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剧导演的根本创意,是创作一部能宏扬中华民族精神、高扬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史诗性作品。全剧主题围绕汉武皇帝刘彻纵横跌宕的人生,以新古典主义浪漫,写实的手法,全景式地展现我们中华民族2000年以前历史上一个辉煌壮丽、英雄辈出、伟大和悲壮的时代。
本剧是我继执导创作了44集历史剧《雍正王朝》之后,创作的又一部历史正剧。在本剧中,我更明确地在艺术上尝试探索一种新的历史表现形式和表现风格。这种风格,我称之为“新古典主义”。所谓“新”,就是以现代的审美眼光,重新估价和表现古典和历史。我认为我的追求也可以称之为“历史现实主义”,我以历史现实主义来区别于目前在历史剧中广为流行的历史戏说类闹剧。
所谓新古典主义的主要风格在于:在力求正确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的前提下,用最现代的技法来处理故事情节及结构,强调节奏和速度。大量使用现代语言,准确而有限地使用文言和古典语汇,力求使现代人在感情和心理上无隔膜地切入古代社会。在《汉》剧中,我们力求再现出汉代人的经济、政治、文化、风俗及情感生活。超越今人与古人的距离,全景式地再现汉朝人民的生活风貌。在以刘彻为中心的政治军事故事的讲述中,普及民族古典的历史文化知识。
本片编剧主要根据《史记》和《汉书》为蓝本,以艺术形象解读分析了一些脍炙人口的汉代的经典故事。全片以刘彻的童年开篇,以景帝的政治保护下刘彻的成长为主线展开,通过刘彻的风险继位,掌握大权;拨乱反正,尊王攘夷,独尊儒术,收复失地,出使西域,战败匈奴;到连年战争导致民穷财匮,引发汉武帝的晚年反思,下罪已诏书。向观众展示了当时汉朝所面对的国内外主要事件和重大社会问题。
由于本片人物众多、情节复杂,必须采用宏大叙事方法。为使情节清晰明快,我们在结构上总体采用以线性叙述、顺历史年代发展情节的结构序列。在剧中则具体以和平治国与敌我战争两线而设置对立、冲突和对比,采用大反差、大跌宕、大穿插的强调手法。围绕汉朝的和平与战争、治与乱、生与死、得与失、情与爱的矛盾,构筑了这部鸿篇巨制。
在本剧的创作过程中,全体创作人员始终坚持我在创作之初所阐述的上述主旨,从摄影、美工、服装、道具、人物造型等方面,都为上述目标工作,力求以创新带动复古。
我们着力在剧中宏扬民族精神,树立正面的历史人物。本剧中实际没有脸谱化的反面人物。如刘彻的主要对手伊稚斜大单于,本身也是一位剽悍的匈奴勇士和英雄。如田蚡、中行说虽然在剧中作为负面角色出现,但也没有脸谱化他们。相反,赋予他们以丰富复杂的感情和性格。
剧中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政治人物,如汉景帝、晁错、汉武帝、窦太后、李广、卫青、田蚡、窦婴霍去病、司马迁等。
本剧中主要人物众多,角色纷繁。拍摄中我要求演员们努力坚持现实主义的表演风格,同时又要追求表现汉时代古人的风骨(内在气质)。但在外部表演上不端架子,力戒表面化程式。一切行动、表演,都追求真实地切近于还原人物情境、情感和内心。我要求摄像部门用摄像机寻找表现出政治人物的大家风范和皇宫贵族们的生活细节。在戏剧造型中,力求从内到外都再现汉代华夏民族的宏大建筑、宏大艺术、宏大场景。
全片初剪为60集,为了加快本剧的情节推进,适应现代人的观赏心理,我们多次进行了后期修改整理,剪辑成为现在的58集。
我们带着对自己伟大祖先的敬意,自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共计耗时三年完成该剧。其中剧本构思及创作历时一年,实际拍摄历时一年,后期剪辑修改历时又一年。拍摄中经历非典、酷暑等非常情况。但经过全组300余演职人员的精心打造,使全剧于2004年6月得以完成。又经过了历时半年的审查、修改、磨磋,最终完成,可以和观众见面了。
我们的追求是为民族文化奉献一部影视声像艺术的精品。作为导演,我感谢我的全体合作者为本剧的成功所做出的贡献。我也衷心感谢对本剧给予精神和政治的引导,在历史文化方面提供专业指教的领导和专家们。这部史诗是一部集体的创作。冥冥之中若有天意!没有他们的帮助,没有大家的集体努力,这部作品绝不是我个人所能得以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