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首页 > e视厅 > 话题

    有气就得撒!!


话题(一)
有气就得撒!!


压抑你去哪?
郁闷你去哪?
烦躁你去哪?

    本属侵权、犯罪行为的"打人"、"骂人"在南昌却成了合理合法的"经营项目"。2000年底,南昌一家心理减压工作室开业了。伴着它的开业,有关的争议也始终没有停过。但无论怎么争,这种"泄气儿"的地方,在全国各地的的确确实越开越多了。下面是有关报道。



□报道之一

"发泄酒吧"砸出争议声
    辽沈晚报电子版12月26日报道:12月24日晚,沈阳街头的一间酒吧热闹非凡,这里客人云集,不但有知名的调酒师现场表演,更有一种奇特业务:提供情感发泄场所。说白了就是你可以花钱砸东西。他们提供一间屋子,里头备上电视、电话、瓷碗瓷盘之类旧物,你爱怎么砸就怎么砸,直到把压抑的不满和烦躁都发泄完为止。记者曾两次"探访"这间引起极大争议的酒吧,并听取了来自各方面的不同反响。

特殊业务:砸!砸!砸!
    12月20日傍晚,记者来到沈阳市和平区南京南街铁路中学附近,推开了一家酒吧的大门。屋内灯光柔和,装修典雅,看上去和其他的酒吧并没有什么显著不同。由于时间尚早,只有零星的几位客人在闲谈。这时正巧有一位30岁左右的中年男子走进来打听:"听说你们这里有什么'情感发泄',是不是真的?"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该男子交了66元钱,径直走上二楼。记者连忙跟上去,只见他在服务人员的帮助下戴上头盔、厚手套等物,"全副武装"后走进一间十多平米的斗室,名曰"开心屋"。屋内陈设着简单的家具,如桌子、椅子、电视柜等,又放有一台电视、一台收音机、一部电话以及许多盘子和瓷碗,都是旧的。小屋的一侧是一面墙的大玻璃,可以把里面看得一清二楚。但该男子要求拉上帘子,记者只好在外面倾听。
    首先是一声沉重的"哐啷--",地皮都颤了几下,似乎是电视机那个大家伙;接着是几声"噼啪--",好像是电话和收音机;然后只听清脆的碎裂声不断传来,听得记者心惊肉跳,一定是那些盘子和碗……不一会儿门开了,该男子拍拍手走了出来,面带微笑的对服务员说:"真痛快!我心里好受多了。"随即离开了酒吧。小屋内一片狼藉,充斥着旧电器的残骸和碎瓷片,灰色的水泥地都被划出一道道白色的痕迹。
    吧台的服务小姐告诉记者,这里每天晚上都举行抽签仪式。先由主持人介绍"开心屋"的创立原因、宣布游戏规则,然后组织想要参加的客人抽签,轮流"开心"。还可以通过摄像机和大屏幕彩电进行"现场直播"。据说场面十分火爆,常常是楼上楼下笑成一团,楼下看电视的觉得不过瘾,还会跑到楼上去"目击"。 众说纷纭话"发泄"
    酒吧试营业已有十余天,生意一直不错,每天都有人慕名而来。有为了看热闹的,也有为了发泄的。常经理说曾有夫妻两个结伴专程来这里发泄,男的进去砸,女的在外等着。总体上男性居多,女性近几天也有增多的趋势,都是20-30岁左右。 酒吧的常经理说,起初他们想把酒吧定位在所谓的"成功人士"阶层,即主要为生活水平较高的人群服务。但经过深入的市场调查后,他们发现沈阳的酒吧行业正在回升,生意普遍较好,新开的店也很多,竞争十分激烈。这种情况下,他们觉得只有独特才能有发展,于是策划了"开心屋"。



□报道之二

宣泄压力解梦析梦天津有个发泄场
    在这里,人们可以宣泄压力、倾谈心声、道歉礼品、心理减负、解梦析梦……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一个"神秘"的场所。
    2000年底,在天津红桥区铃铛阁社区服务中心开设了心理减负服务中心。至今,他们已经接待了100余人次的来访者。其中,事业有所成的中年男女占很大比例。
    在中心的服务项目中,列举了这样几项内容:心理咨询、仪器测试、心理减负、情感依托、压力宣泄;在他们的服务承诺中,他们表示"请将您的疲惫、您的忧愁、您的烦恼、您的不幸交给我们,我们会尽力抚平您的伤痕"。
    按照心理学的解释:减负的"负"是指当人们心理上的负面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可能会形成心理障碍而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因此,减轻这种负面情绪对人们的影响,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就显得尤为重要。社区服务中心经理刘青说出了他们的工作意义。
    温情的狭小房间、调试情绪的彩色灯光、发泄愤怒的充气锤、橡胶棒和仿真模特,虽然条件简陋,但却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和布置。在心理减负中心的聊天室、宣泄室和相知俱乐部,刘青、减负员、咨询师们艰难地实现着他们的理念。
    一位年轻漂亮的白领秘书,经常来到这里的宣泄室"打人",有时候,从外面还可以隐约听到她痛哭和怒骂的声音。至今,模特的手已经被她打断了,而她的心情也真的渐渐好转起来。
    刘青说,按照心理学的说法,情绪是无过错的。无论是"想打人"、"想骂街",甚至是极端恶劣的情绪下萌生的"想杀人"等等,只要不演变成行为,就并不可怕。比如这位秘书小姐,我和她聊过天,她所在的公司竞争非常激烈,尽管她的工作已经非常努力了,却仍然常常被老板批评。她告诉我,有时候,她的心情坏到极点,真想跑出去骂街和打人。但是她的身份和社会道德规范都不允许她这样做。这种情绪郁积在心中,才会形成很危险的心理障碍。在宣泄室里,她可以尽情做她想做的。情绪得到化解后,她就会恢复正常的状态。
    刘青希望减负中心能够最终办成类似美国的咨客中心,咨客中心也叫来访者中心,中心的工作人员是社会工作者而不是医生。刘青表示:心理减负其实是公益事业,这里的很多工作人员像律师、高级讲师、心理协会会员都是志愿者。
    "作为一种尝试,"刘青说,"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给一向被中国人忽视的精神健康一个应有的地位。"



□报道之三

生活不满一男子策划建"发泄俱乐部"
    你对你的上司不满?在这里你可以随便打骂"他";你觉得目前的日子过得不如意?你可以来这里享受你理想中的舒适日子;你因为工作压力而焦虑不已?这里可以任你打砸而没人阻止你……这就是29岁的张志豪梦想中的"发泄俱乐部"。
    张志豪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因为常在外打工,感到自己时常处在焦虑的情绪中,有时还对上司、同事产生了怨恨心理,于是他去泡吧、蹦迪,试图"解脱"自己。但那里到处是统一的装修风格,到处是喧嚣的狂乱和做作的优雅,根本无法真正放松自己。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网上看到日本有家大企业将企业老总的塑像立在厂门口供员工打骂发泄的消息后,忽然来了灵感,开始策划这个"发泄俱乐部"。
    他说,这是一个完全排除了色情因素的俱乐部,定位在"发泄",通过新奇开放、高尚轻松的娱乐使顾客愉快地发泄不满情绪。在俱乐部可以体会到从儿童至老年等各个年龄阶段的生活内容,装饰、灯光都让人感到与众不同,在这里服务员可以给你喂奶,也可以扶着你散步。
    张志豪告诉记者,这个项目看起来规模宏大,其实投资并不多,只要20万元就够了。他一时拿不出这么多钱,便想找老板合作。
    从1998年开始,张志豪就奔走于成都、重庆、泸州,在企业老总间游说。一名重庆国有中型企业老总对他的项目非常感兴趣,谁知一深入洽谈,对方不愿意了:"我也晓得现在的工人们很需要这种发泄,我投资这个项目,我们厂里的人肯定最先去照顾生意;但我都五十好几了,和你开这么个俱乐部,让那些职工把我的名字粘在塑像上拳打脚踢、甚至唾之以沫,那像什么话?"
    另一名老板则在决定投资的前夜突然反悔,他对张说:"你这个发泄俱乐部就是在钢丝上跳舞。帮别人发泄,你又怎么把握住控制的尺度,保证来的客人不真的砸了场子?"
    就这样,一连谈了数百家企业,但俱乐部始终没有办成。昨日,几乎已丧失信心的张志豪向记者描述了他的蓝图,在确知记者无法给予帮助后,竟绝望地将这项新奇而诱人的项目策划书点火烧掉了……
    烧归烧,他的构想究竟是个啥样子呢?按照张志豪的设想,这个俱乐部占地1000平方米,共分心理治疗、活动治疗、娱乐发泄、消费发泄、思想沟通等8个区。
    如果你心浮气躁,你可以选择去心理治疗区。这里的桌面都做成一张人脸的样子,人脸上的两个鼻孔就是烟灰缸,你可以慢慢享受将烟灰优雅地抖进桌面人鼻孔的快感;当然你也可以到隔壁去喝完啤酒就把瓶子往墙上砸;也可以在人像的鼻子上贴上让你气恼的上司的名字,狠狠地打得他鼻青脸肿,骂得他狗血淋头;
    如果你想找人倾诉,这里有个类似西方牧师接受忏悔的房间,里面漆黑一片,你可以将在心里藏得很苦的秘密通过一个小孔向在另一间房里的服务员倾诉个够,可以大哭也可以大笑,对方会尽量安慰你,而并不认识你;
    如果你仅仅是累了,你可以去原始森林场区,这里有金色沙滩、灿烂阳光,你可以脱光衣服体会一下自然,没有服务员也不会有人偷窥,你需要买东西时只要朝隐在树叶下的通话器吩附一句,马上就有人从天顶上的小孔为你吊进来;
    如果你想重返童真,可以去一个场区,那里的桌子上都有蚂蚁上树、小虫过河等游戏,这些弱小的动物们等待着你伸出友谊之手帮助他们搭桥、修路……据称,在国外就有类似的场所。



□报道之四

学校设"受气包"供学生"发泄"
    2000年12月19日上午10点第二节课的下课铃声响起,重庆市渝中区解放西路小学四年级二班的张雅楠涨红着脸,径直走到学校四楼的一间小屋子里,抡起拳头朝桌子上的一个假人打去,就在她对假人大展拳脚时,四五个同学正摩拳擦掌地排在她身后,准备对假人"痛下杀手"。这间小屋子是解放西路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
    桌子上用毛衣和棉絮竖起来的假人在这里叫"受气包",专门拿给学生揍的。那个来这里"练拳脚"的张雅楠是该校的大队委,她"心里堵得慌",就到这里来发泄。解放西路小学从1996年就开始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先后成立了心理教育研究小组和心理教育辅导室,设立了"知心姐姐对你说"节目,同时设立"悄悄话"信箱,专门为学生解答心理疑问。但在实践中该校老师发现,随着整个社会节奏加快,家庭问题、学习负担、同学关系等给学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正常的谈心等方式已不能完全解除学生的负担,今年9月,该校在心理咨询室里设置了一个人形的"受气包",鼓励学生通过击打这个"替罪羊"来让心情得到宣泄。
    据该校梁校长介绍,"受气包"的受欢迎程度远远出乎校方的想象,每天都有40多个学生来这里"发泄"。与此同时,大多数学生家长对校方设置的"受气包"表示理解,部分家庭甚至举双手赞成,他们的理由是"孩子回家摔东西的次数少了"。但也有家长认为,用"打"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是否妥当?



相关背景资料

《联合国报告称全球化影响劳工健康》
    联合国一份报告指出:越来越多的雇员出现抑郁、精神紧张和疲劳主要是来自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的压力。
    国际劳工组织在五个工业国家所做的劳工调查显示:五个成人中就有一个精神健康有问题。
    调查研究了英国、美国、德国及芬兰和波兰等五个经济状况不同的国家。演技结果发现,无论国家的经济状况怎样,越来越多的人出现抑郁、精神紧张和疲劳的情况。
    对于政府和雇主来说,这方面的开支也是庞大的。研究估计,美国每年仅用来治疗抑郁症一项的医疗费用就达到400亿美圆,并损失了2亿个工作日。
    在欧洲联盟。有4%的国民生产总值用与精神健康问题上。
    研究显示,越来越多的雇主和有关机构向工作人员提供课程,教导他们如何放松自己和避免紧张。
    不过,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越来越快,研究预测,全球的精神健康问题将会越来越严重。

《中国人自杀问题引起精神卫生专家关注》
    卫生部公布的数字显示,中国每年有二十万人以自杀方式结束生命。为此,精神卫生专家呼吁社会要正视现实,采取积极措施预防自杀的发生。
    椐卫生部统计,中国每十万人中每年有二十二个人自杀身亡。而世界卫生估计,每年二十万人是全球自杀人数的五分之一。
    南京脑科医院的精神科专家张心保说,促使人们自杀的因素十分复杂,有的是因为心理承受能力差,无法面对挫折和痛苦,有的是因为患有精神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障碍,也有生理和遗传上的原因。
    中国农村人口和妇女的自杀率分别高于城市和男性,青年人和老年人的自杀呈现两个高峰。自杀死亡人数超过了交通事故死亡者的数倍,占意外死亡的首位。
    张心保说,积极采取危机干预和预防工作可以降低自杀率,但人们往往把自杀当作社会阴暗面,而不能视为一种客观村在的社会现实,这使自杀预防工作难以得到支持和推广。

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