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长沙岁月(三)

央视国际 (2003年01月24日 09:51)

  很多年过去了。我还经常到天心阁来。当然我的姑妈早已故去。我永远都吃不到那么好吃的红烧肉了。当年我们一放学就撒腿奔跑玩那些打游击和官兵捉强盗把戏的小街小巷也大半是荡然无存了,比方说吧:藩正街和柑子园。那些青石板的街面,留下过我们多少的欢歌同笑语。但我仍然喜欢在城墙上走动。伸出手来摸摸这些砖石,心境会特别浩渺也特别苍凉。这地方对我来说,不是长沙的历史,而是我自己的历史,生命个体的历史。只要我还有意识,这历史是永远不会消失的。

  朝北望过去,那里就是我念小学的浏正街,再过去一点点,是我前后住了十来年的藩后街。我妻子怀着我儿子何宽的时候,每天晚上八九点钟,我都跑到街口的粉店端一碗肉丝粉来给她打腰餐。

  (“打腰餐”是长沙土话,意思是在两顿正餐之间马马虎虎的对付一下肚子。长沙的街市上能给人“打腰餐”的小吃简直是多得不得了:臭豆腐干、兰花干、百粒圆、米豆腐、刮凉粉、葱油饼……)

  一个外地人,尤其他又是来自北方,到长沙来,吃了这诸多的小吃,他恐怕立即就会得出一个结论:这是个非常好吃的城市。这结论也许是严肃的,但也许是可笑的。谁知道呢?

  我对藩后街太熟悉了,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我在现在已不存在的藩后街48号的一张蝴蝶牌的缝韧机上,写下了我的第一部中篇小说《苍狗》,写的就是这条街在文革前后的人事浮沉、白云苍狗。藩后街今天还在。可是当你走在街上,没有一张脸再是你所熟悉的,你不由得会想起古人那句有名的“江山依旧,人事全非”的慨叹来。

  站在天心古阁的城楼上,极目送远,你会觉得长沙的景观真是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山、水、洲、城。这样的概括我好像是听别人说起的。但我认同此说。这么些年来,我也算是跑了大半个中国了,我还没有见到有哪一座城市像长沙这样,绕着“城”的,有“山”,有“水”,而且还有“洲”。这样的自然格局昭示了我一种舒展、自由、随意的人文性格取向。我的生活和我的文字,就附着在这样一种山水洲城的格局里,我觉得我自己真是适得其所了。

  “山水洲城”里的“山”,当然指的是岳麓山。它是方圆八百里的南岳七十二峰之最末一峰。最高处为海拔297米。山下是湖南最重要的文化教育产业区。湘省的一些重点大学和科研单位多汇聚于此。我的母校湖南师范学院也当然列在其中。不过,她现在改名叫湖南师范大学了。当年我在这里读书的时候,常常在黄昏时同一位姓陈的同学散步,有时候我们就坐在抗战时牺牲于有名的长沙会战的原国民党七十三军阵亡将士公墓的长满青苔的台级上,有时候则慢慢向麓山上走去,一直走到白鹤泉或是云麓宫再折回来。山上的文物简直是太多了。从西汉以来,历朝历代几乎都有遗迹可寻。就中以爱晚亭、岳麓书院、麓山寺、望湘亭、唐李邕麓山寺碑、宋刻禹王碑最为有名。而近代史上的革命志士黄兴、蔡锷、陈天华、焦达峰、刘道一、禹之谟、陈作新、蒋翊武、黄爱等均安葬于此。草木青青,虫声唧唧,你只要一弯身,仿佛就可以随手握一把浸透着墨迹或血迹的历史。

  山上让我最留连的地方有两处:一是爱晚亭,一是岳麓书院。爱晚亭在清风峡的小山之上,为清乾隆五十七年即1792年时所重建,因取唐人杜牧“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意而名。解放后亭子又修葺一新,“爱晚亭”的题额为毛泽东手书。亭的右侧有清枫桥,下面的小溪叫兰涧。

  我儿子长到五六岁时,我常常带着他到兰涧的石头下捉小螃蟹。老小天真,嬉乐无穷。亭子的上方,有一座茶坊,就是到了现在,我也常同一些朋友在此喝茶聊天,偶尔踏着夜色上来,端坐山影里,直至通宵达旦,看山高月小,听水落石出,简直诗意盎然。我有时想,这样的生活,只怕唯有长沙的作家方是得天独厚吧。

  爱晚亭给人以轻松放任,岳麓书院则给人以端肃凝重。你只要看到朱熹写的“忠孝廉节”四个大字,只要看到乾隆所赐的“道南正脉”的沉沉木匾,就会不由得不生出一派肃穆之意。岳麓书院为宋代四大书院之一。当年南宋理学家张拭、朱熹在此讲学,从学者达千余人,时有“潇湘洙泗”之称,历千年而不衰,形成了植根长沙的深厚的学理传统和寻道情怀,以及后来经世致用的兴学思想。湖南近代史上的几个有名的人材群体,如陶澍、魏源、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郭嵩焘、刘揆一、唐才常、沈荩、陈天华、杨昌济、程潜等,无不就读于这个岳麓书院。有外地的文人到长沙来,我总是情不自禁要带他们参观岳麓书院。我有时自问:这里是长沙人的文化骄傲吗?我寻思,长沙人好学成风的传统,长沙人敢为天下先的勇毅,长沙人的道德铁肩和人格华彩,莫不与这座藏在云林深处的书院有大关系。也许,了解了这座书院,也就多少了解了长沙人的文化承传和精神内质。

  到了深秋,满山的枫叶红起来,是岳麓山最美的季节。从河东望过去,仿佛起了山火,真所谓隔岸观火,蔚为壮观。

  1982年秋天,我与我太太的第一次约会就是在麓山上。像电影里的画面一样,她采了几片红透的枫叶带回家,把它作为书签夹在她的青春相册里。后来的几次搬家,那几片枫叶都给弄丢了。现在想起来倒真是有点惋惜。

  我记得很清楚,那天坐在山顶的一块大石头上,我太太还轻轻哼了一首歌:

  晚霞中的红蜻蜓

  你在哪里呀

  童年时候遇见你

  那是哪一天……

  这是一首充满了泱泱童心和温馨回忆的日本歌曲,歌名就叫《晚霞中的红蜻蜓》。那天,红蜻蜓就在脚边飞舞,而满山的枫叶也红得如同醉人的晚霞。当然,醉人的肯定不仅仅是晚霞。

责编:何贝莉


[ 新闻发送 ] [ 打印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