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首页 >> 首页 >> 正文
 一个聋哑残疾人 十年努力寻兄记 [追忆篇]

  CCTV.com消息:我叫吴义植,湖北江陵(即荆州)人,现年84岁,是个又聋又哑的残疾人,中共党员(1960年6月28日入党,预备期一年按时转正)。

  家兄吴义铭,字汤臣。1938年10月27日武汉失守后,这个坏消息传到沙市,许多热血青年纷纷走出校门、家门。家兄刚结婚不久,也丢下娇妻、年老的双亲和年迈的老祖母,以及年幼的弟妹,投身到当时的驻沙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十军,(军长徐源泉将军,辖两个师;41师师长丁治磐,48师师长徐继武。在南京江东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里第一陈列室有他们的英名。在南京保卫战时是第二军团)。家兄是在丁师长部下当一名卫生队员。十军辖二个师大部分奉命开赴南京,参加南京保卫战去了,家兄被留下来,在留守部队。起初是在湖北沙洋镇前线救运伤员,沙洋失守后,开到两宜(即宜昌、宜都)山区继续抗日,后来两宜失守后,就失去与家兄的联系,不知家兄是阵亡?还是随队开到其他地方去了?

  直到1946年(抗日胜利后第二年)秋天,我家附近有一位名叫余至善的老先生,在沙市邮局“死信”栅上发现有家父吴云程老先生收的“死信”,余老先生把这件事告知家父,家父立即赶到邮局把这封“死信”要过来,拆开一看,才知家兄在这几年里跟随丁师长转战大江南北——上饶、金华、丽水、诸暨等地,以及在湖南衡阳保卫战46天(发信地址是:徐州市整编八十八军军需处 吴义铭寄)。

  十军在南京参加保卫战时,奉命向杭突围后,回到湖北又参加保卫大武汉,武汉失守后,蒋介石把罪名莫须有地强加到徐源泉将军头上,说是“作战不力”,而被撤职。徐继武将军下落不明。只有丁治磐将军率残部开到浙江地面,与肃之楚残部合并编为二十六军,自任军长。抗日胜利后,调任第十一绥靖区司令官,兼任青岛市警备司令及浙江省主席。自从徐源泉将军被撤职后,由方先觉接任,将十军改名为整编第八十八军。淮海战役结束后,家兄跟随丁治磐将军残部退到浙江省定海县(或岱山),家兄被调到当地福仁医院当护理员。浙江全省解放后,再度与家兄失去联系,生死不明。

  我在1980年(61岁)退休前,向厂里党总支书记申请要求给家兄去信,得到总支书记同意,并叫秘书为我开了一张证明,一并寄到定海县福仁医院,又是如同石沉大海。这已是“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境地了。

  1982年(63岁)正式退休,但厂里的工程师希望我到沙市第四中学校办粉末冶金厂去支援。当时我想:在家中无事可做,只是在天气好时到长湖去钓鱼,安度晚年。到第四中学去支援,还是有节假日去钓鱼,也是好的。于是,就接受了工程师的好意。四中离我家有三、四里路,为了寻找家兄,利用各种报刊渠道,就采取步行回家,沿途看看阅报栏。有一次在政协大门旁看到《团结报》上登载的:国民党八十八军军需少将王荫庭将军,由台湾回大陆老家安徽省宿县与家人团聚的新闻报道,我看后如获至宝。我想:家兄也是在八十八军军需处工作,猜想王荫庭将军一定知道家兄的下落。于是我去信给《团结报》请求将王荫庭将军在宿县的住址告诉我。《团结报》回信说可给宿县政协去信打听,不久得到宿县政协的回信说:王老将军的令郎王涛在宿县褚兰中学当老师。这样,我又直接给王涛老师去信,请他把信转交令尊。不久收到王老将军亲笔写的回信。由于家兄吴义铭有笔名“吴汤臣”,家兄在军队里工作,可能是用吴汤臣这个笔名,故王老将军在信中说:他从未听说有吴义铭这个名字。这已是第二次“山穷水尽疑无路”了。我又去信给《团结报》报社,要求登报“寻兄启事”,但又是等了大半年还未见报。我又写信给《团结报》领导同志请求尽快刊登“寻兄启事”,不久即见报了。当这份报纸传到沙市对台办事处后,办事处的同志立即打电话,要第四中学校长直接通知我,叫我赶快到对台办事处去。当时我还不知道为什么叫我去呢?到对台办门口见到台办主任周宜润同志(我与老周是老相识,他原来是《沙市报》的记者)。由于当时已是下班时间了,为了不影响老周回家休息,于是与他约定第二天上午8时再来,他同意了。第二天一早,与小儿子一同到对台办事处去,受到热情招待。周主任叫一位年轻的干部把保险柜打开,取出一本《江陵同乡会花名册》,在花名册翻了几页才见到:

  吴义铭 湖北江陵人 住在台中县后里乡 甲后路183号

  刘凤娇 福建闽南人 住在台中县后里乡 甲后路183号 (未见面的大嫂)

  吴永中 湖北江陵人 住在台中县后里乡 甲后路183号 (未见面的侄儿)

  吴永国 湖北江陵人 住在台中县后里乡 甲后路183号 (未见面的侄儿)

  吴永华 湖北江陵人 住在台中县后里乡 甲后路183号 (未见面的侄女)

  我看到上面的人名,以为是我年老眼花了,就叫小儿子再看后,才知是千真万确。周主任当场叫我按照家兄的地址写信寄去,我写好后,为了安全起见,请周主任看后做稍微修改,又重新再写好寄到“台湾省台中县后里乡甲后路183号 吴义铭老先生收”。事情又发生了困难和麻烦。当年家兄当兵参加抗日离家时,深知我从小同他一起在荆州城里一家私塾上学,只读了两本书:一本是《三字经》,另一本是《百家姓》,就一病不起。患病吃药过多,在千钧一发之时,死里得生变成了聋子,在最初几年里还会说话,后来由于时间一长听不到别人说话,自己就跟着不会说话了。直到现在只能说三四个字的连音。正因为有这样的故事,家兄接到我写的信后,根本就不相信我有写信的能力。由于有这种问题,家兄才不肯给我写回信。我又在家里翻箱倒柜找到家兄的老照片寄去,他仍不相信。我才想起家父在世时,曾写过十六个字的家谱。在家兄走出家门参加抗战时,带走后八个字的家谱,我留下前八个字。我把前八个字家谱写在信上寄去后,他才相信了我是他的二弟吴义植。虽然好不容易得到他的相信,但他仍然不敢直接给我回信。这就证实了王荫庭老将军在给我回信中说过:他是怕累及家中,而不敢给我写信。出于这个原因,家兄就叫他的小女儿吴永华代父执笔给我写了回信。这才初步取得了与家兄的联系。经过数次往来通信后,家兄于1991年4月24日由永华侄女陪同,坐飞机由台北到香港换机飞到武汉,再由武汉换乘小汽车开到沙市。到达时已是午夜了,小汽车在进入沙市后,一路打听碧波路湖北档案学校(当时是第八中学),经过学校门卫老师傅热情引导,家兄一行人来到我二女婿宿舍。二女婿潘芝书到我家,叫醒我说,家兄已到了。于是我赶到二女婿家中,见到40多年未见面的家兄。兄弟俩一见面双双跪在楼板上抱头大哭。这应了鲁迅先生说的两句诗:“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因家兄父女俩回大陆省亲的限期只有15天,时间比较紧。我和三弟义章、小妹义珍三家老小陪家兄故地重游,看一看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乘车先是到宜昌市参观刚建成的葛洲坝和三游洞地下行船等名胜,然后返回到荆州市西门外的太晖观和开元观,还参观了汉代的完整古尸等。到荆州东门外九龙渊合照了一张纪念相。在小妹家中,谈到关于国共合作,统一祖国的事。我写说:“国共一合作,将是无敌于天下。”家兄看了后连连点头赞成我的说法。谈到关于最壮丽、最幸福的共产主义远景时,我说:“这需要靠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数十年,一定会实现的。到那时,人们将是‘按需分配’,与现在的‘按劳付酬’有所不同。”家兄说:“共产主义是人们伟大的理想。”再谈到父母先后去世时,还是国家出钱帮助为父母安葬。就连子女从七岁开始入学,也是国家出学费,一直读到高中毕业为止。不论父母及子女生病,国家出50%药费,有的人实在困难时,国家则出全部药费。有的大学生还领收国家助学金呢?这些从古至今,哪个国家为人民办这些事?家兄看了我写的这些话后,感动得流泪。我本想留下家兄在大陆与弟妹安度晚年,但又想到家兄在台湾已成家立业、子孙满堂,又是个小康之家,不忍再度造成骨肉分离的痛苦。在临近返台时,我和弟妹三家老小亲自送他父女俩乘车到武汉,直送上飞机,挥泪握别。 湖北省荆州市 吴义植

责编:朱亚菲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