傈僳族轮马刀杆队的故事
央视国际 2004年09月27日 17:53
相传明代兵部尚书王骥率20万大军三征麓川获胜后,为继续巩固边防,在腾越司设八关九隘、三十六兵站、七十二哨卡;他本人坐镇边关轮马第一哨所,指挥大军守边屯田,发展农业生产和边疆经济,不想却遭奸人诬陷说其想谋反称王,被朝廷于农历二月初八杀害。受其恩惠的边境傈僳人为纪念其大恩大德和对他那种火海敢闯、刀山敢上的精神崇拜,悟出一种不可思议、充满神秘色彩的纪念方式——下火海、上刀杆。
按王骥受害时间二月初八午时三刻推算,其被押往刑场的时间应是二月初七子时,子时他即被押。于是轮马的傈僳族就把二月初七午夜形象的说成下火海,把二月初八午时三刻喻为上刀杆。轮马刀杆队形成于明朝中后期,一般以村中8名成年壮实男子为香通选手,代代相传,但不超过8人。后来这个村子的老香通把技艺传到了怒江的傈僳族居住区,形成了傈僳族居住地都学习刀杆火海技艺的传统,所以如今人们习惯上把轮马村的刀杆技艺称为鼻祖。现在轮马村有2000多人,全是傈僳族,会上刀杆下火海的男女有20多人。每年农历二月初七、初八两天都要举行固定的仪式。1992年轮马刀杆队曾代表腾冲参加第三届中国艺术节,引起轰动,后被邀请到沈阳、西安、昆明等地演出数场。目前轮马刀杆队已打破了女人不准上刀杆下火海的禁例。
今年春节过后,我曾从头至尾亲眼目睹了轮马刀杆队的一场表演,至今难以忘怀。
轮马刀杆队的刀杆一律为72把,喻72哨卡,再隔9把有一档交叉钢刀,共8组喻9关9隘,而2把钢刀为一小组互相照应共36组,喻36个兵站,于是整架刀杆便形成一个天衣无缝的防御体系。火海是挑拣麻栎树烧成的火炭堆,温度在1000℃左右。
初七午夜子时零分,8名香通整齐地跪在王骥大庙堂中王骥神像前,由老香通为其烧香祷告,当祷告达半柱香时,两名香通轻轻站起,将3天前就开始净身的小耳猪一头、公鸡八只、母鸡九只拿到神龛面前,由老香通用一把锋利无比的砍山大刀将其一一断喉,让血浆染红装在箩筐中的720张符咒和甲马。8名香通便把这些祭品拿到洁净的山泉旁剃度。之后,把其献到神龛上,老香通用他的长指甲蘸了酒洒在上面,当祭品上飘起一缕热气的时候,8名香通又一次面对神位跪在了地上。老香通将一张符咒和一张甲马插进勇士们的青布包头里,同时轻轻一拍,勇士们便将头往上抬一点,眼中发出一道坚毅的光芒。当老香通将竹筒里的酒倒入竹节碗里喂进勇士们的口里后,他们便长吼一声,往空中奋力地跃起?BR>同时发出阵阵呐喊,让头上的符咒和甲马努力挨近神龛上的烛台使其燃烧,勇士们便狂喊着冲向堂外坡地上早已烧得通红的如山的火炭堆,在里面手舞足蹈:有的用火炭洗脸;有的把烧红的铁链在身上缠来绕去;有的用脚掌往烧红的铁板上狠擦……直至如山堆的火炭变成一片灰烬,毫无热度可言。
第二天上午8时左右,青年男女们从山上找到了最标直最高的四棵青松和无数的藤索抬到刀杆场,老香通便指挥着72个青壮年男子拿着72把砍刀到磨刀沟边将砍刀磨得很锋利,用一丝头发放在刀口上一吹即断,才算验刀合格。然后将两棵青松接为一棵杆子,由四棵组成一副刀杆。把72把砍刀刀口朝上绑上去,再将八条长藤拉稳刀杆向四面八方均匀地伸直。老香通身背720张符咒和甲马,口中念念有词,8个下过火海的勇士围着竖起的刀杆跳了一圈,在老香通的带领下飞快地跑进神堂,跪在神位前,老香通点燃五柱线香在每一个上刀杆的勇士头上画了数圈,当老香通用线香把他们头上的甲马逐一点燃后,勇士们便跳了起来,喝过老香通递过的水酒,在神位前转了一圈便向刀杆冲去,围着刀杆又一次的跳起舞来。老香通也飞快地奔到刀杆下的神位前,将燃尽的香灰往空中撒了一些,这时正好是午时三刻。老香通便第一个站上香案,将洁净的脚板抬起伸向观众示意无任何保护措施后便双手抓住刀刃;双脚直踏锋利的刀刃,向上快速攀登上去。到达杆顶做了3个倒立动作后,将上面的16杆彩旗向四面八方甩去,预祝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们安居乐业,幸福平安。之后,8名刀杆勇士便你上我下或双上双下,在刀杆上轻松地表演出他们的各种拿手绝活,完全一副闲庭信步的感觉。
目前,轮马刀杆队已用这些神秘的形式和纯熟的技巧征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数以亿计的中外观众,入选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