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剧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至八十年代中期的军营生活为背景,通过几位男女青年入伍后,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锻炼成长的过程,表现了一代军人对党、对祖国、对军队的无限忠诚,对理想、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展示了我军官兵志在北疆、献身国防的高尚情操;歌颂了官兵之间、士兵之间真挚友谊、相互激励的美好关系。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走进军营成了青年人最崇高的理想和追求。一身绿军装,两面红领章,热血青春,飒爽英姿,充满了诗意和浪漫。中原某山村,老残疾人的儿子赵海民费尽周折,终于和村支书的儿子李胜利一起,穿上了军装,来到了华北北部荒原上的一个野战师。这两人分别代表了农民军人的两种类型,前者为人正直,宽厚善良,坚强隐忍,他身上集中了农村兵的优秀品质,而后者小农意识强,精于算计而又缺乏真正的智慧,结果,两人的命运大为不同,赵海民逐步成长为优秀的职业军人,成为那一代军人里的佼佼者,李胜利虽挖空心思用尽手段,百般表现自己,提为干部,但仍没能在部队扎下根,最终在大裁军中转业。
与上面两人同时来到部队的,还有以知青身份参军的城市兵马春光,大军区副司令员的女儿刘越,柔弱善良的孤儿方敏,以及某省革委会主任的女儿胡小梅,父母被关进“牛棚”的高干子弟黄小川等。马春光思想活跃,恃才傲物,是城市兵的一个典型,他与赵海民所代表的农村军人起初的矛盾与最终的融合,使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刘越的父亲和黄小川的父亲是老战友,黄父落难之后,刘父在边疆的一个农场上,把流浪街头的黄小川从死亡线上拉回来,想法送到部队予以保护,刘越和越海民在黄小川的成长过程中费尽心机,终于使孤独消沉的黄小川成长为一个勇敢坚强的军人,最后他为救战友牺牲,获得了大境界。赵海民和刘越经过长期的磨合,因而相识相知,结为夫妻。多才多艺、容貌俏丽的胡小梅家庭条件优越,爱出风头,好胜心强,妒忌心重,她狂热地爱上了马春光,在工作上把刘越视为对手,爱情上和老实巴交的方敏是对手,但她人并不恶。最终她没能获得爱情,马春光真正所爱的人是方敏,一个身体瘦弱、异常善良的女孩。粉碎四人帮后,父亲的倒台使胡小梅遭到精神上的沉重打击,虽然父亲的问题并没有牵连到她,但心高气傲决定了她不会继续在部队呆下去,于是悄然脱下军装,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
动荡的岁月结束了,部队加快了实现军队现代化的进程,军事训练和比武逐步得到了恢复。侦察连参加了我军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诸军兵种联合军事演习,赵海民作为军中的杰出代表,参加了八四年国庆大阅兵。中央军委为了实现军队由人员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变,决定裁军百万。这一决定,令那些热爱军营的人们愁肠百结,在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马春光、刘越、方敏等人含泪脱下军装,告别军营。
本剧不涉及重大历史事件,紧紧围绕人物展开故事,把重点放在人物的成长上,突出表现人物情感,写那个年代发生在军营里的美好的情愫,写人情和人性之美,写军人的浩然正气。
责编:凌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