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地理 > 玉石之路 > 正文

第四章 玉痴奇人 

央视国际 (2005年04月26日 15:18)

  玉的特性和我们中国人十分相似,“守身如玉”、“冰清玉洁”、 “宁为玉碎”……那种玉石的美也就成了中国人人格的美。而对玉石的痴迷,也同样造就了一代又一代高洁的人。

  我们科考队在进入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之前,就曾遇到过这样一位“玉痴奇人”,他叫何永刚,对玉石的痴迷已经有二十多年。何永刚原来是新疆铁路文工团的一把小提琴手,对玉的喜爱使他最终放弃了原有的一切,将所有精力都投到了寻找、收藏玉石中,几年前还在新疆乌鲁木齐建成了全国第一座私人玉石博物馆。


何永刚原是一名小提琴手

  玉石博物馆的收藏之精美、种类之繁多令人十分吃惊。在此之前,为对玉石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我们曾经走访了许多收藏玉石的博物馆和玉器公司,虽说那里的珍品也很多,但都远远不如何永刚这座玉石博物馆的收藏。

  在何永刚的玉石博物馆里,最令人称奇的还是他的盘玉功夫。

  何永刚除了收集玉石之外,几乎所有时间都用在了盘玉上。所谓“盘玉”,是民间流传的一种赏玩玉石的方法,通过盘玉,可以使色泽晦暗的玉石整旧如新,并使玉石的颜色发生很大变化,历代的玉石大收藏家都懂得盘玉,这是一种“功”,就像茶道一样,是对某种事物的欣赏和研究,达到了一种境界,并形成了一定的程式化。


盘玉奇人何永刚(左)

  “盘玉”这个词,在《辞海》里找不到,只是对“盘”字解作上下旋绕,似乎与盘玉也没多大关系——总之盘玉绝对是个冷门。

  盘玉的功夫如今已近失传,我们这些见多识广的记者也是第一次见到盘玉,说简单,好像再简单不过,无非就是用手在玉石上反复不停地摩擦直到玉石发热,停上一会儿,对玉石反复欣赏一阵,再重复开始上述动作,一直持续下去。如此盘玉,可谓繁复至极。何永刚每天盘玉至少六个小时,每天无论干什么事,也无论风霜雪雨,几十年如一日盘玉不止。好在盘玉并不妨碍干其他事,他告诉我们,自从爱上盘玉以后,连感冒都很少得。为了维持玉石博物馆的运营,他必须有很多时间去照顾一些生意上的事,有时从外边回来很累,坐下就不想动,但一摸到玉石,又来了劲。我们问他每天什么时候盘玉,他说:“一般都在晚上十一二点之后”。难道就这么盘上六个小时?天都快亮了!他点了点头——对我们这些俗人来说真是不可理解。

  何永刚引经据典地为我们讲述了一番玉石与健康的道理。他说:“玉,这个名称本身与医学有关,源自西班牙语。玉石中含有硒、锌、铜、钴、锰等许多微量元素,佩戴在身上,与人体长期接触,这些有益元素逐步会被人体吸收,使体内各种微量元素得到补充,起到祛病健身的作用。另外,玉石还具有稳定情绪、增强人的快速反应能力等功效。

  从药物学上来讲,长期佩带宝玉石,可以保持人体内各种元素的平衡,不同的宝玉石有不同的作用。矿物医学研究证明,有些宝玉石能产生高强度光电效应,释放出足以影响人体生物电,调节新陈代谢的能量。东南大学生物工程系采用现代技术研究表明:人体本身会产生温度场、磁场、电场,从而构成一个“生物信息场”。这个“生物信息场”会产生一种相应波谱,被称为“生物波”。“生物波”可产生生物电,它有一种奇特的效应,即光电效应。

  玉石有“除中热,解烦懑,润心肺,助声喉,滋毛发,养五脏,安魂魄,疏血脉,明耳目”等疗效,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人民就将玉石用于医疗保健。这在《神农本草》、《本草纲目》等古代医药名著中都有记载。

  更让我们惊奇的是,何永刚向我们介绍,玉石不仅有益人体健康,还有免祸保平安的功效。一个朋友有一次出差,汽车在公路行驶途中前轮突然脱落,整个车翻到了二米多深的沟里。车辆完全报废,可是他一点事都没有,就擦伤了一点皮。庆幸之余,这朋友下意识地摸了摸挂在脖子上的玉璧,发现玉璧已经碎了。

  这是不是所谓“玉碎”的又一种解释呢?诸如此类的故事,我们的确听到很多,戴玉保平安也得到了相当一部分人的认可。也许,今天的研究者都认为这是迷信,不可相信。其实,剔除其中的迷信成分,其中也还是有一定道理的,这就是赵汝珍在《古玉辨》里所分析的“岂知此乃精神贯注之结果,并非无理性之言也。盖古人视玉极重,佩之宛同载祖搬迁。其一举一动,必特别小心。必视而后动,虑而后行。若是,则必少生是非,少遭意外。即偶遭意外,因心志有可靠之保护,必有意外之幸运。因之遂谓旧玉可以护身。”也就是说,因为视玉极重,所以精神极其专注,即使偶遭意外,可能会因为心志集中,而有意外之幸运。

  因佩玉而免遭意外之祸,这可能纯粹出于偶然,也可能确有心理因素在起作用;但不管怎么样,玉保平安作为一种信念,起码反映了人类共同的愿望。


盘玉

  在一整天的采访中,我们多次注意到何永刚的右手掌心一条硬硬的老茧。他告诉我们,这就是盘玉的结果。他的手曾拉过二十多年的小提琴,也许正是这一双经过严格训练的手,才能经得起每天六小时盘玉不停。

  何永刚最让人称奇的就是经过他盘过的古玉,不仅焕然一新,还可以增长!他给我们看了手中正在盘的玉镯,经专家鉴定,这是个古玉镯,古玉镯的拥有者死后,这只玉镯成了陪葬品埋在墓中,迄今至少也有六七百年历史,古墓被盗后,人们发现了这只玉镯,最终何永刚把它买了回来。

  这只玉镯在地下埋了几百年,受土层的挤压,地下各种物质的渗润,已经变成了土灰色,而且上面还出现了两条裂纹。何永刚为了留资料,开始盘玉前给这只玉镯照了相,量了粗细,作了纪录,还特意在玉镯中留了一小段没盘;盘玉才不到一年,土灰色的玉镯变成了晶莹的乳白色,更奇怪的是,玉镯的裂纹不见了,用何永刚的话说就是“自动修复”了。不仅如此,这只玉镯经盘摸之后,还变得粗了起来!

  不看不知道,没有盘的那一段玉镯还是土灰色,且色泽污浊;而经他盘过的那一部分,竟比没有盘过的部分粗了整整两毫米,若非我们亲眼所见,任何人也不会相信,按常识说一个物品只能越磨越细,怎么同是摩擦的功夫,却把玉镯给盘粗了呢?


被何永刚盘过的古玉镯比没盘前粗了两毫米

  按何永刚的解释,这是人与玉石的一种能量交换,这两毫米的增值,是他用手对玉石六千五百七十个小时盘磨换来的。他非常认真地说,“玉石通灵啊,他绝不是冷冷冰冰,死死板板的一块石头。它跟我们一样是活的”。这个“活”,就是孔子说的“君子如玉”。“君子无故,玉不离身”,正是这种一代一代对玉石的执著,将玉石价值推向极高的精神境界。我们也正是沿着这条玉石发展的历程,倒溯时间线,去探寻这令人痴迷的源头。

  今天,虽然德操以玉的风气大大淡化,佩玉者多数已说不出玉有那么多的道德内涵,但佩玉作为一种有道德修养和文化品位的象征,依然为一部分人所认同。

  在一部分佩玉者眼里,玉也是一种宝贵的标志,它表明佩带者的身份和富有。虽然今天已完全取消了以佩玉区别官位大小的制度,但佩玉作为一种大户人家出身的标志,作为一个“大款”的气派,仍具有相当的魅力。

  玉器在古代作为一种礼器,本就有着祈求吉祥的寓意。古人对自然界的不测风云、人世间的旦夕祸福无法理解和抵御,便只能求助于神灵的保佑,而玉便是与神灵的沟通、祈求吉祥如意的一种瑞物。

责编:陈玥  来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