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藏区,走近《格萨尔》史诗说唱艺人
【网络主持人】一代代的《格萨尔》史诗说唱艺人,是存在于藏区的每一个角落,还是有特定的分布区域?
【嘉宾:杨恩洪】史诗说唱主要流传在牧区,即西藏的昌都、那曲、阿里等地以及青海的玉树州、果洛州、海南州,甘肃的甘南州,四川的甘孜州、阿坝州,云南的迪庆州等地。
【网络主持人】杨恩洪老师,您曾深入藏区作田野调查,寻访《格萨尔》史诗说唱艺人十几年,一共走访了多少位民间艺人?
【嘉宾:杨恩洪】经过了文革的浩劫,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我对民间艺人进行了寻访,这一调查持续了十余年,共寻访艺人40人,其中包括著名《格萨尔》说唱家扎巴(1906-1986)、桑珠(1922-)、阿达尔(1911-1990)、玉梅(1959-),卡察扎巴·阿旺嘉措(1913-1992),次旺俊美(1915-1997),卓玛拉措(1934-2000),才让旺堆、昂日、玉珠、次仁占堆等。
【网络主持人】在藏区的调查工作应该非常艰辛吧,这些艺人好找吗?能给大家讲一件在藏区时最令您难忘的事,或者最让您感动的艺人吗?
|
|
|
认真的主持人 |
【嘉宾:杨恩洪】
在与艺人的交流中,我们促膝相谈,犹如亲人。扎巴老人把我当作他的女儿一样爱护,并赠送一个洛廓,希望能保佑我在高原的旅途平安。
桑珠艺人住在拉萨录音期间,听说内地发大水,十分担心,就马上叫儿子打电话询问我的情况,说西藏安全,还是到西藏来吧,艺人的情谊可见一斑。
多次赴高原考察有苦也有甜。那里的高寒缺氧气候,对于步入中老年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考验,我需要用勇气与毅力去战胜它。而交通的不便利、道路条件的恶劣甚至车祸,对于一个内地的汉族人来说都是无法想象的,然而我都经历过。我深深地体会到,一个人如果把生死置之度外,那么困难真算不了什么。苦的后边总是跟着甜,我所获得的不仅仅是大量的第一手研究资料,在与正直、淳朴的藏族人民相处之后,我得到的远比我付出的多的多。那是理解、信任与友谊,是一次次的灵魂的净化。这是任何东西都换不来的。在远离大城市喧嚣的这片高天厚土之上,我的心情是那样的舒畅,真可谓一个精神上的贵族。这也是无论我经历怎样的艰难困苦,从高原回到北京之后,总是计划着再次去高原的重要原因之一。须知,那里虽然没有我的家,却有待我至诚至亲的藏族父老兄弟姐妹,有我的亲人。
【嘉宾:郎樱】我觉得作田野调查中,因为我们长期从事史诗的研究,所以对什么地方有艺人的信息还是比较了解的。但是这些艺人他们很多都是属于游牧民族,经常居无定所,找起来也是很难的。最近我们为了找一个艺人,走到一个大戈壁里面,车进不去,我们就走着找到了艺人。虽然走的很累,但是我们见到艺人以后就感到非常高兴,但是也很担心车子会走,我们在大戈壁回不来了,所以我们有一个同志时不时出去看看车子走了没有,如果车子走了的话,我们在戈壁里面走几天也走不回来。
在我接触的艺人里面,有一位属于史诗演唱大师叫居素甫.玛玛依,他就属于记忆力超凡,而且除了能够演唱23万行完整的一部史诗之外,还演唱了10部。我从年轻的时候就曾经去访问过他,40年来他一直在保存史诗方面做着卓越的贡献,被誉称为当代荷马,这么一个伟大的史诗演唱大师,他非常慈祥,为人非常善良。有一次我们一起出去参加一个活动,车在路上坏了,80高龄的史诗演唱艺人没有一句怨言,还跟司机和同事有说有笑,这使很多人非常感动。
【雪泥飞鸿】在格萨尔史诗的田野考察中,请问两位专家是如何克服藏语内部的差异而进行收集整理的?
【嘉宾:杨恩洪】藏族的语言分为:卫藏方言,安多方言,还有一个康方言三大方言区。有地域的阻隔,这三个方言区的语言差异还是比较大的。我本人在中央民族学院学的是拉萨口语,但是史诗主要流传在安多方言和康方言地区,到这些地区进行调查确实碰到了很多语言方面的障碍,比如说我跟大家讲拉萨文化,因为很多人到拉萨朝过佛,他们听得懂,但是一般普通的老百姓有时候对拉萨了解的很少。对于我自己来说,可能听康方言还能听的懂一些,但是听安多方言听不懂,存在这样的问题。比如我到果洛地区进行了六次采访和调查,我一开始确实听不懂,但是逐渐的也听懂了,但还是有一些语言障碍,不可能完全听懂,在这样的情况下,藏族同志给了我非常大的帮助,比如青海果洛诺尔德同志就帮我翻译,进行交流和沟通。语言障碍确实在我们调查中存在的一个很大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