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从1991年1月27日第40期《正大综艺》开始,节目内容有了较大的调整。到1992年5月20日播出的第106期《正大综艺》节目为止,这一段时间里的节目很难用“好”、“不好”这样的形容词作评论。最让人感动的是参与节目制作的所有人员的那种精神状态。
因为栏目刚创办无经验可循,大家希望找到一种模式,使制作出的节目既不同于文艺晚会,又有别于专题节目;既有知识性,又不枉“综艺”二字。所以,从第40期节目开始设立了“集锦抢答”、“音乐问答”单元节目,每播完一个“世界真奇妙”之后,便紧跟四五次提问。这样每一期节目中提出的问题数量多达16至18个。
在这种构架中,你能感觉到节目中提出的近20道问答题,似乎就是节目知识性的最大体现。当时做节目没有对成功的期许,只有对节目立意是否失败的担心。不管是谁想到一个好主意,一经领导通过就会认真运作。一旦看到哪些作法不妥,也会认真调整。但是,“问答题”毕竟不是“节目知识性”的最大体现。
从1991年7月28日第66期节目开始,“世界真奇妙”单元的提问,又恢复到原有的一个问题。在“集锦问答”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电影”、“动物”、“体育”方面的问答。这样每期节目的问题由原来的16至18个减少到6至8个。每期节目中提出问题的数量减少了,但问题的内在信息却有了明显的增长与提高。既强调了节目的知识性,同时也使节目的综艺性更为突出。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节奏快、内容丰富、知识性强的小单元节目,其中的大部分是靠中央电视台内的资料,节目组成员自己重新剪接编辑完成的。大家把一切荣辱置之度外,一心为了办好节目,每个人都很看重自己为这个节目做了些什么。也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责任感。尽管当时也有矛盾、争吵,但就是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和良好的团队意识,支撑着这个栏目走过许多沟沟坎坎。
为了让更多的观众参与节目,大家还想了许多办法,比如:请现场外的观众回答节目中的提问,用“快速搜索”的方式请场内幸运观众和嘉宾一起回答,加上请现场嘉宾表演节目……这些看似随着场上的气氛,自然的、随意的出现的变化,其实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比如:在看过匈牙利《老人之手》的短片节目之后,问现场嘉宾杨丽萍女士如何用手来表现“雨丝”、“烈火”、“小鸟”等舞蹈语言。这之后,一分钟的“孔雀舞”表演使这期节目更具魅力。
总之,不论后人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评论当年这段时间的节目,都不能忽视这段时间的节目内容与形式的不断调整和修正。在每期节目中,我们把那个热热闹闹、非常快乐的集体投射到节目的立意之中,把每一个人最优秀的想法和建议,用团队精神在节目中表达出来。
但是不管节目内容调整到什么程度,办得如何花样翻新,栏目主持人永远是观众的固定话题。时隔多年,当人们用一种变化了的心情去评论最初的节目主持人时,评价是相当宽容的。可是在当时,从四面八方传过来的声音并非都是赞歌,有些相当刻薄。这个栏目最初选中姜昆做节目主持人,就是希望姜昆能把他特有的职业幽默、机智带到这个节目之中,使节目的娱乐性更为突出。可惜的是有些观众对姜昆的主持风格不认可,对姜昆那种很随意的、很轻松的交流方式不习惯。加上姜昆自己也另有重任,很快便从主持人的位置上退了下来。
从第66期节目开始,节目主持人由赵忠祥和杨澜担任。赵忠祥的沉稳,杨澜的热情,为这个栏目留下可圈可点的一页,他们联手把这个栏目的收视率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