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迷幻·刘若英
央视国际 2003年06月26日 14:56
《似水年华》里英的角色是为刘若英度身定做的,连名字都是用的她的名字。4月底我来到乌镇剧组驻地时,刘若英的戏已经提前杀青,回台湾准备她将于5月底举行的巡回演唱会。这让我很失落。因为与奶茶面对面交流对爱情、对角色的看法是我一直以来就很期待的。
终于5月16日,在她助手的帮助下,我联络到了正在马来西亚排练现场的奶茶。现场很吵,但看得出她在努力集中精力,聆听专注,回答简洁而斟酌。虽然话不多,但灵感飞扬。挂完电话,我如释重负:有了奶茶的专访,这篇专题可以称得上圆满了。
关于英
记者: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接触英这个角色的?能介绍一下当时的情况吗?
刘若英:这部戏是我参与得比较早的。很早以前黄磊就有和我提过这个故事,也有想过让我去演。他告诉我拍这部戏是他长久以来的一个梦想,那我和他一直是好朋友,当然要支持的。不过我没想到他真的把剧本写出来了,而且那么好。后来我和他一起来乌镇看过景,前期剧本阶段也有参与讨论。
记者:那你最喜欢英的哪一点?
刘若英:敏感。她一直都不放弃对生命、对爱情的感受。大部分30岁的女生对很多事情都已经失去冲动了,但是她还在很努力地感受,这一点和我很相似。
记者:怕比怕观众认为英就是你?
刘若英(笑):观众都很聪明啦!其实我演的每个角色都会加入自己的东西,不过角色毕竟不是演员自己。演的时候我常常会想,如果自己在当时的环境下、当时的处境里面会怎样处理这些事情,不断感受那个女生。但是等演到那里就会发现,人到那个地步做出决定真的是自己,而不是外界或者环境。
记者:看剧本的时候我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第一次从乌镇回来后,英很失落。未婚夫雄为了哄她开心,做了一个很大的party欢迎她,但英还是很不开心。因为她当时希望的其实只是和心爱的人在一起。
刘若英:环境就是这样,需要的通常环境不会给你。可能很多人看到这里会想,英怎么那么坏,10多年的未婚夫对她那么好,又那么优秀,怎么还不满足。但事实上,英在当时情景下需要用爱来说服自己,来证明自己和雄的关系。毕竟人瞬间的冲动不可能冲破很多道德、环境的东西。这部戏最大的无奈,就是我们终究不能生活在一个没有道德压力、没有环境压力的地方,所以文和英6天的感情只能发生在乌镇,他们的发展只能是在动画里。
记者:演完后和当初讨论剧本时改动大吗?
刘若英:其实现场改动都挺大的。我们在拍的时候就是顺着大家的感觉走。因为是导演自己写的剧本,大家有都有参与讨论,所以改动的空间还是挺大的。像结尾我们就整个改了过来,默默最后没有死,她和文在一起白头到老,生活很幸福。
关于文和乌镇
记者:谈谈你对乌镇的感觉吧。我觉得这部戏里乌镇也是一个主角。
刘若英:奇迹与迷幻。想不出事都难。这样的故事只能发生在乌镇。
记者:你觉得文对英来说有怎样的意义?也许有人会觉得他在剧中的表现很软弱。
刘若英:一辈子的思念。有的人一生可能还没有这6天丰富。这是一个残忍的故事,没有争吵、没有争斗,甚至连唯一的血光之灾后来也改了,默默没有死。但是看完后你会觉得失落,会有幻灭的感觉。不管文和英在不在一起,其实和默默是没有多大关系的,甚至和文坚强还是软弱也没有多大关系。因为从一开始他们认识的原因、地点、方式就注定了他们只能是一辈子的思念,而不应该在一起。
记者:有没有设想过文和英在一起可能也会很幸福?
刘若英:从来没有想过。不是每个人都会明白这个故事的。这只是我们这一群人的观点。可能有人来拍这部戏,文和英就真的在一起了,或者就把默默骂跑了,或者默默把英骂跑了,但是他们没有。他们之间不会有什么难堪的情节,因为他们都是有礼貌的人,能为别人想。
关于新人文剧
记者:最近几年,荧屏上出现了一种新的剧集,他们共同的特征是画面唯美,不靠情节而靠情绪推动,道德和审美指向也都是中国古典式的。我们把这种剧集叫做“新人文剧”。前两年这种剧集在内地是没有人关注的,但是这两年“新人文剧”开始取得成功,收视率都很高。比如说你参与的《似水年华》和《人间四月天》,黄磊参与的《橘子红了》等等。
刘若英:观众这么多,总会有人喜欢这样的故事,有人喜欢那样的故事。即使是一个人,他在每个阶段也都会喜欢不同的东西。我们做的就是把自己感动的东西写出来感动别人。我个人很高兴有越来越多的人被我们的故事感动。
记者:你认可“新人文剧”这种提法吗?
刘若英:其实我不大给电视分类型的,所有的剧都应该有感动人的东西。如果要说我们和别人有什么不同,那我们只是发明了一种不同的方式与观众沟通而已。叫它“新文人剧”,或者别的什么东西都可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