,长3.5米,高1.89米。一面刻着麒麟栖居在山林中的图案;另一面刻着狮子滚绣球的图案。壁座四周刻有奔马图案和花边,雕刻粗犷、生动。
影壁,是北京四合院建筑形式中的一个建筑构件。相传,影壁二字就是由“隐蔽”一词的谐音转化而来的。老北京人认为,户门对户门是非常不吉利的。所以,他们在置备房产时,常多购一块地皮,建一个影壁,这样一来回避了门对门的矛盾,还遮挡了外人的视线、防止窥视,并且,雕刻精美的影壁还有很强的装饰作用。
在北京的德胜门,还有一条叫做铁影壁的胡同。连胡同的名字都叫做“铁影壁”,就不难联想到,这条胡同和居住在这里的老百姓,肯定和北海的铁影壁有着不解之缘。
关于这里的居民和北海铁影壁的故事,还要从一份晚报说起……
1986年的一天,《北京晚报》发表了一篇文章,而恰恰正是这篇文章,让铁影壁胡同的居民欢呼雀跃,四合院中的老街坊们拿着报纸奔走相告。原来,那天的报纸,正是登载了有关这里挖出一个铁影壁的砖质底座的事情。那么,铁影壁远在北海,为什么底座会被埋在铁影壁胡同呢?
相传,很早以前,北京所在的幽州有这么两条龙,在北京建筑了城墙以后,就变做了一个老头儿、一个老婆儿,被人称为龙公龙婆,过着安闲的日子。
相传有一年,北京城突然猛刮西北风,有时候甚至三、四天不停,每刮一回,北京城就添了几寸厚的土。好心的龙公龙婆发了愁,要是这风这么刮下去,北京城还不早晚叫土给埋上了?他们一商量,决定出去看看,到底这风是从哪里刮来的?
不知不觉,龙公龙婆就走到了西北城角,没有发现什么异样,他们又顺着城角往东一拐,来到了元朝的旧城门――建德门,怪事就在这里发生了。
原来,在城墙根底下,坐着两个人:一个是50多岁的老婆婆,一个是十五六岁的小娃子,这两个人手里都拿着一条土黄色的口袋,老婆婆正往口袋里装沙土,小娃娃正往口袋里装棉花,只听见他们嘴里说:“埋不上这个北京城才怪呢!”
龙公龙婆知道是怎么回事了:那老婆婆一定是刮风的风婆,那小娃娃一定是布云的云童,他们在这里商议着要怎么样土埋北京城呢!
龙公龙婆赶忙上前阻止,不料风婆和云童倒把手中的口袋一扬,朵朵黑云和滚滚沙土直向龙公龙婆扑来。见状不好,龙公龙婆立刻运功各打了一个喷嚏,正好打出了四股清水,也直奔风婆和云童,风婆云童说声不好,转身就飞上了天空。
打这儿起,北京城风少了,沙土也少了。为了纪念龙公龙婆,更为了震慑风婆和云童别再来捣乱,人们便修筑了这座精美的铁影壁。这块中性火成岩铸造的铁影壁了,因其色似铁,还被老北京人称为 “金银铜铁锡”五大古迹之一,向人们讲述着一段耐人寻味的历史。
历经几百年,老北京的“金银铜铁锡”这五大古迹,现在只剩下本是中性成岩的铁影壁了。地安门的金门墩、东安门外的银闸、新街口北大街铜井胡同的铜井、太液池北岸的锡殿,都已经在沧桑岁月中不复存在了。现在,铁影壁静静地矗立在北海边上,人们都说,历经百年,铁影壁总算找到了一个安全、舒适的家了。
责编:王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