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共和》第(21-30)集剧情介绍
央视国际 (2003年04月08日 13:54)
第二十一集
袁世凯夜访荣禄,告之与谭嗣同密会之事。荣禄转告慈禧,劝阻慈禧杀袁世凯,并恳请慈禧垂帘听政。谭嗣同不听梁启超的劝阻,执意以死唤醒世人,终于慨然入狱。而康、梁则在日本人的帮助下出逃东瀛。小德子赴小站宣旨,令袁世凯署理山东巡抚,严行禁止义和奉会,袁世凯接旨,并通过徐世昌向小德子行贿。康、梁在日本鼓动民众,却遭到王照对《密诏》的置疑,一番唇枪舌战。瀛台,慈禧训斥光绪。
第二十二集
小德子授意太医谎称光绪有病,太医遵从。慈禧在乐寿堂召见李鸿章,询问关于废帝一事,李鸿章避而不淡,但答允慈禧让他接管两广之事。各国使臣向荣禄提出严惩义和团,并要求派西医为光绪诊治。荣禄拜访李鸿章,寻求对策,李鸿章劝他力谏不得废帝,荣禄依言禀承慈禧。经西医诊断,光绪无病。恩海杀死德国公使克林德,触发紧张局势,各国使臣纷纷要求本国政府进兵中国。盛宣怀奉李鸿章之命拜会张之洞,恳请张之洞主持东南局势。张之洞答允此事。各国兵舰抵达大沽外海,情势危急。
第二十三集
慈禧由众臣陪同巡视义和团众。大沽炮台失守,提督罗荣光殉职,但裕禄等人为使慈禧心安,谎称此战获胜。东暖阁上,群臣商议对列强入侵是战是合。光绪主和却被慈禧驳回,代拟圣旨,向英法美德等十一国宣战。李鸿章和张之洞均称宣战诏书是“伪诏”,并俱不奉诏。张之洞派辜鸿铭与英国领事谈判。张骞对此举有些不解,盛宣怀一言点醒梦中人。交战在即慈禧整编义和团众,组成“虎神营”,义和团众士气高涨,跃跃欲试。
第二十四集
清军节节败退,慈禧却一直被蒙在鼓里,反倒给众人论功行赏。直到列强攻破东华门,才不得不换装出逃。珍妃阻止光绪离京,被慈禧令人扔到井里,光绪悲痛不已。袁世凯为众王爷准备住房,部属杨士琦凭一纸借据盘来十六处高宅,受到袁世凯常识,让其跟随左右。出逃路上,慈禧等人颠沛流离,受尽磨难,不想在关帝庙遇上陕西布政使岑春煊,岑春煊不远千里前来护驾,令慈禧大受感动,而光绪则始终郁闷不堪。
第二十五集
列强攻陷北京,烧杀掠抢,分割区域,京城内的王爷官员纷纷自杀。袁世凯为众王爷安排住处,却在载沣那里碰了个软钉子。时局更加混乱,孙文却劝阻了郑士良积极筹备的起义,让其保存实力,等待更好的时机。梁启超拜访李鸿章,提出救国的上中下三策,李鸿章坚持奉诏进京议和,梁启超唏嘘不已,请示为李鸿章立传,李鸿章允准此事,并交出全部文牍履历。慈禧住进岑春煊家中,无奈于时局,令毓贤再次启用义和团。李鸿章进京谈判,为筹借赔款和各国公使周旋,不卑不亢,八面玲珑。
第二十六集
慈禧为洋人要除掉自己而担忧,荣禄劝她宽心,说李鸿章自然会办好一切。在与各国将军的谈判中,李鸿章晓以厉害,一番唇枪舌战,终于使列强放弃惩办慈禧的打算,但要求慈禧惩办元凶的名单上仍有大臣一百七十余名。慈禧为求自保,一一允诺。刚毅、徐桐父子、毓贤等主战大臣纷纷被杀。慈禧准备回銮,荣禄举荐袁世凯筹备一切事宜。袁世凯积极准备,但库中无银。杨士琦再次为袁世凯解忧,前往钱庄筹措银两。
第二十七集
杨士琦通过钱庄账簿向众官员讹诈银两。为袁世凯筹集迎接太后回銮的费用。慈禧在保定驻跸,令小德子到山东宣旨,让袁世凯署里直隶总督,接管天津防务,并立赴保定迎銮。袁世凯周密布置,以警察代替军队进驻天津。慈禧为招募良才,向众官员出题考试,荣禄密召瞿鸿礻几前来应试。所做试卷得到慈禧常识,慈禧亲自面试瞿鸿礻几。瞿鸿礻几从容答对,即被慈禧任命为军机大臣上行走,掌握国政大权。袁世凯得知消息,略有不安,因为二人以前曾有过嫌隙。回銮前夕,李鸿章病逝。
第二十八集
慈禧銮列准点抵京。慈禧封赏群臣,令袁世凯辅佐奕劻主持洋务,更让岑春煊自选官职,光绪却仍回瀛台居住。岑春煊对奕劻入主魁阁十分不满,瞿鸿礻几与他密谈,商议扳倒奕劻。经过密谋,瞿鸿机让岑春煊求官广东巡抚,以便查访奕劻谋求贿赂的证据。檀香山、孙眉为帮助弟弟孙文革命倾尽家产,令孙文大受感动,为创办革命读物《檀香山新报》,孙文四处筹借资金。终于,再次得到孙眉的帮助。
第二十九集
岑春煊夜访谭钟麟,逼问周荣曜行赌证据。谭钟麟不肯就范。岑春煊连上九道奏折弹劾谭钟麟和周荣曜,矛头却直指奕劻,慈禧沉吟未决,召瞿鸿机独对。袁世凯向奕劻送上白银五十万两,奕劻因风声正紧忍痛拒绝,却向袁世凯求助除掉隐患,袁世凯妥善安置周荣曜,奕劻在慈禧面前工于心计,终于将岑春煊明升暗降,擢升为云贵总督,消除心头之患。慈禧感慨于西洋物件的精巧,忽然对维新产生了兴趣。
第三十集
康有为、孙文均借剧场演出筹措革命经费。但二人之间政见分离,互为不满。孙文更是对康有为的保皇言论深恶痛绝,在报上刊发文章驳斥康有为。梁启超与孙文会面,坦言自己也对康有为的言论有所怀疑,却始终不能背叛老师。孙文言明要和梁启超继续论战,因为事不辩不明。赵秉钧率众警察在北京街头执行公务与载沣发生冲突,载沣一怒之下将赵秉钧等人一律捆绑捉拿。慈禧与众人商议新政,瞿鸿机、袁世凯等人在许多事宜上具有分歧,争论不休。载沣提到赵秉钧一事,慈禧令他放人。
责编:段俊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