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外国文艺》
《巴伦伯依姆》和《西贝柳斯》两部作品都很好。
“西贝柳斯”是围绕西贝柳斯名著“芬兰颂”的创作背景及其历史意义展开的。“西贝柳斯”是一部优秀的纪录片,作者用“信”和音乐贯穿全片,层次清楚、有深度。
相比之下,《巴伦伯依姆》难度大一点,它是一场纪念性的音乐会,搞不好就枯燥、单调。
这个节目在后期制作上,编辑用了一个简单的补充法,即通过中国专家,向中国电视观众介绍了巴伦伯依姆的生平、艺术特点,而且专家们讲得很精练、到位,令人听得入神,这可以说明,把引进节目近一步通俗化、本土化,更能符合中国电视观众的欣赏。
另外,在声音、画面、解说词转换方面,都处理得比较讲究。
四、《国际艺苑》
“澳之火”舞蹈团和介绍西班牙玛利亚·佩姬弗拉门戈舞题材相当好,大家认为,这期节目后期制作不够理想。
澳大利亚的舞蹈艺术,特别是土著人的舞蹈,个性极为突出,民族风格浓厚,带有前沿性,超现实的艺术风格,甚至还有点争议,中国观众可能一下子不一定能理解和接受。我认为,这个题材很好,有吸引力,但如何把这样的艺术风格,更好地介绍给中国电视观众,光靠艺术家表演和他们的导演、演员介绍(原声配字幕)是远远不够的。
《弗拉门戈舞》是一个构思奇特、充满艺术想像的舞蹈,它通过形体语言,向人们叙述了一个生动的故事,舞姿优美,节奏感强。这样一个高雅的舞蹈艺术,不用通俗的方法来介绍,是达不到大雅的目的。例如:人物背景介绍、六幅画之间的必然联系、以及逻辑关系等,都显得有些欠缺。如果从通俗入手,适当作些补充,把它制作成完整的一集,也许更受欢迎。
五、《世界影视博览》
43、44期“艾美奖”是一期特别节目,该节目通过编导压缩、包装,形式活、气氛浓、脉络清楚、紧凑、好看。中国电视观众能看到这样的颁奖晚会,真是大饱眼福。当然,这个节目,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制作得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