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愉悦与获晓
人们对西部的印象长久以来其实存在有一种偏见,似乎除了神秘,便是愚昧、落后与黄沙漫漫、唐蕃古道、丝路花语。“西部大开发”的宣传不仅要超越这些观念,让更多的人认识西部的历史与现状,而且要让人们看到西部的人文资源、生态资源、物质资源、市场潜力这些在西部新景象中潜藏着的西部振兴的力量。但是,这些并不能靠简单的说教和生硬的灌输,必须通过观众自己的眼睛去感觉,靠自己的心灵去体会,才能得到观众的接受与支持。而对于观众来说,有一个审美——接受的过程以及其中包含的各种心理因素。“西部大开发”与《正大综艺》的结合,正好也暗合了这样一条愉悦与获晓之间的关系链条,即趣味中得到一种享乐的满足。预期是在好奇的驱使下准备接受的满足。而《正大综艺》在西部多个少数民族内的各种猎奇,也正好符合了观众这种好奇的心理;各种如诗如画的世外桃源般的景色,各种风情盎然的民俗景观令多少观众身临其境而流连忘返;节目现场上主持人与嘉宾之间的调侃,观众与嘉宾之间的互动,主持人与观众之间的融洽都为电视观众包括现场观众很好地与节目融合一起作了渲染。以情感人,真正打动观众的心,从而也更好地使观众建立新观念,了解西部的真实面貌。
从这一趣味性与知识性的关系上,《正大综艺》西部系列节目确实做得不错。不仅体现在节目的内容上令人愉悦,如“天下秀”的峨嵋、“童话世界”九寨沟、雄伟庄严的乐山大佛等,而且在节目的形式上也令观众、嘉宾愉悦。在强调知识性的同时,也强调趣味娱乐性,其实娱乐是人的共同需求.如今观众在《正大综艺》中“游历”,终究不是为了上课堂长点见识,而是需要在亲身参与中获得乐趣,其中观赏嘉宾的表现是一个方面,观众的个人体验也是一个方面。因而最后,整个节目的亲和力不仅表现在栏目的设置结构上,也表现在整个现场的气氛上。发动观众参与,也有利于增强节目的互动性,拉近节目与观众的距离。同时,栏目的氛围也自然而然营造出来了。而在这种氛围下,观众自然乐于了解西部,接受西部,也接受“西部大开发”。
当然,对于《正大综艺》西部系列节目,在以上这三组关系处理得较好的同时,不可否认也存在一些栏目本身的问题。如在栏目的模式上缺少一些灵活的变化,依然始终保持一成不变的做法,时间长了,从形式上容易失去新鲜感。其次,整个现场的动态仍显不足,与观众的互动没有上升一个层次。再者,在现场所体现的主题环境与节目内容配合得不够密切,假如针对西部系列的每一地方专辑做出别出心裁的设计,包括会场布置、游戏环节等,那么至少会令观众对每个西部省份地区的特点更有深刻的印象。
然而与“西部大开发”的结合,也不能不说是《正大综艺》一个新的尝试,将视点重新转向国人所关注的区域,成为西部的一面窗口让人领略其中的清新空气。但同时也是“西部大开发”一种新的有效的宣传手段,既不会以生硬的面孔向观众说教,又不会只是充当一部观众聊以解闷的风光片,也不会像一般的纪录片让人沉重压抑。只是如一位睿智的导游让观众在游历西部之际、在暗藏声色间让观众体会到西部诱人之处。
在每集短短的几十分钟,有条不紊地拉开西部地理、人文、经济、文化的帷幕,并让人感悟内涵,正是因为《正大综艺》西部系列节目用自己的演绎方式将西部呈现于我们面前。整个系列犹如一股清新的西部之风轻拂着我们的心灵,涤去我们偏见的尘垢,让我们意识到她真正动人的地方。一集集节目犹如一次次生动的西部之旅,让我们不仅在视觉上得以游历,更得以展开惬怀的心路历程,疑幻似真。从沉睡于流沙深处的历史陈迹,或者是曾经辉煌的古蜀文明,又或仍依稀回荡在丝绸之路上的驮队铃声,到今日充满活力的高新技术开发区,设备先进的基础设施,这些我们仿若亲身所感受的变化,都使得西部的形象深深留在我们的心中。这时,“西部大开发”的号角也正如惊蛰的春雷,成为我们内心的呼唤,成为时代的必然。
(作者为北京广播学院2001级广播电视艺术学研究生:杨勇刚、凌江、张国涛、王晗颖、周敏)
原载《现代传播》20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