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宣传周
首页 | 电视指南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ENGLISH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 视听在线
 
首页
陕西
甘肃
广西
西藏
内蒙古
青海
黄金周
新疆
宁夏
四川
重庆
贵州
云南
延边
恩施
湘西
 
  图说 甘肃
 
 

自然风光和地理风貌

  甘肃简称“甘”或“陇”,地处黄河上游,青藏、内蒙古、黄土三大高原交汇于此,总面积为45.4万平方公里,可以说是幅员辽阔,但自然条件却复杂多样。山地、丘陵、高原、平川、荒漠、戈壁、森林、草原、沼泽、冰川,真是各种地貌一应俱全。怎么样,甘肃象不象一本生动的地理书呢?




历史文化

  提起甘肃,我们马上就会想到丝绸古道、大漠驼铃。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中,甘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大地湾遗址证明,这里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始祖伏羲就诞生在渭河上游。而早在商周、秦汉时期,泾渭农业和河西牧业就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使甘肃成为沟通中原、关中与西域的重要通途。丝绸之路开道后,西域的大宛马、苜蓿、葡萄、石榴等传入我国,尤其是佛教哲学、音乐艺术的传入,对我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我国思想文化和蚕丝、冶炼、凿井等技术,也随着商队传向西方,促进了西方经济文化的发展。毕竟,大漠驼铃所承载的,不仅是有价的货物,更是中西方历史文化的无价宝藏。




资源和特产

  滚滚黄河长江水,为甘肃提供了丰富的水电资源;祁连山的连年积雪,浇灌着河西走廊的千里沃野;陇东黄土高原富饶辽阔;陇中地区土地广袤;陇南山区气候温和,稻谷飘香。更何况,甘肃盛产中药材,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另外,说到甘肃,还不得不提提美食,各民族的饮食在这里交汇着。牛肉拉面、兰州烤小猪、高三酱肉、陇西腊肉、八宝百合、百花全鸡等等,都是色香味美,受到各地游客的欢迎;千层饼、酸汤面、臊子面、荞麦饸饹、静宁锅盔等特色小吃,也可以换换口味。在大快朵颐时,您再来上一碗“三泡台”,那感觉……不说了,我要流口水了。




人文教育

  “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想获得持久稳定的发展就一定要重视教育。近年来,甘肃省的教育事业就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2001年,甘肃省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1万人;像兰州大学这样的普通高校就有25所,在校生达到了11万1千人,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5。4%;研究生培养单位17所;普通高中435所,在校生近28万人;中等专业学校104所,在校生9万人;初中1544所,在校生118万人;小学1万7千所,在校生319万人。
  教育的发展更带动了科技的发展,仅2001年,甘肃省就取得了应用技术成果524项,软科学成果37项。这一系列数字让我们有理由相信,甘肃的明天一定可以更美好!




少数民族

  甘肃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历史上,这里曾经是民族交汇点,众多的古代民族先后活跃在甘肃的历史舞台上,其中最主要的有14个民族。到2000年,甘肃省的少数民族人口有218万人,人口在千人以上、世世代代住在甘肃的就有回、藏、东乡、土、裕固等10个民族,此外还有30个少数民族成分。东乡、裕固、保安是甘肃特有的三个民族。东乡和保安都是伊斯兰民族,而裕固族的历史更可以上溯到唐宋时期的回鹘。“晒大佛”、“花儿会”等传统活动,给各个民族增添了不同的风情。




旅游资源

  丝绸之路作为古代商贸往来的通途,已经成为近年旅游的热点线路。其实,在甘肃,像丝绸之路这样的景点还有很多。敦煌莫高窟,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的“艺术宝库”,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气势雄浑的嘉峪关,自古就是河西第一隘口,被誉为“天下雄关”、“边陲锁阴”,与远隔万里的山海关遥相呼应。金碧辉煌的拉卜楞寺,汇集了藏、汉、蒙各族人民的智慧,以精湛的建筑艺术和辉煌的宗教文化而著称于世。另外,道教第一名山——平凉崆峒山、张掖大佛寺、“高原明珠”刘家峡水库、山丹军马场等旅游景点也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中外游客。




经济发展和走向世界的脚步

  改革开放以来,甘肃人民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各项事业都取得了蓬勃发展。工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壮大,形成了以有色冶金、化工、机械电子为主体,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农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走出了产业化经营的道路,河西走廊已经成为我国八大商品粮基地之一。省会兰州市也成为西北交通、邮电通讯的枢纽和商贸中心。同时,甘肃省的水利设施建设也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为西部大开发奠定了基础。未来的甘肃,将以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结构调整为切入点,发挥比较优势,壮大支柱产业,走特色经营的路子,充分发挥好在西部大开发中的桥梁、纽带作用,与西部各省一起,走向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