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4月13日,新华社发布重要消息:今年10月1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之际,天安门广场将举行盛大阅兵式和50万人的群众游行。雄伟壮丽的天安门将再次受到世人瞩目。可谁想到,今天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天安门城楼,在30年前曾秘密重建过,这段历史至今鲜为人知…… 据史书记载,天安门始建于明永乐18年(1420年),建造时完全模仿南京的承天门,故命名承天门。明朝天顺年即1457年7月,承天门遭火灾,城楼被焚毁。1465年明宪宗派工部尚书自圭重修承天门,由牌坊式改建成宫殿式,基本上有了现在天安门的规模。1644年,清朝顺治皇帝入主中原,承天门毁于兵火。 第二年顺治帝发布命令,重修承天门,6年后竣工,从此正式改名为天安门,一直沿用至今。具有550年历史的天安门城楼,由於兵火战乱,长期失修,建筑结构已严重坏损变形,加之过度采汲地下水和城楼自身重量,主体已严重下沉。虽经多次维修加固,但未能彻底解决问题,尤其1969年河北邢台地区发生6─7.5级强烈地震,天安门城楼损坏变形更甚。为确保安全,1969年底国务院决定:彻底拆除天安门城楼,在原址、按原规格和原建筑形式重新修建一座天安门城楼,建筑材料全部更新。当时这项最重要的政治任务正处在内忧(文化大革命)外患(中苏关系紧张)形势下,显得意义格外重大,不仅北京市市民不知道,就是近在咫尺的中山公园、文化宫的工作人员也不知被苇席围起的天安门在干什么。 重建天安门城楼经周总理亲自批准后,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组成了有总参、北京卫戍区、北京市革命委员会等有关部门参加的“天安门城楼重建领导小组”。 承担这项任务的是北京市第五建筑工程公司(现北京建工集团五建公司)。当时选派了一批“根正苗红”、政治可靠、技术过硬的精兵强将,按军队编制,组成了木工连、瓦工连、彩油连、架子工连和混合连5个施工队,队员大部分为党、团员。 天安门城楼长66米、宽37米、高32米,要将这个庞然大物整个罩起来,为它作“世纪手术”,难度可想而知,如果用钢管搭架,需一个月。工期紧任务重,架子工人突破以往方法,用数根杉篙绑在一起,层层连接,用苇席搭起天棚,将城楼围得严严实实,留出送料的循环马道。不到10天搭好天棚,其跨度之大,在当时资料上绝无仅有,堪称世界之最。同时他们又在中山公园内临时建起一座锅炉房(公园已不对外开放),上下水管道直通城楼,苇篙四周铺设几层取暖管,尽管隆冬,棚里温暖如春,昼夜通明。拆城楼前首先要进行测量,五建公司选派了既懂经纬仪又机灵的木工连组长姚来泉配合测量局的同志工作。当时姚师傅还是不到40岁的精壮汉子,干了20多年的木工,是北京市数届劳模,曾和李瑞环一起参加过市群英会。他和测量局同志将城楼所有的斗、拱、声、柱及端门等一一测量。姚师傅说,那时连家人都不知我在哪儿干活,测量的数据不准和任何人说,这是政治任务。后来将测量的数据报告给毛主席,毛主席批示:原样不动,尺寸不变。 古建专家从宝盒里抓起一把粉末:这是百年真朱砂啊! 天安门城楼除底座是砖混结构外,整个城楼为木结构,拆之前断掉全部电源。 姚师傅带着两个人登着杉篙绑起的梯子,爬到天安门最高的脊瓦处。按指挥部命令,他要找出正中的脊瓦,至於干什么,不知道。多年从事过重大工程的姚师傅知道,领导让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该问的不许问,不该讲的不许讲,更不许传播。他让两个工人分别从东西两侧往中间数脊瓦数,而他刚站在大约中间位置,当两人各数到43块时,自己脚下刚好还剩5块。於是他在中央脊瓦作了记号,便赶紧向指挥部汇报。指挥部领导、专家、公安及警卫人员上了楼顶,领导指着中间黄色的琉璃瓦对姚师傅说,把它砸开。琉璃脊瓦厚60厘米、宽80厘米,两个人根本抬不动,姚师傅用撬棍连撬带砸,瓦碎,露出一30厘米见方的木盒,尽管很旧,但上面清晰地雕着一对精美的二龙戏珠图案,领导的脸严肃且神秘,示意他打开。姚师傅用手叩叩木盒的面说,这是金丝楠木的。然后用撬棍轻轻一戳,木盒酥了,大家默默地注视着他伸出的手臂。拿出来了!姚师傅说,看,一块“铜疙瘩”。专家拿起看,尽管光泽不那么亮了,但却实实在在是个金元宝!再摸摸!姚师傅又伸臂,凉凉的,好像是块石头。果然是石头,但那是块拇指大的红宝石!又摸,是一粒粒像红铅笔头似的东西,手指一捻,变成朱红色粉状物,若离若聚,专家们闻闻说,是朱砂。 此外还有五彩粮:黄豆、高粱、黑豆、谷子和玉米,当然有的已分辨不清了,连长问还有没有,专家说从记载上看,就这些东西了。当时60多岁的中国古建专家郭老拿着粉末状的朱砂说,这是百年真朱砂啊!他让姚师傅再上去把那些粉末全拿来,包括周围的土。可待他再爬上去时,瓦工已将脊瓦全部拆平了。据说金丝楠木盒里的所有东西都是避邪或吉祥物,后来全部上交国库。新盖的城楼在原放“宝盒”的地方仍由姚来泉师傅放了一块汉白玉石,这块汉白玉石高17厘米、宽12厘米、厚3厘米,上面竖着刻有:1970年1─3月重建。金箔贴字,耀眼明亮。姚师傅事先招呼瓦工别打满洋灰,留出20厘米,他用水泥袋纸将汉白玉石下半部包裹了十来层,才将字体朝南、小心翼翼地插进混凝土里1/3。这块汉白玉石将成为新中国重建天安门城楼的历史见证。 城楼上贴了六公斤黄金 天安门城楼究竟由多少块木料组成,谁也说不清。被拆下的土料堆满天安门的后面和端门大院,拆下的斗、拱、声相互咬合,上下垒叠,环环紧扣,严丝合缝,不管多大的木结构找不出一颗钉子,只有网板上有钉子。这么复杂的工艺是怎么做的呢? 八级木工姚师傅都直挠头。他们用塔吊先将城楼西南一个整角吊起,拉到中山公园水榭北侧,每拆一根,在旁边按原样码好,可拆完了,就是码不出原样。 后来把拆下的每一根木料都顺序编号,画草图、拍照片,并写清内、外、上、下、左、右,把拆下的东西反反复复按原样码了几遍,直到弄明白为止。因为城楼完全对称,所以一面明白,就全明白了。拆下的木构件由北京建筑设计院画图,北京光华木材厂按图纸进行加工。新做的全部木柱和木梁均用整体木材,所有木构件都作了防腐、防虫、防火的化学处理。但安装时发现一根木柱中有一直径约2厘米的窟窿,如果换材料,几百人就得停工。经请示总理,批准顺此洞再打一5厘米的孔,并将柱子打通,灌满防腐剂,圆满地解决了问题。正脊两端的大吻,原为龙。 在拆除西山墙时,一名工人一镐下去,竟发出金属的声音,轻轻取出,原来是一枚直径9.5厘米、高约45厘米的完整炮弹,指挥部指示公安部门连同周围的土全部起走研究。奇怪的是,它是一枚完整的炮弹,如果是炮轰,即使未炸,弹壳也该脱落,如果是人为,意义又何在?据资料显示:清顺治八年天安门曾改建过一次,八国联军还无从谈起。国民党统治时期也曾作过大的维修,但距外国列强入侵中国也有几十年的距离。那么这枚炮弹是怎么回事呢?后来在拆除中又起出6枚规格相同的炮弹,这7枚炮弹始终是个谜。介于当时“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环境,此消息绝不可外传,现在这7枚炮弹存于何处,无从知晓。 天安门城楼有60多根柱子,最粗的直径1.2米,最细的也有0.6米,每根12米长,那些重7吨以上的,一辆载重15吨的卡车也只能拉一根。当时曾在海南岛和西双版纳原始森林找到了质地较好甚至更大的原木,但运输成了问题:火车时间太长,直升飞机吊不起来,两架飞机吊太危险。最后许多木料从加蓬和北婆罗洲进口,这种木材似红木,质坚,色红或黄,遇火不着,只冒烟,姚师傅说他干了这么多年木工,从没见过这么好的木材。木工活毕,油漆彩画上,所有描龙画凤都经过严格的1麻5灰13道工序。菱花格扇过去是手工操作,费时费力,这次反复研究,试制成了菱花格扇加工机,提高工效150倍。最后贴金箔,重修的城楼共用去6公斤黄金。俗话说一斤黄金包一亩地,可想金箔之薄,此金箔全部为进口,不能直接用手拿,否则金会嵌进肉皮,油工们小心地用竹夹一张张夹起,敷在未干的油漆上,再用细毛笔一点点捋平…… 重建天安门城楼工程,自1969年12月15日正式开工,到1970年4月7日竣工,整个工期112天,全部木柱木梁皆为整体木材,多为进口。这项工程仅琉璃瓦就制作了近100种规格,10万余件,10层作业,油漆彩绘,磨砖对缝,都是当时高水平的技术活。重建的天安门城楼,完全保留了她原有的外形、尺寸和结构布局,并按9级抗震能力设防。除重建城楼外,还有东西卷棚和城台加高、女儿墙减薄、标语板更换、电梯安装等附属工程,同时还增设了供电照明、上下水、热力暖气、电话、电视广播、新闻摄影等现代化设施。据统计,有中央和全国21个省市的216个部门参与,施工高峰用工达2700多人,每个工种各有身份证,每道工序之间不准互相打听。整个现场施工一步接一步,一环扣一环,速度之快,质量之高,举世罕见。 天安门底座为何没重建?姚师傅说,新增加两部电梯 从底座动工时,底座尽管是砖混结构,但当年全部是糯米汤和混合土砌的砖,即使500多年了,拆也非常费劲,刨出的土还把鞋底粘得挺厚呢。所以只在底座墙镶了一层砖,外墙打50厘米水泥。重修的天安门城楼比原来“长高” 87厘米,这是因为天安门多年下沉,根据史料记载,可以说现在的天安门才真正恢复了原始的高度。 许新民的笔记本上有这样一段话:“1970年3月7日,晚上9时多,城楼上的避雷网和节日彩灯全部装完,所有彩灯都发出耀眼光芒,普照四方。我们提前两天完成任务,给这座当代最高马列主义大讲台提前拆架创造了条件。” 之后,吊挂毛主席彩色画像,天安门底座两侧的“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标语牌也改为玻璃钢材料,外包铁角。几万根杉篙一夜拆除,展露在世人面前的是一座金碧辉煌雄伟壮丽的天安门。 最后一道工序──挂国徽 直径1.7米,需8个人抬的国徽由北京雕刻厂完成。当时周总理对挂国徽十分重视,他说,天安门是马列主义的大讲台,资本主义国家要看我们的国徽,如果挂不正,人家会笑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连国徽都挂不正,要派可靠认真的人把这个关(大意)。姚来泉接受了这个任务。他检查发现国徽背后有铅笔写的抬国徽8人名字和日期。领导指示:国徽不能有任何痕迹,他用细砂纸打磨了几遍,检查通过。国徽被左右两个滑轮吊到固定位置。国徽的位置要对准北京的中轴线,一丝一毫不能偏差,测量局的同志站在纪念碑前的中轴线上,用德国进口的高级经纬仪对准天安门城楼,更准确地说,经纬仪中的线要和国徽上细如发丝的中心线重合。姚师傅根据对方左右手示意的两面黄旗。不断地调整国徽的位置──整整3个多小时,才把国徽准确无误地挂在了北京中轴线的位置上。重建的天安门城楼,经国家验收全部合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