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 王伟国
很高兴剧中心和影视部能够召开《记忆的证明》的研讨会,杨阳导演有四部戏,这四部戏我都看过,每一部片子都非常有特色,杨阳导演在艺术上的追求,我觉得很有感受。我看了这个片子以后,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艺术真实的美》,是看电视剧《记忆的证明》的笔记,电视剧的美在于真实,它是美的源泉。只有去发现,才能引起美,美感是人的一种特殊的情感活动,一般来讲,能够引起美感的故事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视觉对象要美,第二人能认识到它的美,这样才能引起人的这种美感反应。电视剧《记忆的证明》的一个突出的成就,它所展现的艺术美不仅强烈的吸引了观众的视觉,而且也深深震撼了观众的心灵,从外部的一种震撼,传达到内部的心灵的震撼,情感的震撼,这也是这部电视剧所能感动、打动人的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我看这部电视剧的时候,影像的真实性,激发起我自己一种强烈的审美情感。我们要翻开中国电视剧发展的路程,优秀的电视剧导演,都在自觉不自觉的追求艺术真实之美,杨阳导演在《记忆的证明》的创造道路上不懈追求,使这部电视剧的影像真实成为这部戏的导演艺术的一个重要的特征。
我下面用这么几个方面来说。第一,杨阳导演面对这样一个厚重的题材,我觉得,她的主观的情感是非常真实,非常真切的,从我对杨阳导演的了解,她是一个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导演,她也是有艺术追求感的导演。我看了四部作品里,她的艺术品位都非常高,在完成了《牵手》之后,她静静等了四年时间,在这四年里,杨阳曾经给我了几个剧本,包括电影,只是没有遇到让她动心的剧本,这时她遇上了,她对《北京青年报》的记者说,我之所以拍这样一个作品,是因为我继《牵手》之后一直在等待一部片子,希望能够遇上真正让我动心的剧本。在近几年,在近2万部剧的电视剧当中,没有看到年轻的杨阳导演的作品,这个作品让她动心是因为她可以通过这个作品与素不相识的人,异国他乡的人进行真实的交流,她终于看到了一个可以为之倾尽付出的作品。
她觉得,中华民族受到了惨烈的磨难,这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在无数同胞的亡灵面前我们都肩负着沉重的责任。所以我觉得,原来杨阳想通过她的作品真正的与人进行内心的交流,这种交流必须是真情实感的交流,让杨阳为之尽心付出的这个剧本,让杨阳肩负着沉重的责任的这个剧本,正是激动了杨阳的真实剧本,艺术创作绝不是冰冷冷的活动,而是艺术家真实的情感活动,艺术家激情的真实的情感,不仅可以激发他的创作活动,而且还会影响到作品的内容和叙事语言。杨阳正是带着这么一种可贵的真实的情感进入了《记忆的证明》的艺术事件。杨阳真实的体会了这场战争和战争中的人,她在导演阐述这么说,虽然这场战争已经结束了60年,英雄的血迹已经逐渐褪色,成为用记忆才能触摸到的伤痕,但是中国人在惨绝人寰的战争中,正义战胜邪恶才是光辉结局。我认为杨阳这个历史观是正确的,她并没有停留在这对这场战争的呼应层面上,也没有停留在描写中日两国恩怨的故事上,而在创作的过程中,杨阳感觉到,战争的加害方还有被害方如何去面对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用怎样的态度去记忆,才能达到反思历史的历史观上,所以《记忆的证明》不是一部仇恨的作品,不是一部简单的回复由日本帝国主义挑起的非正义的侵略战争,而是杨阳立足于自己的真诚以及通过艺术作品的真情来达到对历史,对人性,对民族的理性的审视和表达。
正因为杨阳导演这个真情实感来面对这个作品和审美态度,全身心的打磨,细心呵护这个作品的成长的每一个过程,每场戏,每一个镜头,就像一位母亲一样,用最大的真情关爱她的孩子的成长。每一个镜头杨阳都不轻易放过,我看了两遍都是非常精彩的作品。杨阳导演以真实的影像为叙事手段,表现了审美客体的真实之美,一是作品的真实美,艺术美离不开影像艺术的真实美。这是由于电视剧艺术通过以摄影机为艺术的叙事,能够真实的记录人在现实生活中的人与运动形态,人与空间的关系和时间的关系,记录活生生的生活状态,能生、色、形并茂的反映现实生活,使电视剧艺术达到其他的电视剧形式难以达到的真实效果。杨阳在《记忆的证明》里以极大的调动了电视剧本体的思想,全方位的运用真实性,纪实性的思想,极大震撼、感动了广大观众,在前三周,大概平均收视率是4.42%左右。每天5000万观众在看这个戏,《中国电影报》的记者报道了,在播出三个月当中,青少年收视群体,14岁到24岁,到2.78,3.02和2.94。中青年的平均收视是3.9,4.2,4.55,中老年是5.89,6.78,7.93。在被调查的人群当中,有70%的人达到了五星级的这么一个评价。
由此可以看出,这个作品在表现中国劳工和战俘被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所奴役,所暴虐的悲惨命运被那么多观众所牵动,实际上是被他们的悲剧命运所感染,剧中所营造的非表演因素如空间、造型、光线、色彩等,与演员的表演因素,与本剧的故事的戏剧矛盾和情节走向,构成了整体艺术的真实形象展现在屏幕上,是一个整体的叙事效果。由此,传达出杨阳导演对过去这段历史的认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杨阳采取了很多有效的措施,在选择演员上,她要求摒弃公式化,概念化的导演,所以她选了日本、韩国的演员参加这部戏,我觉得,这是非常有效果的。我在家里看光盘,是看日语的,我觉得日本演员包括韩国演员,由于文化的差异,日本人演自己国家的人,所以他传达的方式,他的语言的表现的方式,以及人的行为动作,都很难是我们中国的演员在短时期内所能达到的,我觉得这一点是非常成功的。这是一个方面。
另外一方面,《记忆的证明》当中,过去时占了很大的篇幅,能不能在过去时的时态里真实的反映劳工营当中千余名的劳工的生活状况,已成为电视剧叙事成分中的重大的环节,劳工营当中的劳工和战俘受到了非人道的待遇,饥饿以及繁重的劳动,他们过着非人的生活,他们瘦骨伶仃,把观众很快的带入到战俘营里面的劳工和战俘的情景当中去,逼真的影像牵动了观众的情感,也让观众逐渐走入到劳工和战俘们的内心世界里去。逼真的影像使观众感受到影像世界的内部真实并体会到审美课题的同时,不知不觉走进了人物的内心的真实世界。电视剧影像的外部真是是艺术真实所不可缺失的。这部影像的外部真实和影像的内部真实情感相融合,才能产生真正的艺术形态之美。杨阳导演绝不放弃影像外部真实的追求。还有一方面是空间叙事上,《记忆的证明》很认真的做到空间的真实,没有空间的真实,电视剧就会失去它本体的美学意义。
《记忆的证明》无论是过去时态也好,现在时态也好,在叙事空间的真实营造上,无疑取得了重要的效果。电视剧的空间构成与美术、雕塑、舞台艺术不一样,它是在一个蒙太奇段落当中,以不同警觉、视角、运动等等组合成一个整体的影像叙事空间。在过去时态中,劳工及战俘们的空间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山洞,一个是宿舍。而山洞又是最重要的,山洞是战俘们恶劣的劳动条件和生活空间的表现,所以杨阳导演在对山洞的光的造型,色调的造型,体现出山洞影像基调的压抑、阴森、昏暗、沉重。这个节奏占据了整个过去时代最主要的节奏。我看了大部分的画面都是晚上拍摄的,而没有利用白天,因为白天太亮,这样会破坏整个劳工营的整个的沉重的压力。
在过去时态里,劳工和战俘的生活在昏暗之中,即使是白天的时间也是在昏暗的山洞里过的,下了工以后已经是深夜晚上,所以伴随他们的是黑暗,昏暗的影像基调,象征着劳工和战俘们恶劣的生存空间和他们受到刺激的一种精神状态。这个山洞不仅是一种具体的生存空间,同时也具有一种象征和引喻的意义。我觉得这个山洞这个空间造型是非常成功的,制作非常精细的。这是第二个方面。
第三个方面,我觉得这部戏的细节也非常成功,例如下棋这部戏,在过去时态里下棋有两场戏,一场是刚到战俘营以后,冈田总监和他下棋,主要是想挑拨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关系。第二次下棋重要的是杀三个人,陈四妹,刘家正,贺子俊,冈田拒绝了,就拿出枪来搏斗,实际上他很怕死,实际上是一种胆怯的表现,这里面通过细节来表现一种心理状态,细节处理,就是人物的内心世界是非常深刻的。还有现代时当中,冈田和自己下棋,和自己的心灵下棋,这个我觉得也是非常好的,这个下棋从现在时态里把观众带到过去时态里,从这么对照来写,既批判了过去时态里面冈田的一种野蛮和他的罪行,同时,通过现在时态下棋来揭示冈田58年以后,对这场战争的不认识,不认罪,拒绝正义这么一种东西。把过去时态和现在时态交叉叙事以后,通过这样的细节,比较生动、典型、深刻的揭示了冈田的一种内心世界和他的个性特点。
这个细节描写有好多,比如说蘑菇,这个细节,它主要是在这里推动了剧情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这个蘑菇才发现两个朝鲜人,才发现这个工事是一个秘密的军事基地,这个表现也是非常牵动了情节的推进和发展,这个细节,对这次主题,这次人物,这次情节都起到了很多的细节。还有很多细节,包括米饭的细节,我觉得,这部电视剧细节是写得非常出色的。最后杨阳在导演的阐述里有一句话,意思就是说,我们不是文献片,我们不是纪录,我们是真实的感受它,纪实感和真实感。我看了这段话以后有这么一个想法。如果说,陈胜利的开创了中国纪事性电视作品的先河的话,那么杨阳的《记忆的证明》开创了推动中国电视剧纪实性的发展,从真人真事的圈子里走出来,走到了仿真人真事。这样使我们电视剧创作的空间大幅度的扩展,我觉得,杨阳在这部作品里通过对真实事件的这种细腻的表现,会揭示,从每部形态里,这部电视剧使我们感受到电视剧的真实性,电视剧的纪实性,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广阔的天空。现在假的东西太多,为什么《记忆的证明》能够感动我,我觉得,我看了以后,对过去一时的回顾的真实性和对现代时里面人的心态的表现的真实性,觉得,确实做得非常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