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哪吒传奇首页

动画导演蔡志军、陈家奇、张族权就《哪吒传奇》创作答客问

央视国际 2003年06月25日 22:27

  (答客问中三位导演简称蔡、陈、张,《哪吒传奇》简称《哪》)

  问:你们知道“六一”《哪》首播的收视率情况吗?

  蔡:据央视收视率调查显示,“六一”《哪吒传奇》播出的收视率比当年《西游记》首播高出0.1个百分点,比当日同时段的电视剧高出1个百分点。

  问:请介绍一下《哪》片的制作班底?有无外援?这一班底的业绩如何?最大特点是什么?

  陈:《哪吒传奇》的制作班底是以中央电视台动画片部为主要创作阵容,从总导演到助理导演都来自中国内地,中间环节有全国各地方的动画人力资源介入,这秉承了央视的一贯运做手法。《哪》片的创作阵容的最大特点是年轻,启动本片时,我们平均年龄约为37岁,以这样的年龄操作52集大型动画连续剧,在国内并不多见。

  问:你们了解的有关《哪》的网评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陈:目前归纳大致有这么三方面:一是大家对国产动画的期望值的问题;二是民族化和如何吸收国外优秀的动画片操作经验的问题;三是业内人士进行业务探讨的问题。

  问:请比较80年代前后的中国动画?

  陈:80年代前后的中国动画比较,打个比方说,好比是一盘菜和一桌菜的关系。

  蔡:就中国电视动画来说,80年代前产量非常底,每年的产量大约十多分钟,不超过半小时;而现在,仅仅是《动画城》就实行了“365播出计划”,也就是说,每天奉献给观众至少10分钟的新的国产动画片,一年就完成近3000多分钟的动画片创作。这对于80年代前,一年只能盼望到十几二十几分钟新动画片的观众来说几乎是不可想象的。我们现在的目标是在给孩子们“吃饱”的基础上,努力争取让孩子们“吃好”。这是我们集中全国动画人才制作《西游记》、《哪吒传奇》以及以后的更多大制作的原因。

  问:有人认为《哪》不如多年前的影院片《哪吒闹海》,你们怎么看?请说明或分析理由?

  张:影院片《哪吒闹海》的确是一部优秀作品,《哪吒闹海》突出了两个字——“反抗”,《哪吒传奇》增加的是“人情味”,表现了“传奇”的娱乐性。

  问:请谈一下《哪》的定位?

  陈: 哪吒的定位很明确,就是要塑造一个既有中国传统文化性格特征,又有现代时代感的卡通小英雄,一个伴随一批孩子成长的卡通明星。

  问:《哪》片预期的观众群是怎样的?

  蔡:我们希望《哪》片的观众群更有弹性一些,即不论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都能在本片中找到欣赏点。

  问:《哪》是儿童动画吗?你们认为“儿童动画”的标准是什么?“儿童动画”与“成人动画”有什么异同?

  陈:《哪吒传奇》应该是一部儿童动画连续剧。这与我国三亿七千万少年儿童的收视需求有直接的关系。

  蔡:“儿童动画”与“成人动画”最重要的区别,从功能上说,两者在“娱乐欣赏”的基础上,“儿童动画”更强调审美引导。我们在《哪》片的创作中一直遵循央视坚持的两条原则,一是作品要服务于观众,二是作品要具备一定的审美引导。

  问:国产动画目前处于什么阶段?

  蔡:中国动画目前正处于积极发展的阶段,央视非常重视动画创作,投入力度很大,这些对于国产动画的发展将是重要的推动力量。国产动画正面临着市场化的呼声。

  问:中国动画会走国外动画的发展道路吗?

  陈:中国动画不会完全照搬国外的那一套,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本土特色,民族性是我们要牢牢守住的,这才会有真正的生命力。日本动画也并没有全盘接受迪斯尼啊!

  问:谈谈你们所设计的《哪》的预期效果?与实际效果相比的情况怎样?为什么?

  蔡:《哪》片在制作水准、题材选择、以及为将来动画片的创作积累经验等多个方面,完成了中央电视台提出的要求和任务。目前《哪》前26集是第一次与观众见面,我们期待着观众的反馈意见。

  问:“中国的小英雄是否也该具有点时代特色呢”?《哪》的“时代特色”是什么?如何表现的?

  蔡:哪吒是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中的小英雄,我们在本片中,除开保持哪吒原有的民族性、古典性,更加入了现代孩子的许多特征,比如冒险精神、创新精神,强烈的好奇心,团队精神、爱心、互助等闪现着人性光辉的东西。

  问:《哪》中的哪吒是“现代气息的新星”吗?

  张:我们创作《哪吒传奇》,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塑造中国的卡通明星。《哪吒传奇》准时制作播出并在广大观众当中引得起如此大的反响,这是一个好现象。目前《哪》片正在首轮播映当中,希望《哪吒传奇》对于推动国产动画的发展能有一定的作用。

  问:申公豹是如何塑造出来的?依据什么?

  张:申公豹有它的文学原型,他在《封神演义》中就是骑着一头豹子。在本片中,我们依据剧情需要,将他个性化、卡通化了。

  问:有观众认为《哪》的动作生硬,细节粗糙(脸部光影没有、雪地无脚印等),怎么看?

  张:非常感谢观众认真收看《哪吒传奇》,并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在后面的制作中将更加细致和严谨。

  问:《哪》的突破之处是什么?

  陈:我们只能说,《哪吒传奇》做了三件事,一是完成了台里的要求和任务;二是完成了“传奇”这一文学定位;三是推出了一系列的崭新的卡通形象。

  问:《哪》的硬伤和有待提高之处是什么?

  蔡:任何影视作品都是遗憾的艺术,《哪吒传奇》当然也不例外。我们将在下一阶段的创作中吸取经验教训,更加努力。

  问:《哪》的美术(人物造型、场景设计)有借鉴吗?吸收了什么?有什么原创?

  张:在艺术创作中,有效借鉴是方法之一,而且国产动画正处在学习的阶段。但是,我们在本片的美术设计中仍保持了许多本民族的东西,比如说国粹艺术京剧的脸谱化风格等。

  问:《哪》的哪吒与《哪吒闹海》的哪吒的性格、形象等的异同?为什么?

  张:相同的地方是两者都是民族的东西。所谓不同,最重要的是本片的哪吒在性格、故事等等方面更为丰富和立体。

  问:有观众认为“《哪吒闹海》处处弥漫着先秦文化韵味”,《哪》的文化定位是什么?表现在什么方面?

  陈:电影《哪吒闹海》的美术风格弥漫的应该是唐宋文化。电视动画片《哪吒传奇》反映的是发生在殷商大背景下的故事,我们对包括《封神演义》故事发源地在内的许多地方进行了采风和考察,把相对这一时期的文样、造型等融入了片中。 我们希望本片能打破局部文化的原始疆界,而让孩子们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并且将传统文化放置在现代审美之中来表现。

  问:《哪》中的民族性与国际性是什么关系?

  蔡:任何的国际性都是建立在本民族的特色之上的。《哪吒传奇》正是如此。

  问:《哪》的文学创作的亮点是什么?

  蔡: 一是“保持”,即保持了作品原有的民族特色,以及观众对哪吒原有的认可之处;二是“发展”,即以现代的时代性格与特征来丰富人物、立体构架故事,主题设置与时俱进。

  问:《哪》片题材选择的必然理由是什么?

  张:《哪吒传奇》这个项目的推出是时代的选择。

  问:《哪》在“正义”“邪恶”这样的极端概念的表现之外,有什么边缘性探讨?依据的是什么?效果如何?

  蔡:我们为剧中人物融入了人性化的处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问:有观众认为“国产(动画)片对白太差,没有内容,台词不够精练”,《哪》片如何处理的这些问题?

  陈:这是我们在创作中一直非常关注的问题,并且在今后的工作中将更为注意改进和不断提高。

  问:导演在《哪》片的最核心的作用是什么?

  蔡:跟任何动画片创作中导演所该有的作用一样。

  问:有观众认为《哪》片在音乐上“有了很大的进步”,请介绍《哪》的音乐创作的出发点是什么?主要作用是什么?有什么突破?

  蔡:《哪》片的音乐风格与整片风格是统一的,我们为《哪》片音乐创作的定位是“民族交响化、音乐语汇国际化”,这个思路贯穿始终,并且加强了片中音乐的表现力。

  问:请介绍《哪》的配音阵容?声音塑造的指导思想是什么?配音风格是什么?为什么选择这种风格?效果如何?

  陈:本片的配音阵容是新老结合,他们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在“非典”时期完成的。他们也在倾听观众的意见和建议,以期在后面的配音工作中做得更好一些。

  问:有观众认为《哪》片中人物造型有“好莱坞倾向”,说“美国人不了解什么是东方美女,所以他的花木兰才是那样”,主张应创作亚洲人接受的人物形象(特别是美人),请谈谈这一点:《哪》片人物造型在审美取向上民族性与国际性的关系问题?

  张:我们正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进行这些方面的探讨。

  问:后26集《哪》的节奏问题打算怎样处理?

  陈:一部动画连续剧的节奏应该从52集完整地来评判它。

  问:《哪》是商业片还是艺术片?标准是什么?

  蔡:我们创作《哪吒传奇》时,没有将它截然划分为商业片或是艺术片。

  问:你们对于现代儿童的欣赏水平是如何看待的?由此而来对于创作《哪》片的影响是什么?

  陈:随着信息的发达,现代儿童的视野是很宽广的,我们正是与孩子们的需求共同进步,力求能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问:《哪》片的制作成本是个什么水平?与动画片成本的国际标准相对性比较又是什么样的情况?

  蔡:我们是本着《哪吒传奇》的制作成本要低于央视版《西游记》,质量要高于《西游记》这么一个原则和要求来做的。

(编辑:刘曼毅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