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万花筒·三秦小型张
——评《三秦风流——<正大综艺>西部系列陕西专辑》
王卷舒
早听说七月二十二日播出的央视《正大综艺》是一集陕西专辑,身为陕西人,自然有所期待,也有所悬疑。第一个悬疑是:陕西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作为“两黄两圣”的大地载体,是以巨型专题片都难以穷尽其博大厚重的,而《正大综艺》作为益智类综艺节目的形式,如何与陕西的深厚内涵相适应?第二个悬疑是:与西部系列中其他省份和自治区相比,陕西并无少数民族歌舞与服饰五彩斑斓的优势,却有文物与民俗琳瑯满目的特点,以一集50分钟的节目,如何巧为择取,精心点涂而不失其整体气韵与精神?第三个疑问是:通常人们说到陕西,总是惊叹她的过去,而在“西部大开发”的氛围中,《正大综艺》如何描摹和展示陕西的现在和未来?
待到把这一期《正大综艺》看完,我心中的三个悬疑已然化解。这期节目,不仅使我以新奇的视角重温了陕西,而且使我在轻盈随意的感受中感知了电视艺术的魅力。我想说,这是一个秀外慧中,匠心独运的好节目。
一、厚重与轻灵
以五十分钟的时长来对付二千多年的历史,如同荷小锄啃大山。而作为“专辑”的这一期《正大综艺》通过开篇“原点”这个点的揭示,即一举勾勒和定位了陕西。这一构思,确实轻灵而准确,陕西是“华夏文明的原点”、“丝绸之路的原点”、“农业文明的原点”、“中国革命的原点”,这一比附的依据,则是陕西泾阳和蒲城的大地原点和时间“原点”。
这样的巧思在接下来的节目中比比皆是,比如为了表现陕西文化的博大丰富,节目选取“博物馆”这一视角:“青铜器博物馆”、“昆虫博物馆”、“民居博物馆”、“碑林博物馆”,然后总括成:“陕西本身就是一座巨大的博物馆”。这样的构思,使电视观众的画面直观印象自然地汇聚成对于陕西的总体感知,片断的镜像被内在的逻辑整合成富有说服力的收视效果,休闲需要同知识需求被巧妙地统一了。
《正大综艺》的西部系列是央视配合“西部大开发”之举,是在相关机构和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的一次电视远征。因此,这十二集“西部系列”就大大有别于以往的国际化题材和处理方式。通过在某种程度上讲,它需要具备专题片的某种品质,即通过准确的叙述获得整体性的深度。这一要求同《正大综艺》的标志性节目样式――素材片中出题加现场知识问答――是有矛盾的,处理得不好,就会散乱不成章法,处理得好,就能收点面结合、趣味与知识结合之效。现在看来,这期“陕西专辑”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解决的方法是:从巧妙的角度选取代表性素材,用内在的逻辑将素材化为整体的知识背景,用极为具体的问题设计加深和强化观众对相关知识及背景的认识与感知,尤为可贵的是:虽然不能像专题片那样以章节之分体现逻辑,却能以匀称的知识点的布局使人获取整体感。
通常说,好的导演和成片都会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孰不知这节奏和韵律的把握首先有赖于电视创作者对所反映对象的幅域与内涵的透彻领悟,在此基础上,或一字排开,或梅花间竹,或“三连星”或“宇宙流”,才能“仅着数子,尽得风流”,应该说,这是本节目将厚重与轻灵成功结合的原因所在。
二、繁复与简洁
取材之难,电视与文学同。特别是对于这种类似于“全传”的内容,取材是否得当关乎成败。
我发现,这期“陕西专辑”舍弃了许多我们陕西人乃至全国观众极为熟悉的素材,如秦始皇兵马俑,如半坡遗址,如大小雁塔法门寺,如黄河延水宝塔山等等,而舍弃的理由我想是:这些素材我们太过熟悉了,它们早已成为大多数观众知识储存的一部分,因而也就已经是他们了解陕西的通常门径,再在这些地方着力,恐怕会无端费力,还会使节目泛出陈旧之色。固然,旧事新翻是可能的,也是考验才力的,但客观地说,这样做的难度是有限的拍摄周期和条件所难以解决的。何况,上述那些重大素材,哪一个是三、五分钟能够囊括的?
因此,本节目的编导另避蹊径,以“原点”开篇,既有宏观的概括力,又有知识的新鲜感;选取“博物馆”、“民俗”、“华山、太白山”和“治沙奇人”等,既有繁复的物象之盛,又有内在的气韵之美。举凡历史、经济、人文、民俗、人物,在各自的单元里,尽可能地细致描摹,使观众获得形象的生动感受;又因其被笼罩在“三秦风流”的框架里和“原点”的点化中,又共同凝结成“形散意不散”的总体意象。比如太白山,通常不被陕西之外的人所熟知,经过本节目的认真介绍,想必许多观众会惊讶其品类之盛与气象万千,还会从它的冰川遗迹上产生远古遐思,于是就会使人们对陕西的认知充实和完整了一步。
五十分钟的节目,“选点”近二十个,长的单元不过4分钟,短的单元一两句话带过,基本上令人目不暇接,这些繁复的素材被统摄在集中的主题下,又使人绝不旁鹜,始终在陕西风物与魅力的独特性中流连忘返。在这里,颇能看出本节目的编导自找难题,深入实地的立意,看出他们不甘人后,撷英取奇的用心。三、物象与精神
说到底,陕西既是大自然雄奇瑰丽的陕西,也是陕西人生长于斯的陕西,陕西既是人文初祖的陕西,也是今天的陕西人民创造幸福生活的陕西。静态的文物容易拍摄,繁复的物象也能够捕捉,而今天的陕西人的气质,今天的陕西赖以接通美好未来的精神如果阙如,就会大大地影响到本节目的深度与高度。
在这一点上,我看到了本节目的编导们所做出的成功的努力,显然,在接通传统与现代,物象与精神上,他们颇为自觉。
你看,在开篇“原点”的单元里,节目把华夏文明的原点和中国革命的原点并列提出,把后稷教农稼穑同杨凌农业高新区比较而论,把丝绸之路同“西部大开发”相映标举,使本节目中的陕西既得到了历史的纵深感,又被赋予了鲜明的现代性。本节目的落脚点和压轴戏是一个人物——陕北汉子石光银。这个为了陕西的山川秀美扑上身家性命的治沙英雄,他的干劲就是今天陕西人的干劲,他的精神就是今天陕西人的精神。说实话,看到这里,我心中禁不住升起一股对本节目编导的浓浓谢意:我感到了一种被理解的愉悦,我感到了编导朋友对陕西肯定中的期望,我感到了一种与他们内心深处的相通。我知道,这种对陕西和陕西人民的滚烫心意,才是这期节目得以成功的前因,而陕西和陕西人民开发家园、建设家园的成绩,将成为这期节目所期待的后果。
感谢《正大综艺》,感谢你们对陕西的心意,钦佩你们对电视艺术孜孜以求的精神。
2001年7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