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的选择
央视国际 2004年03月18日 16:34
作者:CCTV.com记者 张敏
董卿,央视西部频道《魅力12》主持人,原为上海卫视当家花旦。加盟央视之前,这个小女子在上海的受欢迎程度超过我们的想象。
董卿近十年的主持生涯有过多次选择,从浙江电视台到上海东方电视台到上海卫视再到央视,每一次选择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董卿欣赏理性与感性结合得非常好的人,勇于承认不足,也勇于追求内心向往的那一部分。把握住自己的生活,既是她的目标也是她正致力做的事情。
现在的董卿不再像过客一样住宾馆,她租了房子,算有了落脚之地,申请了暂住证,“感觉是在北京生活了。”
十七岁开始,一个人住
母亲学理,父亲从文,自小喜好艺术的董卿并不被家人认可。拿她当男孩子养的父亲,要求极其严格,不准照镜子,不准参加文体活动,穿的衣服是母亲缝制的或者表哥表姐的“旧货”。在这样的环境下,并没有磨灭董卿对艺术的憧憬,17岁,瞒着父母,报考了上海戏剧学院。收到复试通知单那天,家里引起轩然大波,最终父母没有说服倔强的董卿,双双陪她去上海参加了面试。
到了戏剧学院,董卿如脱缰的野马。父母每月给她的生活费是50元,吃饭够了,只是满足不了女孩爱美的天性。“当时,我的同学们有的生活费是100-120元,生活很是丰富多彩。”董卿开始好好学习,赢取奖学金,一等奖学金每月发放72元的餐票。董卿拿着餐票与班里的男同学或者学校工地上的民工兑换现钱,日子计划的颇为滋润,“小背心、小短裤,当时什么流行穿什么。”
董卿父亲属于七十年代典型的知识分子,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学风严谨、家风亦如此。从董卿的名字可见一斑,“卿”取自古代的官职名称。皮肤黝黑、留着络腮胡子的父亲是董卿自小惧怕的对象。
回上海奶奶家过春节,下火车后要走很长一段路,董卿死活不让父亲抱,“三、四岁的小孩,迈的步子特别小,他们也慢慢跟着我蹭,走好长时间才能到。”
让董卿感觉到父爱深沉是父亲送她上大学之时,一个大男人,认认真真地给女儿在上铺挂上帐子,铺好床,临走时说了一句“自己照顾好自己啊”,霎时,她泪眼婆娑。
慢慢地,董卿明白父爱像深海的水,没有涟漪,偶尔冒上几个气泡,仍让她受用。
至今,父亲对她的亲密举动是拍拍她的头,或者肩膀,“大街上,女孩和父亲手挽着手,在我们之间很少很少”。
董卿生在上海,父母下放到安徽,不忍心带她受苦,遂将她寄养在外公家。到了上学的年龄,董卿才算与父母真正团聚,“不管分开多久,没有陌生感,和母亲交流是很自然的事”,母亲是董卿最好的朋友。
“他们很尊重我的选择。”在上海,董卿不与父母同住,有自己的房子。
这次来北京,母亲曾想过来陪她一段时间,帮忙打理家务、做做饭,被董卿婉言谢绝了,“一个人住,习惯了。”
被动的思考,主动的选择
董卿属于义无反顾的那种人,下了决心九头牛也拉不回来。
1998年董卿在上海东方电视台开始主持《相约星期六》,这个大陆版的《非常男女》以新颖的样式,幽默风趣的台风,迅速席卷申江,仅仅一年,创下了10%的收视率,董卿随即家喻户晓。谁知,事业如日中天之时,董卿做出了让朋友们大吃一惊的决定,放弃黄金栏目,加盟刚刚起步的上海卫视,“在《相约星期六》,我可以看到若干年后的自己,……生活没有多少变化。”
一切归零的董卿,在上海卫视,从小栏目做起,脚踏实地。是金子总会发光,五年时间,她相继主持了《从星开始》、《新上海游记》、《海风伴我行》、《亲亲百家人》,2001年喜获“金话筒”,“如果没有五年前的选择,不可能拿到金话筒”。
人生的机会好像在冥冥中已经安排好了,金话筒的参选使一位评委记住了董卿——中央电视台社教中心副主任尹力。即将开播的西部频道民歌节目《魅力12》与董卿的收放自如的主持风格相得益彰,董卿并不认识这位伯乐,“一个素不相识的人想到你,欣赏你……”,她欣然前往。
做出放弃上海,飘在北京的决定很艰难,耗费了将近半年的时间,上海有父母、朋友、亲爱的房子、对工作的驾轻就熟、生活的悠闲……而北京除了一份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外,别无其他。
做决定之前,董卿北京上海两边飞了将近半年,“人很疲惫,并且会有一些时间上的冲突。”朋友、父母都在劝说董卿两边兼顾,离开上海着实让人可惜,而董卿在犹豫中有了逐渐明朗的态度,“不想要‘脚踩两只船’的感觉,两边都兼顾可能意味着两边都丢失。我必须选择了。”
上海的生活在董卿眼里已经没有悬念,“再往前看,看到的是和现在差不多的”,而央视意味着一种新生活的开始,“我希望在这里能寻找到自己的舞台。”
为此,她忽略了一些生活中的细节。对家高要求的她住在租来的房子里,喜好运动但至今还没找到合适的健身场所,开车兜风缓解压力的上海时光,变成了不辨方向坐着出租车东奔西跑,“这些是次要的,一切都会慢慢变好的。”董卿笑而化之。
了解董卿的朋友会问,你家呢?家空荒着。车呢?车闲置着……
董卿希望自己是一棵树,枝繁叶茂,把根深深地扎在土壤里。
“几年后,你再见我之时,希望会说,你这个选择是对的。”
细节与上帝同在
董卿信奉美国一位设计师的话,“细节与上帝同在”,秉承了上海人追求细节的特性。
看节目脚本,会因为一句话的妥当与导演探讨半天。心甘情愿为了一双鞋子或者衣服跑很久很久,中央电视台化妆师徐晶不经意间说,中央台出镜的主持人,我比较欣赏两人的穿衣打扮,一是徐俐,另一个就是董卿。说这话时,徐晶与董卿并不相识。
董卿自称是“狂热的装修爱好者”,“我家家居装饰的书比时尚杂志多”。仅窗帘的安装都有专门的一本“教材”。
她要求家里光线黑白分明,于是窗户上先有一层完全卡在窗框里面的百叶,然后装上一层纱,接着是一层厚厚的窗帘,最后还有一层遮光布,“跟电影院似的”。
最具有戏剧效果的是,洗手间的门是玻璃的,洗手间的窗户朝东,太阳初升,光线透过洗手间的玻璃门光顾了董卿的床,她非常不甘心地买了一个完全不透光的百叶帘,再加一道普通的金属百叶,给洗手间的小窗户上穿了两层外衣后,又买了遮光布当浴帘。
每天晚上入睡前,繁琐的工程开始了,一层一层的帘被仔细地拉上……天天如此。
这次来北京落脚,租房子时,董卿有两点要求:卫生间一定要干净,卧房要密封。每次回家,她把每个房间的灯全部打开,很明亮。睡觉前全部关掉,包括厚厚的窗帘。
这就是董卿,睡觉时黑到极致,明亮时亮到极致,该是爱的时候,也爱到极致。
爱情是不可或缺的
叶莺(柯达集团副总裁)在《对话》栏目讲过一句话,“一个在事业上非常拼搏的女人,她在情场上也是一个非常拼搏的女人”。董卿深有同感,她的恋爱态度积极而乐观。
董卿说如果让自己只带三样东西在荒岛上生存,一是书;二是一粒种子,“在上面生根发芽,让我看到希望存在”;三是男人,“带一个爱人过去,生活中不能没有这些”。
她的生活里可以没有婚姻,但不能没有恋爱。恋爱让女人如此美丽,董卿深信不疑。
谈过恋爱的董卿很陶醉当时的状态,“我会犯恋爱中的女人所犯的一切错误,比如小心眼、占有欲望、疑神疑鬼呀,但也会显出陷入爱情中的女人所有的可爱之处,很天真、单纯、愿意为对方去做很多事情、让自己变得更好看一点……”
很像歌里唱的,“投入的爱一次,忘了自己……”
董卿欣赏的男性品质是智慧与宽容,安全感首先来源于对方的智商,评价男人,她的习惯用语是“这个男人质地不错”,许多跟董卿接触的人会情不自禁称赞几句,你很聪明、感悟力很强等等,“我希望对方能懂我”。
一个爱好极其广泛的人
董卿是爱好极其广泛的人,她最喜爱的食物是所有美食,最喜爱的书是所有值得读的书,最喜爱的歌也很多很多。
董卿依然记得几年前在上海听罗大佑演唱会的情境,她站在凳子上,以最最普通的fans身份,大喊大叫着……张国荣、郑钧的个性之唱,董卿也很着迷。
好的歌词会在不经意间让她心灵一颤,像最近在电视上听过的老歌,“你知不知道,思念一个人的滋味?就像喝了一杯冰冷的水,然后用很长很长的时间,一颗一颗流成热泪。你知不知道寂寞的滋味?寂寞是因为思念谁?你知不知道痛苦的滋味?痛苦是因为想忘记谁?……”感因心境而生,董卿感性的一面,有着敏锐的触觉。
董卿很怕自己落伍,接到周末去卡拉ok唱歌的邀请,她会临时抱佛脚,买一堆最新流行音乐,现学现卖。
少时,听交响音乐能打瞌睡的董卿,这几年,开始欣赏起来,“这与年龄有关吧”。在一次主持大型晚会的现场,一曲交响音乐听得董卿激情澎湃,当时她马上给自己一位学音乐的博士好友打电话,大喊,“我开窍了”!然后兴致勃勃地买了一本《傻瓜听交响音乐》的入门书,直到现在,每天起床,董卿把音响打开,全部是交响音乐。“发现很多音乐会触及你的心灵。”
谈起印象深刻的电影,董卿扳着指头数起来,最新一届奥斯卡提名的影片,她大部分看过,《人性污点》、《冷山》、《迷失东京》、《神秘的河》,“我喜欢看讲人的故事的电影,不太喜欢太多科幻和特技色彩的东西”,《指环王》和《骇客帝国》排在名单之外。
看碟是董卿工作之外的一大享受,“我是很狂热的追碟者”,蜷坐在沙发上、一台彩电,甚至没有环绕音响,董卿可以美美地过上一天,最恐怖的记录是整整24小时,沉浸在别人的故事里流自己的泪,“看完之后,舒服多了,自己的事就不当回事了。”
采访结束,送董卿走的时候,她要去《魅力12》的办公室一趟,询问距离梅地亚是远是近,她思索片刻,这样描述,“大概在万寿路口右拐的一个位置。”看来,真的适应北京尚需时日。
但,董卿的选择告诉我,只要把心放在这里,就不怕过程是怎样的熬人。
本文系央视国际“线上故事”栏目的独家专访文章,版权归央视国际网络所有,任何网站、报刊、电台、电视台未经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