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收看《财富故事会》,我是王凯。
今天的故事会从一个案件说起,去年夏天,上海浦东的一家书店内,十几个人将小小的书店挤了个水泄不通,场面是乱作一团,案件的一方是书店的老板,另一方是上海复旦大学法律系二年级的学生夏乾良,双方争执不下,气氛剑拔弩张,说话间的功夫,双方都拿起电话拨通了110。
夏乾良:这个时候我是很紧张的,手心都是汗,他拿起电话他就叫110,他说请你到多少号,我们这边有商业诈骗,我也同时拿起手机,我也打110,我说请你到多少多少号,这里涉嫌非法拘禁,不让走不是非法拘禁吗?然后同时来了两辆警车,然后警察就进来了。
警察进来就寻问事情的端由,七问八问,案件的焦点就集中在了夏乾良身上,原来,书店老板怀疑夏乾良跟他做的一笔生意有诈。你可能要问了,夏乾良不是大学生吗?他怎么会跑到小书店来做起生意了呢?原来,2004年的6月份,还在读大一的夏乾良联系了另外5个同学,开了一家名叫暄氏文化的信息咨询公司,主要做一些打字、复印方面的业务,不久前,公司又做起了出版业务,可是几个学生对图书发行都是门外汉,为了了解书是怎么批发到小书店的,摸清图书发行市场的门道,夏乾良想出了一个歪招。
解说:
有一天,在马路上闲逛的夏乾良发现了一家小书店,他灵机一动,就走了进去。
夏:我当时真的不知道怎么了,可能是什么东西蒙了心眼了,莫名其妙,鬼使神差的我就走进了这家书店,我就跟那个老板说,当时那个老板不认识我了,我就跟他说我是浦东某高中的,我说这三个品种的书,我各要五百本,那个老板一听,当时很开心。
解说:
1500本书是这家书店差不多一年的销量,书店老板怎么也不敢相信会有这样的好事找上自己。
夏:我就跟他谈折扣,谈的非常较真。我说我是买书的,我何必要逃呢他说这个不行的,我说这样吧,我给你一些定金。
他说你给我两百块钱定金吧,我手上一摸摸出五百块钱,我说你一定要保证星期四一定要书到。
夏乾良给了书店老板500块钱定金,谨慎的书店老板还是不放心,又让夏乾良留下自己的姓名和联系方式,这时候夏乾良犹豫了。
夏:我很尴尬,写一个真名是要出事情的将来,我就写了一个假名,那个时候我真的是学生心态很重的,非常好玩,我写了一个名字,你知道什么名字吗?两个字,口天吴,仁义道德的仁,就是没有这个人,所以叫无人,第二我觉得做这个事情好像比较亏心的,所以也叫无仁。
这是夏乾良早就设好的一个套,果然,夏乾良前脚刚走,暄氏文化信息咨询公司就收到了书店老板打来的电话:喂,你们是什么什么公司吗?这里有那个什么书吗?星期三给我送1500百本来。
夏:当然了我事先已经教好小孙了,知道这个话怎么说了,书现在卖的很火非常紧张,已经断货了,但是我们想跟你们建长期合作的关系,如果你真的要,我跟我们老板通融一下,想尽一切办法把你这1500本书给弄过来,但是要求先要先结清,钱要先结了,不能代销,对方马上就很爽快的答应了。
解说:
转眼间星期三到了,夏乾良派人把1500本书送了过去,没想到,谨慎的书店老板却留了一手,只肯付六成的钱。
0146 00:56:18
夏:其实结到四成为止我们就保本了,六成就已经赚钱了,1500本里20%就已经赚了300本的钱了,那个时候我又做了一件傻事情。
解说:
夏乾良没有想到对方会只付六成,他不甘心自己的如意算盘要落空。
夏:我觉得太亏了才赚了三百本,我又联系了另外一个同学,让他过去就说他是我的同事。
就这样,夏乾良又安排了一位女同学去了书店,谎称自己这天下午有考试不能过来,让同事过来临时调300本书急用。明天他再把钱一并结清。
夏:那不是又可以要回三百本书,那么就相当于赚六百本书,
谁知道这么一来,书店老板就起了疑心,他马上拨打夏乾良给他留下的那个电话号码,他哪里知道,夏乾良留下的是一个已经不用的电话号码。
夏:老爷爷打我留的那个手机号,怎么打也打不通,更加让他疑心这里面有鬼,他就把我那个女生给扣下来了,他说你今天找不到吴老师过来你就不要走了。
被采访者:那个女生着急了,当场就哭了,一哭让老爷爷确信更加是一个骗子。
书店老板这下发火了,他说如果今天不把夏乾良给叫过来,他就要报警。报警?这事可是搞大了,如果真要是被警察逮起来,还不得闹个满城风雨?要知道,这夏乾良在上海高校算得上是一个风云人物,咱们在百度上键入夏乾良三个字,可找到网页4660个:《夏乾良―――大二学生创500万元资产》,《2005校园最具影响力人物―复旦学生老板,》《“少年教父”夏乾良》,《夏乾良创业狂赚500万》,不得了啊,这样的报道比比皆是,在媒体的报道中,他夏乾良可是被塑造成了一个创业英雄,如果今天被警察逮住,他的创业神话岂不是要玩完了,夏乾良那个紧张啊。
夏:她打过来第一句话,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完了,他们报警了。
解说:
夏乾良匆匆赶到了出事现场。
夏:果然,他家的那个老爷爷老奶奶,三个儿子,两个女儿,两个媳妇都到场了,这家书店都挤满了人都不能走了,就围着我们,开始骂我们是骗子,我说你先不要凶,我还没说我这书不要呢,你们怎么就说我是骗子呢,我现在好好的学校里上课,你把我叫到这里来,我火气是很大的,我原来要这个书,我现在也不要了。
听到夏乾良这么说,书店老板更加认定夏乾良一伙是骗子,马上就报了警,夏乾良不甘示弱,也当即报警,这才出现了咱们节目开头的一幕,虽然夏乾良是硬充好汉也跟着报了警,这时候他的背上可全是冷汗。
夏:那个时候我是很慌很慌的,然后警察突然说的一句话,让我很开心。
夏:这个事情我们是不能管的,这个属于商事案件,你们应该去法院打官司,我们警察不能管这个事情。
解说:但是,警察紧接着跟书店老板说了一句话,让夏乾良的心又揪了起来。
夏:我们能做的事情就是帮你查查有没有这个人,如果查出来没有这个人,他冒充的,那就是诈骗,我们可以把他逮进去,如果查出来有这个人,确有其人那就说明是正常的买卖,因为人家明天还没到你不知道他到底要不要,一听我更紧张了。
警察这句话听起来不过是秉公办事,在夏乾良听着却是心惊肉跳,七魂六魄都快飞出去了,他能不紧张吗?他留的名字可是叫吴仁,那还不得一查一个准!万一被抓进了警察局,通知了学校,学校会怎么处理他?那时候就先不说自己的信誉和公司的生意了,毕不毕得了业都成了问题。后果不堪设想啊!事情到底会如何进展?夏乾良会不会因为做生意被抓进警察局?咱们广告后再讲。
广告
欢迎回来。眼看警察就要打电话去查他的真实身份,把夏乾良给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但是表面上夏乾良仍然故作镇静,这时候,谁都没想到,夏乾良跳出来说了一句话,这句话让所有的人一下子都傻眼了。
夏:,我一想这个糟糕了,如果真找开,这个事情就穿帮了,我就跳在他前面,我说你们这样真的是侮辱人格太过分了,我们去局里解决。我提出要去警察局,然后那个儿子一下又傻掉了,他看这个人怎么又不像骗子,骗子怎么自己说去警察局的呢。
就这样,大家一起去了警察局。一路上,夏乾良是提心吊胆,可是,到警察局以后,夏乾良又喜出望外了,怎么回事?原来啊,这书店老板是个老人家,糊里糊涂地把夏乾良留了名字的那个小本子给搞丢了,警察问了半天也没问不出个结果来,只好把他们全给放了。
夏:第二天我就派我的同学过去,把这些事情全都交代清楚,该退的钱,就定金全部送给他们了,麻烦了这么大一下,定金全部送给他们,该他们退的书款全部退回,书我也全部拉回来。
瞒天过海,浑水摸鱼,夏乾良使出了浑身解数,总算把这件事给蒙混过去了,经过这么一闹,夏乾良达到了商业目的,还和这家书店建立了长期业务关系。现在提起来这件事来他还是掩饰不住的得意。
夏:就是经此一役,一个图书怎么从批发商到零售商,怎么在一个地区里引起反应,整个来龙去脉我们全搞明白了。
这件事虽然没有形成事实上的商业诈骗,但是有悖于商业道德,是一般商人都不齿的。夏乾良类似的事情以前也干过,比如公司要推一本书了,他会先派人假扮顾客跑遍上海400多家小书店挨个去问,你们有没有这个书啊?靠这种方法一本书能多卖3000多本,夏乾良尝过这样的甜头,这一次他只不过是又一次照方抓药,但是,就像一句古话说的,常在河边走,怎能不湿鞋?总在一只羊身上薅羊毛还不得把它给薅成个秃子?是迟早要被生产队发现的。
链接:小品
20秒短片配音乐(有关夏乾良的报道、演讲照片)
在媒体的报道中,夏乾良是一个大学生创业的代表,是一个头上有诸多光环的创业英雄。没想到当我们的记者来到复旦大学,说明采访意图后,学校却婉言谢绝,这让记者感到非常意外,按照常理,一个名牌大学出现媒体争相报道的优秀创业人才,那不是给学校增光添彩吗?不是一件大好事吗?学校为什么不愿接受采访呢?学校到底怎么看夏乾良创业的咱们暂且不表。咱们先看看夏乾良是如何开办的暄氏文化信息咨询公司,所谓的一年狂赚500万又是怎么回事?事情还得从夏乾良刚进大学的时候说起。
解说:
考入复旦大学不久,夏乾良就加入了校园内一个名叫心暄社的学生社团,在社团活动中,夏乾良很快就显露了他的商业头脑,不久,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拉赞助来办一份报纸。
于:找赞助方面一开始都不是很有方向,就是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办,回去最傻的一个办法就是拿出父母的通讯录然后一个一个问爸妈,这个人是哪里做的,什么什么单位的,记得那时候是找了很多单位。
解说:于奇楠是夏乾良的同班同学,他和夏乾良一起加入心暄社,一起创业。在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拉赞助的时候,夏乾良却成功地拉到了第一笔赞助。
夏:我到他那边他就问你有一个样的计划,怎么样来宣传我们,当时我就胡扯了一通,事先也没有准备,当场胡扯,老板就说这个年轻人很有思维。
记者:你扯了一些什么?
夏:我大致说我会去出一份报纸,每个寝室都会发到你那份报纸,非常鲜明的你们企业的标识,我在复旦和其他的园区里面拉很多的条幅来说明你们企业支持和赞助这项活动。我还会跟上海基金会去沟通,看是不是将来你们企业有一个更宽泛的慈善方面的平台,等等等等。
解说:
夏乾良这么一说,就把老板的心给说动了。夏乾良当场拿到了3万5千块钱的赞助,有了这3万5千块钱,夏乾良不但顺利地出版了第一期《暄报》,还剩了两万块钱,两个月过去后,等到要出第三期报纸的时候,钱却不够了,这时候,拉赞助也来不及了。夏乾良赶快找来心暄社的另外五个成员一起想办法。
夏:实在是弹尽粮绝了,我就跟同学商量该怎么办,同学们就说去整一点钱来,我说怎么整钱呢,我们什么都不会。他说我的一个同学就奇思妙想的说了一句话,他说听说貌似办公司能赚钱,我说那我们就办一个吧。
解说: 6个人拿出自己的压岁钱,七拼八凑,终于凑齐了30万元注册资金,因为6个人都是心暄社的成员,公司名称最后就定为了暄氏文化。6个人也从大学生变成了公司经理和总监。
孙浩:我是孙浩,复旦化学系大三,轩氏文化工程系统总监。
夏前良:夏前良,复旦法学院大三,轩氏文化的总裁。
卞静文:卞静文,复旦大学国政系大三,公司的行政总监,兼夏总的女朋友。
崔子红:我是崔子红,复旦大学大三经济学学生,现在是轩氏文化的摄影系统总监。
于其南:于其南,复旦大学法学院大三,夏总的助理。
陆梅子:陆梅子,国际政治系大三学生,现在在轩氏文化主管设计。
解说:
夏乾良原本以为开个公司就能赚钱,可是万万没想到公司刚办下来没几天,压力就来了。
夏:其他的生产经营费用都不算,就光这块杂七杂八类似于手续费的东西每个月都能摊到一两千块钱,当时的压力就很大了。
眼看着公司只出不进,非但不能赚钱,反而要往里面赔钱,夏乾良整天琢磨自己的公司到底做什么才能赚钱。想来想去也没什么太好的辙,商量来商量去觉得还是要开个文印社,像打字,复印,刻录,海报、横幅、光盘等等这样的业务,不但投入小,而且利润不错,守着偌大的一个复旦,还不愁没有业务。果然,几天后,第一笔业务就找上门了,新闻学院有一笔复印2万四千张A4纸的业务,为了省钱,印完之后,夏乾良没舍得用车拉,找了几个同学,自个就像搬砖一样给搬回来了。
夏:A4纸张我们做过一个测量,同等体积的A4纸张和砖头,A4纸张要比砖头重,而且至少重两倍,因为它的密度大,而500张A4纸就有这么厚,大家就是一人捧五包,五包就是两千五百张,一次可以拉一万两千五张,走路,走了几个来回。
于:当时搬了很久很久,我那时候的手指头还会被纸划破,就是刚刚复印完的纸,指头会划破,因为那种纸到最后就会跟锋利,到最后他们都是一条一条的,手上都会有一条一条的很明显。
(一段现场)夏乾良介绍公司业务,10“
解说:
记者随手翻看了一下,这叠单子大部分都是来自复旦各个学院的,并不像夏乾良所说的学校业务只占30%。
文印的业务开展得很顺利,每天也能赚个千把来块,但是,夏乾良还是不满足,几个月后,他发现了一个更大的商机。
夏:上海的文汇出版社邀我写一本英语方面的教学辅导用书,当时答应给我8%的版税,印五千本,一共是八千块钱的稿费。当时我就觉得太亏,不划算,我说能不能有一个什么样的方法变通一下,我能多挣一点。
解说: 夏乾良和出版社商量了一下,决定自己投资,和出版社合作来出这本书。
夏:因为一本书一百年可以卖下去,改一改不就得了吗?特别是我们教辅书,今年如果方针更改了,我也跟着它改一改,明年再改了,我再跟着他改下去,做一点小改动,我这本书可以一辈子卖下去。你不要看每年少,每年就四万五万的,你做它一百年,你不就四五百万了?
就是这本《高考英语专项精练》,一个月就卖掉了5000本,尝到了甜头的夏乾良又找到了出版社,要求再合作出版两本书,数学和语文专项精练。有了前两本书的成功经验,等到出语文书的时候,首印印数就增加到了8000本。
解说:
为了省钱,夏乾良不舍得找专业的排版公司,他决定和前两本书一样,自己找几个同学手工排版。
夏:怎么去排呢,当时找一个地方也找不到,寝室晚上都得拉电拉水,后来我们就在复旦的南区的招待所里租了一个房间,整整十天,在里面这么多学生都挤进去。
解说:十天之后,他们终于用WORD2000排完了20多字的《语文高考专项精练》。
夏:到最后一天,理房的小姐过来帮我们清理房间的时候,推开门一看一股味道扑面而来,差点没晕过去,然后地上横七竖八躺着都是人,然后电脑闪动着他们的屏幕,感觉像电视机里面的场景。
解说:
这天,夏乾良焦急而又兴奋地等着8000册语文专项精练新书上市的消息,这时候,夏乾良接到了出版社打来的一个电话,他一下子就蒙了。原来,电脑上手工排出的字印刷机不认,8000册印好的新书变成了一堆废纸。
夏:因为语文书里面有很多的古文,怪字等等,而很这些怪字在电脑屏幕上显示出来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而在印刷的时候,这个印刷机不能识别这个字体,印刷的时候就是始终看不到这个字,然后在这个书上就这个地方是一个空白,是一个框空白的,或者是一个空。
解说:这样一来,投入10万块钱的书变成了只能卖600块钱的废品。夏乾良的心情一落千丈。
夏:我们六个股东为了记住这个错误,卧薪尝胆,大家睡在这个书上指定一张床单连个棉花毯都没有,轮流睡觉上面,星期一到星期六,星期天休息。星期一到星期六每个人轮流睡一天,我睡星期三,就这样子轮流睡,每天晚上睡。
记者:这时候你的学习呢?
被采访者:没受多大的影响,就是该学的时候还学,只是上课的时候一会儿想想民法理论,一会儿想想那些书该怎么办。
解说:
但是,我们从班主任老师那里了解到的情况是,忙于公司业务的夏乾良几次考试都没能参加。
张老师:有几次考试没有参加,但是他都是有客观的理由的,具体这些理由就不说了,他做事都是有理由的,大概有几次考试是后来去考的,就是说没有跟大家一起考。我能够给他最大的警戒,就是提醒,如果你不这样,就会影响你的工作,就会影响你学习,影响你以后的毕业。
夏:当时去开一个公司,感觉像是在一个开阔的草地上放一个风筝尝试另外一种生活的方式方法,创业一年以后就感觉这个公司变成了一个风筝只是它力大无穷,拽着我往前跑,想停都停不了。这个套用一句很俗的话,叫做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解说:出版业务并没有让夏乾良赚到大钱,那么,夏乾良创业一年是如何赚到500万的呢?夏乾良自己也透露了其中的秘密。
夏:我可以坦白的说,我每一年做书的话,赢收都要在几千万,它的利润很低。我举一个例子来说,假设我今年卖了一千万的书,我的净利润不会超过50万的。但是钱确实是一大笔一大笔的往里走。
记者:当时五百万算出来是流水?
夏:对,它算一个流水。
原来,夏乾良一年做出版的业务量是500万,真正的利润只有25万。当初这个500万是媒体为了爆料自己算的,还是夏乾良为了炒作告诉媒体的,我们就不得而知了。我们再回过头来说校方的态度,对于这次采访,复旦大学的意见是夏乾良和他的公司不是学生创业的代表,所以校方不出面发表意见,和媒体的接触只是夏乾良的个人行为。
班主任:毕竟大家都是成年人了,而且真正选择的自由是在他们自己,其实从我们学法律的人角度来讲,自由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说,你意思自制,但是责任要自负,就是这样一个结果,你有选择的自由,你也要必须承担作出这个选择之后的责任。
在采访的过程中,夏乾良的老师、同学包括母亲都不愿意对他创业的事情做出评价。夏乾良说,如果要他跟准备创业的大学生们说一句话,那就是最好不要创业,大学生选择创业要慎重,需要做好法律、社会、心理等各方面的准备。好,感谢收看今天的《财富故事会》。明天见。
责编:刘子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