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让《格萨尔》史诗千年流传?
【网络主持人】《格萨尔》史诗能在藏区流传一两千年,直到现在还在以说唱的“活形态”存在于高原人民之中,这个奇迹是怎么创造出来的?
【嘉宾:杨恩洪】《格萨尔》史诗在高原流传近千年,其口头传唱保存至今归功于民间说唱艺人的世代传唱,没有他们的代代相传,没有他们用大脑保存史诗并浪迹高原,把史诗带到高原的神山、圣地,就没有我们今天看到的活形态史诗。所以说唱艺人是史诗的创造者、保存者和传播者,是我们研究史诗、解答史诗面临的种种问题的一把钥匙,是国之瑰宝。
|
|
|
杨恩洪女士 |
目前,世界著名史诗如古希腊史诗《伊利亚特》、印度史诗《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曾经被艺人传唱,如著名的古希腊游吟艺人荷马,但是今天,其口头形式已经消失,人们只能从文本中领略其风采。而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青藏高原还可以寻访到近百位艺人,史诗还被人们传唱,我们可以亲耳听到那激荡在雪山草原的深为群众喜爱的史诗旋律,说唱《格萨尔》的荷马还活在民间。
【网络主持人】《格萨尔》史诗说唱艺人在说唱的时候,都用怎样的表演形式?能介绍一下《格萨尔》史诗说唱艺人演唱时戴的很有特色的帽子吗?
【嘉宾:杨恩洪】不同艺人说唱的形式不同,其中主要的说唱形式为带帽说唱。这种帽子叫“仲夏”,是艺人的标志,当人们看见一位艺人手中托着帽子从远处走来,大家就知道《格萨尔》说唱艺人来了。说唱时,帽子是重要的道具之一。一般先介绍帽子的形状、各部位的饰物以及它们的象征意义,然后戴在头上开始说唱。
艺人认为,“仲夏”具有神奇的力量,当他们一旦戴上它,《格萨尔》的故事就会降到头脑中,他们就可以说唱了。
过去,有的艺人说唱前,先挂上一幅《格萨尔》唐卡,然后指画说唱。
【猫咪mm】专家老师:我想问问,为什么《格萨尔》用口耳相传的方式传唱,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可以保持着内容上的一致性而不发生变化呢?
【嘉宾:郎樱】作为一个传统史诗,总是有一些固定的传统的篇章,比如说像诞生、赛马称王、霍岭之战等。不同的艺人差不多都要演唱这些传统的篇章。但是不同的艺人,师承不一样,生活的经历与环境不一样,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变体,所以各种不同的变体在内容上还是有区别的,在演唱风格上也还是有区别的。
【嘉宾:杨恩洪】艺人生活在不同的藏区,但是他们说唱的故事的主要轮廓和主要脉络都是基本上一致的。但是在每一部的细节安排,繁简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为什么艺人生活在不同的地区,他们却说唱同样一个故事?这与艺人们传播故事的方式有关。一般优秀的艺人他们都是浪迹高原,依靠说唱史诗度过一生的。在他们漫长的流浪生涯当中,他们和朝佛者、商人一起同行,在高原上行走。他们主要在神山、圣水,或者在一些寺庙场所说唱,或者在重大的节日期间为群众说唱。在这种说唱当中艺人之间是相互有交流的,来自不同地区的艺人会聚集到一起互相倾听说唱的故事。像那曲地区著名艺人阿达尔曾经对我讲,他曾经在那曲地区的赛马会上听到过女艺人玉梅的父亲洛达的说唱,洛达是那曲索县一带主要的说唱艺人,在群众中影响很大。艺人之间的这种交流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文本在群众中的流传,也对史诗的发展和传播起到了一定的规范作用。比如说民间艺人当中一些吟诵艺人,他们是照本说唱的,他们的本子就来自于手抄本和木刻本。他们根据本子的说唱会对不识字的民间艺人的说唱也起到一定的影响。
当然,由于艺人生活的地区不同,他们所处的藏族的民间文化背景不同,他们所生活的藏族文化的土壤不同,所以他们吸取的东西也会各有特点。比如说,由于玉树地区是藏族的歌舞之乡,生活在这一地区的艺人的说唱曲调极其丰富,他们吸收了本地的丰富的民间歌舞的音乐,使史诗曲调非常丰富。像云南迪庆藏区,由于当地民间故事极其发达,这个地区的艺人说唱《格萨尔》的时候主要以讲故事为主,说唱部分很少,讲的故事的散文部分占的比例比较大。所以最后呈现出的就是不同地区的艺人说唱的格萨尔有不同地区的特点。
【“文化人”】在很多的民族中,女性在传承民族文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请问专家,藏族女性在传承以《格萨尔》史诗为代表的藏文化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嘉宾:郎樱】实际上在史诗传承中女性占着很重要的地位,在很多民族的史诗传承中,有不少都是女歌手在演唱史诗。比如说西北地区有很多很有才华的女歌手演唱着史诗,她们在群众中也很有威望。
|
|
|
郎樱女士 |
【嘉宾:杨恩洪】在我的调查当中,我们发现了几位格萨尔说唱的女艺人,其中最著名的一位叫玉梅,她的父亲是西藏那曲著名的说唱艺人,她在16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以后就开始说唱。目前已经被请到西藏社会科学院作为专职格萨尔工作人员进行史诗的录音。现在她已经44岁,还在继续说唱。还有一位女艺人叫卓玛拉措,是四川甘孜州德格县的一位女艺人。她出身在一个德格贵族家庭,家里边藏了几十部格萨尔的手抄本和木刻本,从幼年起,她就学习藏文,并且听她的父亲和朋友们拿着本子说唱,从而她也学会了说唱,是据本说唱艺人。由于她的嗓音非常好,所以群众非常喜爱她的说唱。20世纪90年代她曾被请到四川成都广播电台录音了她说唱的一些片断。目前这位女艺人已经去世了。在青海还发现了一些女艺人,她们都是照本说唱的,有的是两个人一起说唱,她们的嗓音都非常的洪亮,非常的圆润,深受群众喜爱。在藏族格萨尔艺人当中,性别没有什么影响,只要会说唱格萨尔,或者说唱的非常好,就会得到群众的认可。
【雪泥飞鸿】没有听众,也就没有口传文艺,就好象话剧没有现场观众一样,应该说听众对史诗的传播和再创作,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没的听众的两者口传艺术就没有鲜活的生命,不知回答对否?请专家指正。
【嘉宾:郎樱】听众是史诗的灵魂,史诗的各种价值和功能都是“隐性”的价值和功能,只有通过听众的接受,这些价值和功能才能够得到体现。还有就是和书面史诗不同,口头史诗作为活态史诗,歌手与听众是面对面的交流,听众的情绪直接影响着歌手的演唱,比如说群众反映非常的热烈,那么歌手演唱的情绪就很高昂,所以他演唱的就更具华彩,另外听众也直接参与着史诗的创作,比如说歌手演唱了一段总要喝点饮料,休息的时候听众评说,说这个情节应该怎么样,把这个叛徒应该处死等等,群众的反应给歌手,那么歌手再演唱的时候就要适应听众的这些要求,所以听众也等于直接参与史诗的创作。如果没有听众,歌手是演唱不好的。比如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在吉尔吉斯,有位名叫萨亚克拜的著名史诗歌手,让他在电台录音,他面对麦克风一句也唱不出来,所以后来没有办法,电台邀请来许多听众坐在他的对面,这时候他才能唱出来。
有一个歌手面对一个人唱了四年,最后他精神崩溃,几乎疯了,如果他不是从小来演唱的话,他面对一个人唱四年,是绝对唱不出来的。有听众在听,这时候歌手才能演唱。现在很多青年人不太愿意听史诗演唱,所以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现在牧区的很多听众还是非常喜欢,但是在一些城市周围,史诗的听众越来越少,这是一个口传史诗面临的一个危机。
【涛叶1】格萨尔是不是藏族人民的 因为我还知道有一部卫拉特格萨尔。格萨尔是不是藏族的人民的,因为我还知道有一部卫拉特江格尔。格萨尔诞生一千年了,那江格尔诞生几年了?!格萨尔是不是沿永乐江格尔?!
【嘉宾:郎樱】《格萨尔》除了藏族地区流传以外,在蒙古地区、土族还有南方的许多民族,比如说白族、普米族等民族中都有流传。关于江格尔的形成有不同的说法,有的说是上千年,有的学者认为是四五百年,还是各有各的看法,总之也都是很古老的史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