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宣传周
首页 | 电视指南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ENGLISH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 视听在线
 
首页
陕西
甘肃
广西
西藏
内蒙古
青海
黄金周
新疆
宁夏
四川
重庆
贵州
云南
延边
恩施
湘西
 
  精彩看点
 
 

到甘南游“西藏”

  这是我到甘南的第一天,甘南是最大的藏族聚居地。
  在夏河城西的拉卜楞寺是甘肃最大的藏教寺院。这里有大量的藏书和壁画,并设有六大学院,每年都培养出大量的藏教人才。
  走出拉卜楞寺,一直前行……
  前方有一处热闹的所在,原来是每年都要举行的“香浪节”。“香浪节”是一种自发的民间活动,每年农忙到了一个阶段的时候,藏民们都要举行这样的节日。独特的跳绳活动,稚气未脱的小朋友们表演的歌舞节目……这种活动虽然不太正规,却不乏热闹,而生活在草原上的牧民们,大概每天都是节日吧。
  就要离开这里了,当我挥手向这片土地告别时,我竟有一种深深的眷恋。而这以蓝天为蓬,绿草为台的沃土,最终都将成为我生命中永恒的烙印。


相关背景: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全名为“甘丹谢知达尔吉扎西伊苏奇委琅”,意为“兜率天宫讲修宏扬吉祥右旋洲”,简称“拉章(佛宫,拉卜楞即为转音)扎西奇”,又因拉卜楞寺寺主第一世嘉木样曾经学经于拉萨哲蚌寺扎西郭芒扎仓,并出任过该扎仓堪布,所以康藏地区的藏族习惯上称拉卜楞寺为“安多扎西郭芒”(意为安多地区的吉祥多门院)。
     

  拉卜楞寺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城西,座落在大夏河北岸、西北山似大象横卧,东南山似松林苍翠,大夏河自西向东北蜿蜓而流,呈右旋海螺状,是藏族人民心目中的吉祥圣地。1709的第一世嘉木样受青海蒙古和硕特部前首旗贝勒察汗丹津之请,返回故里在此风光宜人之地建寺,历经280多年的修建、扩充,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六大扎仓(学院)、四十八座佛殿和囊欠(活佛住所)、五百多座僧院的庞大建筑群,在安多地区有“卫藏第二”之称。1961年,拉卜楞寺被甘肃省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2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数次拨款维修。
  全寺六大扎仓(学院)分别为铁桑浪瓦(闻思)、居麦巴(下续部)、居多巴(上续部)、丁科尔、曼巴、季多(喜金刚)扎仓。
  铁桑朗瓦扎仓、俗称大经堂,是拉卜楞寺僧人学习显宗的学院,一切规定、律仪、都依照拉萨哲蚌寺郭芒扎仓。学僧主要习究三藏(论藏、律藏、经藏)、三学(戒律、禅定、胜慧)及四大教义(毗婆沙、经部师、唯识师、中观师)。通过师授、背诵和辩论的形式,最终要达到通晓佛学五部大论,即《因明》、《般若》、《中观》、《俱舍》、《律学》。分十三级学习这五部经典,一般需要15年时间才能学完。闻思学院设三种学位,即然江巴、尕仁巴和多仁马巴。通常般若部毕业之后的学僧可申请参加然江巴学位考试,每年两次;凡学完俱舍级的学僧均可获得尕仁巴称谓;多仁巴是闻思学院最高学位,其考试非常严格,不仅要求俱舍部毕业,而且要经大法台审查认为德才兼备方可报名,正式考前一个月,由寺主嘉木样大师预考一次,令其背诵五部大论中的《根本论》,合格者方能参加正式考试,考前考僧要设宴五天,邀请本学院六年级以上的学僧及僧友参加,可算考前指导和提示,也促进与学长同窗间的友情。多仁巴候选人凡参加考试而未及格者,终生再无考取的机会,使得每年二个名额更显珍贵。若取得多仁巴学位,便可被派为活佛经师或属寺的经师。他们去世后还可转世,从而形式新的活佛转世系统。
  居麦巴扎仓,属密宗学院下院,主奉密宗集密、大威德、大自在(胜乐)、三大金刚、六臂和法王护法。僧众研习密宗教义,广授法师灌顶。本院原先戒律繁多,不准穿绸缎,不能饱腹,吃饭须持钵,外出要持锡杖,走路不准仰头,等等。
  丁科尔扎仓,为密宗学院上院第二世嘉木样活佛遵照六世班禅罗桑华丹益西大师的法旨,仿照后藏扎什伦布寺时轮学院创建的,迄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学僧研习以《时轮经》为基础,主要研究天文、历算,所编藏历,对安多蒙、藏地区农牧业生产起着重大的指导作用,还远传到尼泊尔、不丹和印度等国的一些的地区。
  曼巴扎仓即医药学院,是第二世嘉木样大师仿照西藏拉萨药王山寺医药学院创建,专门培养医学僧人的教育机构,现兼设门诊部和制药厂,该院研制的“洁白丸”、“九味沉香散”、“九味牛黄散”已列入国家药典;另外还有18种成药单方被列入西北五省区地区成药,并行销全国。
  季多扎仓即喜金刚学院,主供喜金刚、金刚手大轮、虚空瑜伽、集密、大威德、胜乐等密宗本尊,主要研习喜金刚的生起和圆满次第之道。其初级学僧除学习该院密宗经典外,还要学习用彩砂绘制坛城,并考试音韵、音乐等,中级学僧主要学汉历天文历算、藏文文法和书法艺术,并学习西藏传来的法舞跳法。高级学僧必须遵守三律,防止身语之恶行,并要求掌握汉历天文历算。
  拉卜楞寺建筑属藏式布局,建筑形式多为藏式,汉地宫殿式和藏汉混式。六大扎仓各有其经堂,还有十八囊欠(活佛公署)、十八拉康(佛寺)以及藏经楼、印经院等,颇具藏族风格。整个建筑群以东北及西北之白塔为标志,高大经堂、佛殿均集中在西北方向,以闻思学院的大经堂为中心点,其它殿宇以半月形格局呈群星捧月之势。整个建筑群有石木和土木两种墙体结构,所有经堂和佛殿用青色石英岩砌成厚墙,色调素洁,质朴大方,故有“拉卜楞寺外不见木,内不见石”之说,殿顶的四周都有边麻草扎砌而成的棕红色矮墙,既减轻房屋载重量,又显高大美观,极具庄严隆得的宗教气氛。大经堂因其规模盛大而得名,进深11间,宽15间,内呈木结构,有140根巨柱支撑,可容纳3000僧众诵经,经堂陈设、装饰富丽豪华、四壁绘各类佛画并嵌以佛龛书架,柱上悬挂着精美唐卡和幢幡宝盖,顶幕缀以蟒龙缎。大金瓦寺(即弥勒佛殿)是全寺佛殿建筑的典范,带有浓郁的尼泊尔建筑特色,高达10米左右的鎏金弥勒大像为尼泊尔匠人的杰作。
  拉卜楞寺佛像多达万余尊,就质地而言,有金、银、铜、铝等金属制品,还有象牙、檀木、玉石、水晶和泥塑作品,而且不少佛冠及佛身均嵌以珍珠、翡翠、玛瑙、金刚石等珍物,佛像制作精美、形态庄重,面容慈祥,给人以美感,寺内珍藏的上万幅唐卡多出自藏画之乡青海五屯艺人之手。拉卜楞寺也是现有藏传佛教寺院藏书最丰宣的寺院之一,保存经卷约6.5万余部,1.82万余种(复本书和《甘珠尔》、《丹珠尔》除外),可分为哲学、全集、密宗、医药、声明、历史、传记、工艺、文法修辞等10余类;珍藏有贝叶经(写于印度贝多罗树叶上的经文)二部,印经院内保存有各种木刻经版7万余块。另外拉卜楞寺保存有众多清王朝以来历届中央政府及达赖、班禅颁赐给嘉木样活佛和其它大活佛的封浩、册文和印鉴等历史文物。
  

  每年拉卜楞寺有7次规模较在大法会,其中以正月祈愿法会和七月敦白日扎法会(也称七月“说法会”),声势最为隆重。正月祈愿法会自正月初三晚直到十七日止,每天全体僧人在大经堂诵经6次,届时还有“放生”、“亮佛”、跳法王舞、酥油花灯会、“转弥勒佛”等活动。七月法会正式日期为七月初八,僧众每日集会听经或辩经7次,并于大经堂广场外演出圣僧米拉日巴劝化猎夫贡保多杰为主要内容的戏剧表演。表演者全为寺内舞僧,并有执鼓钹号的僧人乐队。第一任寺主一世嘉木样开始组织乐队,将西藏音乐引入,后又逐渐移植清朝宫廷和内地寺庙音乐,引进汉族乐器,乐队演奏的曲谱中就有“日卧孜阿”(即五台山)和清宫廷乐“万年欢”。藏戏由僧人乐队伴奏,其著名剧目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智美更登》、《诺桑王子》、《卓瓦桑姆》、《赤松德赞》等。
  为保护古迹,政府多次拨款维修拉卜楞寺,80年代初就投资80万元人民币建藏经楼存放珍贵古迹。1985年4月7日大经堂意外失火后,国家拨款1200万人民币重建,于1990年竣工,后又建成亚洲独一无二的“贡唐铜塔”,使寺内建筑得以全部修复。

相关背景:香浪节

  每年农历六月十五日前后,甘南一带的藏族人民总要欢度传统民俗节日——香浪节。 香浪节是一个浪漫而富于情趣的节日。农历六月,正值藏区黄金季节,牧场肉香奶甜,人们举家出游,到风景秀美的大草原,搭起帐篷,过上十天半月的轻松闲适的日子。这种投入大自然怀抱的富有吸引力的活动,连寺院的僧人也很羡慕,都想同俗家群众一起玩乐几天。天长日久,沿袭下来,并形成了今天的“香浪节”。 古老传统的“香浪节”还有节日仪式,第一项仪式是到山头进行“煨桑”,即点燃事先准备好的柏树枝叶,并将藏族人民喜欢吃的食物,如酥油、炒面、曲拉等投入火中。在熊熊柏火的映照下,拂晓的野旷中飘散着一阵阵扑鼻的柏香、油香及食物的香味。男人们骑马围着火堆转圈并鸣枪。
  接着便进行插箭仪式,就是把高达十几米的木箭插到山头上的大木栏里。 在欢度节日期间,藏胞们还要开展一些富于生活情趣和民族特色的娱乐活动。如赛马、赛牦牛、拔河、摔跤、赛跑、唱歌、跳舞等。如果你到藏区旅游赶上时节,你可以和热情好客的牧民们尽情玩耍。

 8月27日(周二)18:00《旅游黄金线》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