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两个新的大背景,其一是已经开始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其二则是中国将要加入WTO。可以肯定地说,这两件大事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并将共同地对中国未来十年经济发展的速度和经济增长质量带来重大影响。同时,也将会对区域性国际经济合作以及世界经济发展带来重大影响。”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杜平说,加入WTO,首先意味着中国西部地区必须在新的国际背景下加快改革和扩大开放。改革可以解放落后的生产力,开放可以促进落后地区发挥“后发优势”。因此,加入WTO对于经济不发达的西部地区而言也是加快发展的一次重大机遇,将对西部开发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目前看来,至少在以下4个方面对西部地的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有利于改善一大批低收入居民的消费状况。加入WTO要求国内市场国际化,也就是要求逐步打破中国目前在某些产品和服务业领域存在着的垄断局面,形成包括国际和国内非国有经济都参与市场竞争的趋势。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的广大居民就可以在消费品品种、档次、质量、价格等方面得到更多的优先选择机会。这一点对于满足中国西部地区低收人居民最低消费需求来说,其意义可能更大一些。比如说,1999年西部地区年人均社会销售品零售额大约只有40O马克,远远低于全国平均为 670马克和东部地区接近 11 OO马克的消费水平。显然,加入 WTO后由于商品供应商之间展开竞争的结果,使得西部地区居民即使在可支付能力相对不变的情况下,也将会相对提高他们的实际消费水平。
二、有利于促进西部优势资源产品向国内外市场扩张。加入WTO,也同时意味着中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空间和机会逐步增加。由于独特的气候条件和资源条件以及非常低的劳动力成本,西部地区在某些矿产品和农业产品出口方面具有其他地区不具备的比较优势。比如,西部的畜牧产品、高档水果、花卉、香料、棉花、中草药,以及部分有色金属、贵金属、优质煤炭等产品等,其产品品质和生产成本在国内外市场上都具有竞争性。同时,由于中国政府支持西部加快改善交通运输、通讯条件(甚至包括利用电子商务形式),将会带来销售成本的相应降低,这样就有可能逐步扩大这些产品向国际市场出口或者向东部地区输出的份额。
三、有利于尽快扭转西部对外开放长期滞后的局面。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较慢的原因是综合性的,其中之一是开放性经济不发达。比如,近20年“三资企业(外商独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在西部十二个省区市累计形成的总资产和所有者权益仅仅分别为 130多亿和 60多亿美元,分别只占全国同期规模的 4.8%和 5.2%,东部人均利用外资水平是西部的 21倍左右。 1999年西部进出口贸易额为 137亿美元,只占全国的 3.8%和东部地区的 4.1%。目前,西部地区的外贸依存度为 7.4%,而东部地区已经达到55%。因此,西部地区只要充分利用中国政府加入WTO的对外承诺和采取重点支持西部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就可能尽快实现开放型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四、有利于优化所有制结构和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开展合理竞争。 1999年西部地区国有及其控股国有经济工业产值比重达到7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7个百分点,外资和私营经济的比重非常小,这与所有制领域改革开放步子太小有很大关系。而一个地区的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不利于区域资源的合理配置及其产业群的形成,也不利于优势企业的低成本扩张和持久保持竞争力,还不利于扩大社会监督和加强企业内部的科学管理。因此,在加入 WTO背景下,西部地区有必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在国有企业的多样化重组和改制方面大胆改革、开放和创新,实行股份制,转换经营机制。同时,提供政策环境,引导和鼓励包括外资在内的各类非国有投资者和经营者进入西部竞争性投资领域甚至包括社会公益性投资领域。
杜平认为,面对机遇,西部地区应该积极考虑以下应对措施:
首先是全面清理各地区现行的法规和大量的行政规定,力争用2—3年时间,大幅度撤消和减少现有的行政性投资审批权、保护本地市场的收费权、影响企业经济活动的干预权。抓紧研究专门的“西部开发法”,以保障西部开发战略的长期不变。
其次要抓好教育,培训人才,地方政府要将初级教育列为政府主要工作,所涉及的教育经费特别是农村教育经费全部纳入各级地方财政预算,地方政府按标准支付后仍然不足的部分由中央政府予以资助。
其三是尽快发布和组织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总体规划以及相应的专项规划,如人力资源开发规划、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规划、水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规划、重点产业带发展总体规划,等等。所有规划工作都要适应发展市场经济和开放型经济的要求,鼓励和帮助一些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先发展起来,逐步带动共同发展。
其四,要以开放为目标,鼓励各个地区、各个部门、各个企业在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方面不断突破。(来源:《中国经济时报》10月8日/王宏 杨良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