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地理 > 玉石之路 > 正文

第十二章 源在冰峰 

央视国际 (2005年04月26日 18:41)

  到达黑山大队的第三天,科考队重新组织的一支精干的小分队开始向白玉河源头进发。这段山路更加陡峭,小分队经过十二个小时艰苦卓绝的急行军,来到一处草滩高地安营扎寨。这个地方海拔四千五百多米,在军事地图上标注的名称是“汗尼拉克”,“汗尼拉克”在维吾尔语中是"帝王草场"之意。晚八点,我们到达计划中的营地--汗尼拉克草场最南端喀尔布拉克,即雪泉。阿格居改冰川所在的雪峰就在眼前,肃穆壮观。从这里再向南,海拔高度急剧上升,驴也上不去。明天,只能步行登山考察。

  汗尼拉克河的所有支流都不出产玉石,这样我们追寻的白玉原生矿应该是在源头了。汗尼拉克草场不枉拥有帝王草场之名,确实十分肥美富饶,不过,此时谁也无心,准确地讲是无力欣赏。宿营后,也许这几天过于劳累了,几乎所有的队员都开始出现高原反应,许多人反应强烈,这其中包括多次上过青藏高原的人。惟一的解释是这里处于青藏高原的北缘,空气不仅稀薄,而且流通不畅。我们中有一位科考队员,晚上睡觉莫名地大哭了起来,而且说话语无伦次,后来我们问起他:“为什么会这样?”他说他自己也不知道。

  这片草滩大部分浸在水中,尽管装备了防潮垫、隔湿层,但是躺在那里还是感到身下都是水,帐篷里潮湿寒冷,队员们一夜未眠。在这个营地,水根本就烧不开,队员们只能啃吃那些又干又硬的烤馕。离队员帐篷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当地牧民用鹅卵石垒起的简易房屋,几乎是半地下的,屋里点着火,和上万年以前新石器时代人的住所应该没有什么区别。

  第二天一早,队员们振作精神向山顶攀登。驴已经是不能骑了,因为这里没有了路。四周都是半人多高的鹅卵石,队员们在这些石头缝间跳来跳去。如不小心脚滑进石头缝里,脚骨肯定折断。

  在这里,我们发现,随处都可见到因冰川退缩而遗留下来的落地冰,而且还有好几个当地人在水里来来回回地走着,不时地弯腰,从水中捞出一块石子,看了看,然后扔掉。由于已经有了前车之鉴,看到这样的情况,我们也不觉得奇怪,这些人是来捡玉的。专家告诉我们,落地冰经常带出高品质的白玉。每天早晨水流最小的时候,落地冰消融产生的水洞和裂隙就是找玉的好去处。而每年的七八月份,是拣玉的最佳季节,专家还告诉我们,当地的找玉人最喜欢光顾的是阿格居改冰舌前缘落地冰的溶洞,因为那里常有惊人的发现。1979年在冰舌附近曾发现一块由雪融冰水冲刷而暴露出的冰碛白玉漂砾。玉砾主体为乳白色,一侧稍有淡黄色皮浸,大致呈梨形,重159公斤,为优质羊脂白玉。


原生白玉矿

  为何这里的白玉品质是所有和田玉中最好的?我们认为这与玉石原生矿被冰川覆盖和冰川对玉矿的剥蚀、搬运有关。万古冰川之下的原生矿在高寒高压作用下,玉料之中的杂质被冰川萃取带走;另外,冰川的剥蚀、搬运又是一个漫长、激烈的打磨过程,因而造就了白玉河白玉的优良品质。不过,这一观点目前还仅是推断。


原生青玉矿

  经过考察我们确定,白玉河白玉主要来源于汗尼拉克河源头的白玉原生矿,矿床应该是海拔5000米左右被冰川覆盖的山体。另外,在阿格居改白玉原生矿以东、东南、南部均有较大储量的青白玉、青玉原生矿存在。

  头顶着湛蓝的天,眼前是皑皑的雪山,脚下流水淙淙。在行进的路上,队员们使尽了最后的一点力气。对面走过一个背着包裹的老乡,包裹里是一块十公斤左右的山流水。队员们迎上去一问,他告诉记者,在这一带至少还活动着近百个采玉人。这一点由此也说明,产生天然籽玉的源头快要到了,越接近源头,一个疑问也就越重:据记载,早在几千年前的采玉人,他们只是活动在白玉河和墨玉河的下流地段,还没有到源头来采玉的记载,难道古代的人不懂得上山采玉吗?或者说,古代上山采玉的人非常稀少,是源头的玉石不符合当时宫廷的标准吗?

  专家们在海拔5000多米的地方稍事休息,对活动在这里的采玉人进行了简单的调查,根据初步了解,这些在高山地区采玉的人,有相当一部分是外地来的回民,还有一部分是河南人,当地人占不到三分之一。

  近年来,和田玉的价格大幅度飙升,当地的采玉人说,和田玉十几年价格翻了一千多倍。价格的不断上涨,导致了无数贩玉人来此淘玉,那么大量的开采,会不会导致和田玉资源枯竭呢?

  专家告诉我们,和田玉是我国玉中的上品,历来就以“玉性温润”著名。而新疆由于地域辽阔,地层齐全,岩浆活动频繁,构造复杂,对和田玉的形成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和田玉分布范围很广,从新疆西部的塔什库尔干经和田、于田到东部的且末、若羌沿昆仑山北麓继续分布,绵延长达1100余里。据成矿预测和田玉资源量约为21万吨至28万吨,其中和田地区的和田玉资源量约为4.7万吨,历史上已经开采的和田玉矿床有20多处,从夏、商、周到清末约4000年间,有文字记载的和田玉产量总计9968吨,平均年产量约2.5吨。

  据有关地质专家透露,由于和田玉原生矿床多数分布于巍巍昆仑的崇山峻岭中,位于海拔4000-5000米的雪线附近,一般人难以涉足,目前很难开采。

  虽然,和田玉还有相当大的储量,但我们还是很担心,照这样踩下去,这种天然资源,迟早有一天会被消耗殆尽。

  在这个地区,还有一些放牧的人,这里的高山草场,植被丰富,很多当地的牧民在气候比较好的时候,会到这来住一段,他们既是牧民,也是采玉人,下山的时候总会顺便带几块玉,考察队又继续向源头进发。

  离最近的山顶只剩下几百米,大部分人都走不动了,最后只剩下三名驮工和三名考察队员。

  白玉河的源头最低处海拔5600多米,整个山顶都被厚厚的冰层覆盖,冰水从几米厚的冰盖下哗哗地流淌着,那些珍贵的和田玉就在这些冰层下面。每年的七八月份,山洪暴发,洪水把大量的山石带到了白玉河下游,年复一年,无止无休。

  北京时间十二点之前,考察队员必须从这里返回宿营地,如果走慢了,被太阳晒化的冰水就会变得非常汹涌,山顶上的人可能就回不去了。好在这些考察队员都不是童话传说里的地主老财。他们知道,尽管这里遍地都是财宝,但太阳下山之前必须返回。

  其实玉石的分布不止这一处,可为什么其他的河里却很少挖出白玉呢?专家对这个地区的地质进行了考察,认为这里的玉石如果要被水带到下游去难度非常大。因此,这个地区的玉石很可能是由于山顶滑坡或者是地震造成的山崩使大量的混有玉石的石料滑落到了山下,再被水冲到下游。由于这个地区恰好是白玉河的源头,而源头又恰好在富产白玉的矿藏之下,在山体的运动下,才造成了如今著名的和田籽玉。

  站在白玉河的源头,我们弄明白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山洪把玉石冲到河里,需要再经过上万年的磨洗冲刷,才可能形成所谓的羊脂白玉,而目前的这种过度捞拣,使山洪冲下的玉石根本没有形成籽玉的时间,也就是说,现在所谓的籽玉已近绝迹。

  我们对源头的考察付出了大量的体力和精力,我们已经站在6000多米的昆仑山顶,望着被白雪覆盖的茫茫山峰,豪情满怀,可是我们的手中却是空空如也。由于玉石矿藏都被压在二三十米的冰川雪丛下面,我们没有找到一块像样的玉石,这一点不免令人有些失望。在出发的时候,我们曾有许多的想法,其中一个就是,让自己的背包装满价值连城的宝玉石,这个希望随着我们日益接近玉石的源头而越来越强烈,然而,当我们到达这里时,我们甚至连一块巴掌大的石头都拿不动,更不要说装满挎包了,这个时候,如果有人给我们一挎包玉石,恐怕我们也只有望玉兴叹的份。从山顶向下返回的时候,大家对没有背上沉甸甸的玉石而多少感到有点庆幸。

责编:陈玥  来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