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保留精华,以少胜多
《世界文化广场》是一个短篇幅的栏目,总是要把引进的长篇作品压缩、精编。任何原作都有其内容和结构的个性化,改编、压缩有一定难度。我们看到的“西苔岛的朝圣图”和“自由女神领导人民”都有篇幅小内容充实的感觉。这说明精心改编的成功。
介绍美术名作的文化片,大体都以介绍作者生平、艺术风格和评介代表性作品两部分构成,总是存在专业与通俗的矛盾。常见一些文化片既专又深,可以作为专业教材,电视播出效果却未必好。《世界文化广场》专栏的节目告诉我们,有限篇幅有利于对原作“水分”的挤压,对“外国味”的消弭:名作的艺术分析充分保留,产生作品的社会历史背景介绍得以加强,正是面对广大观众的“通俗版”,既不失原作神韵,又照顾了多数观众。直译“外国味的解说”不见了,代之以中国人汉语表述习惯,叙述清楚,评介得体。
好的引进节目不应是简单的原版返运。取其精华,以少胜多,正是应有的处理原则;改写解说词不失原意,改编原作达到流畅,是引进节目再创作——包括改编节目,重写解说词——是特殊的创作基本功。
五、靓哉,节目主持人
当今节目主持人竞艳电视屏幕,丰姿而多彩。其中,“装饰型节目主持人”即不深入创作的节目主持人是对俊男俏女的浪费,对节目补益不大,徒流于一种形式。参与创作、消化了内容者才对节目有利,才显出光彩。
国际部的一批优秀专栏造就了一批节目主持人,主持人为专栏增光添彩。《环球》专栏的《破坏与保护》、《公交优先的城市》,《正大综艺》的云南专题和广西专题的主持人们,大量的现场采访、解说,显示出“吃透了内容”,“看懂了现场”,面对景物解说清楚,评论适当,感情藏露得体,举止大放自然,不肆表演,不夺声色,却又胜似表演,大大地为节目增色,也显露了个性风采。犹如把自己的观众带出国外,带到现场,实地考察,亲眼看看远方光景。如此摒弃“表演气”“炒作风”的现场采访、主持,与节目的内容、结构融为一体,不多不少,难得可贵。
这里希望杨柳的现场采访、解说应更放松、更潇洒一些。
观赏自制节目和看外国片讲外国事的感觉差异颇大。自己人出去采访、制作本身,就是对外国文化鉴别、分析的过程,是一种主体意识明确的“文化引进”。这无疑是有势力的国家和电视台总愿意自己拍摄它国内容的道理所在。
引进的优秀完整节目,可有可无地插入主持人,效果未必好,应当慎重推敲。(2001年4月1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