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首页 > 国家地理 > 国家地理报道


故宫百年大修修什么:主修三宫历时七年
10.23 09:07


    故宫,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在世界上颇负盛名。10月17日,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晋宏逵向外界宣布,位于故宫西华门占地面积约1.2万平方米的武英殿建筑群的修缮工程开工。
   
    作为试点,武英殿建筑群的修缮正式拉开了故宫百年大修的序幕。他还称,此次大修是自1911年故宫修缮后的首次整体大修,从今年开始一直持续到2008年奥运会召开前,在保护文物古建的前提下,以现代的科学技术,按照过去的工艺,使用旧材料将故宫的主要建筑初步恢复到康乾盛世的原貌,再现古代建筑的辉煌和雄伟壮丽。
   
    不接受任何采访
   
    昨天,记者在寒冷的北风伴随下,来到了北京故宫博物院,希望能对故宫的修复工作进行相关的采访。
   
    与故宫博物院办公室取得联系后,记者得到了消息,“现在关于故宫整修一事,上级有要求,不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虽然对方的语气很是客气,但同样透出了不容置疑。
   
    最终,在记者的百般“纠缠”下,有关人士对记者说:“故宫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对故宫进行十分庞大的‘手术’是经过多方认证,仔细研究过的,每一件修复原件都是从维修的建筑上原封不动地拆下来的,我们不想对中华民族有乃至世界的文化遗产有任何的破坏,如果真的发生了,这就是犯罪。全国媒体这么多,如果都要求进行采访,前来工作的记者也可能成为文物的破坏者,我们不能冒这个险。”
   
   在无奈之下,记者使出了十八般武艺,只为求得一见现在正在整修的部分建筑。或许是记者的再三保证,也或许是有关人士看到记者两天来在寒风矗立了8个小时的“不屈不挠”下,见到了参与故宫百年大修的有关人士,在他的陪同下,记者参观了正在修复中的部分建筑,但被要求不许做任何与参观无关的事,并且时间被苛刻地限定为30分钟。
   
    在进入故宫的一路上,陪同人员一再嘱咐记者说:“故宫整修,现在是我们目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你是一个特例,但绝对不要做任何无关的事情。”在故宫中犹如迷宫般的大墙下,如果不是有人带领,记者就算拿着在神武门前的传达室已经填写完了的来访登记,想要进入施工现场,恐怕也是难上加难。
   
    最终这30分钟的参观延伸了一倍多。
   
    故宫整修些什么
   
    在故宫的8707间房内,哪些古建筑将是重点维修区域,计划中将对哪些殿宇进行维修,国家文物局和故宫方面都不愿给出详细的计划。从陪同人员的口中,记者了解到,目前故宫先期安排的整修工程计划主要是武英殿、慈宁宫、寿康宫。
   
    为什么要把武英殿、慈宁宫、寿康宫放在整个维修计划的最前头,并且武英殿建筑群一区的修缮是故宫百年大修的试点工程呢?记者后来从有关方面得知,选择武英殿作为试点,主要是因为武英殿建筑群相对完整,各种古建筑形式齐全,比较有代表性,再次就是此处交通便利而地点偏僻,处于未开放区,不会影响游客的旅游路线。而且其经验将贯彻整个为期7年的故宫大修工程。从另一方面讲,这三处古迹也确属年久失修,已到“不救则亡”的地步了。按照总体规划,这几处古建筑将恢复原来模样,整修完毕后其中的文物也都将全部对外开放,供游客参观。
   
    事实上不仅故宫的“试点大修”已经从武英殿开始了,而且“重点外的重点”——建福宫花园工程,也早在两年前就已经开始了,还将有非开放区。陪同人员称,这次规划包括年度维修、从现在到2008年阶段和从2008年到2020年阶段,这才算是一个完整的工程,要求使故宫的建筑基本能达到不倒、不塌、不闪、不漏。经费大约是从现在到2008年每年1亿元人民币,2008年以后的经费另外制定。其实故宫的开放部分,就是中轴线上建筑的维修一直未停,一般年度维修的经费都在千万元以上,当年护城河整修工程投资6亿元人民币。
   
    这次大修的三个阶段是时间性的,年度计划中要整修武英殿,对武英殿的整修带有试点性、抢救性、示范性。
   
    玉石木料原处取以古复古难中难100万件地宫文物将见光
   
    故宫自1420年建成,迄今已有580多年了,就建筑年龄而言,故宫已年近古稀,大部分建筑已经陈旧,历史上又经历了许多自然的、人为的破坏。根据博物院方面透露的消息,此次整修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在2008年以前使故宫有一个大的变化,能将古老壮丽的故宫古代建筑群展现在所有游人的面前。其外观整修的最高境界就是“以古复古”,既不是凄凉破败的,也不是焕然一新的。“这样才是580岁故宫应该给世人的‘真面目’。”然而“以古复古”正是整修中最难的。
   
    据陪同人员称,其实从今年初,因年久失修无法开放的武英殿的维修工作已经在故宫深处紧锣密鼓地开始了。虽然它在1954年曾经维修过,但由于48年来从来没有进行过系统的修缮,一些建筑结构发生磨损、内外装修显得破旧不堪。
   
    现场:“如履薄冰”尽无声
   
    记者来到位于故宫西南方的施工现场,这里听不到任何游人的喧闹,所有的施工几乎都是在无声无息中进行的。在这些580多年的老木头、老砖瓦面前,记者真正感受到了什么叫“如履薄冰”。
   
    在没有被封闭的建筑屋顶上,记者看到琉璃瓦大面积剥落,彩绘残破,汉白玉栏杆也因多年的风吹日晒变成黄色。施工现场一派忙碌的景象,小型运土车来回的忙着,把废土清理出这块区域,时不时会有一些头戴黄色安全帽的工作人员对地形进行测量,工人们更是小心翼翼地工作着。记者注意到,运土车的司机多数都是年龄偏大的老师傅,据称是因为这样的驾驶员开车保险系数比较高,单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在这里所有的人对这个工程的重视程度。
   
    难题:“原木复原建”
   
    同时,故宫整修的难题是无法回避的。目前最大的难题就是技术和材料的使用,必须遵循故宫维修的宗旨“原材原貌”,比如铺地的地砖一定要和原来的外观一样,质地也一样。所有亭台楼阁用的汉白玉的栏杆必须能防腐蚀、防风化,还要遵循一样的原则,故宫原来用什么样的、什么产地的材料,这次整修必须还得使用这样的东西。根据国家文物局提供的资料,故宫大殿基本为全木结构,台阶和桥梁又都是质地上好的汉白玉,当年都采自房山,这是无法替代的,房山产的汉白玉不仅利于雕刻,在防腐防风化方面也是石料中最好的,所以虽然房山的汉白玉资源日渐枯竭,但是这次维修用料还必须用房山的。
   
    在木料方面,当初建故宫几乎用尽了天下所有的珍贵木材,此次整修大量砍伐森林显然是不可能,这次维修故宫木料的提供成了最大的问题。据陪同人员称,故宫整修所有的施工人员必须尽力按“原木复原建”的形式对故宫进行维修,来不得半点马虎。
   
    展厅:让地宫文物见光
   
    这次故宫维修的另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增建设施先进的新展厅。据记者了解,故宫现有文物近百万件,其中清点入库的有93~94万件,如果加上图书和档案,其总量将超过百万。故宫博物院的定位是古代艺术博物馆,也就是收藏1911年以前各朝的各类艺术品。故宫的文物有两个来源,一为皇家旧藏,包括皇家艺术品、起居生活用品、办公用品,总计60余万件。另一类为解放后征集的,或为社会捐赠,或为自己收购、或为各个博物馆间调配。但由于条件有限,能够展出的藏品只是不到珍藏的1%。
   
    大约从上个世纪的80年代开始,国家修建了114间地下库房,将近60万件珍贵文物一直保存在“地宫”里,许多藏品保存条件非常苛刻,怕风、怕光,太热、太湿都不行,现有条件根本无法亮相,几乎都是“见光死”,“遇风瘫”,就现在这个条件,无论如何也不敢拿到上面来。本报记者王志辉摄影杜建雄
   
    故宫最早一次大修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规模最大、工种最全、难度最高、影响也最大的紫禁城西北角楼复原修缮工程,于1956年3月15日顺利开工。
   
    西北角楼的前一次修缮,是在1936年,时隔20年后,由于长期漏雨,木制架构朽烂,整体残坏极为严重,包括长9米,承受荷载的井口大扒梁在内的大部分构件。要重新更换,必须全部挑顶落架,依原样做好以新代旧的构件后,再按传统工艺要求,逐件安装复原、做油饰彩画和宝顶鎏金。当时把拆下的构件,经编号登记,在指定地点成组码放。
   
    角楼的主梁、斗拱等全是楠木制的,而这么多、这样大的楠木原材已经无处可以找到,就是如此规格的其他品种,在北京也找不出来,经故宫博物院向上级请示,得到国家批准,派专人去东北和南方原木产地,直接精选最优质的木材,运回备用。
  


故宫文物破损严重  (2002年08月08日)

当年,哪些国宝去了台湾?  (2002年06月19日)

故宫不属故宫博物院:大修之争彰显管理弊端  (2002年05月17日)

故宫大修影响甚巨 媒体刊文建议修缮方案需听证  (2002年05月04日)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故宫? (2002年04月29日)

故宫开始最大规模维修 届时将展示宫廷生活 (2002年03月19日)

故宫将边开放边抢修 游人在维修期间仍可参观 (2002年03月19日)

故宫:古建筑维修刻不容缓  (2002年03月18日)

故宫即将世纪美容 (2002年03月18日)

故宫:文物也要住“新房”  (2002年03月18日)

发表评论 


责编:王卉 来源:东方网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