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第二章 第二节 战场上的号角 |
|
宣传和抨击是德国战争纪录片的两大特点。除此之外,讽刺也是其偶尔一试的方法之一。影片《绅士》(1940)就是一个例子。影片中出现了受过绅士教育的英国领导人丘吉尔、张伯伦、哈利法克斯和艾登。影片利用许多外国新闻片资料来替自己的主题说话。如,艾登云游四方,为了维护自己的绅士生活使印度人和埃及人为英国人去战斗和卖命。在此期间,英国抛弃了自己的盟友法国,而仓惶逃离欧洲。英军炸毁了法国的桥梁和建筑物,向城市和道路上扔炸弹,杀害无辜的百姓无动于衷,还制造了大批的难民,破坏了学校、医院及文明设施;相反,德国人在修复桥梁,看护伤员,给难民发放粮食和汽油,使其能够返回家园。影片是在告诫法国,不要把自己的希望放在英国,绅士是靠不住的。只有德国才是法国真正的希望所在。
纳粹德国的电影战略,在其军队在前线取得节节胜利时取得了相当的成功,但当前线战局不利时,那种抒情类的新闻片就明显减少了。影片中出现的新内容是战争前线的服务情形,牺牲的实例,希特勒到各军种的访问,纳粹领导人的致词等。
德国新闻电影的各期各号,都定期地从非交战国,如西班牙、葡萄牙、土耳其等地送到了敌对国家的手中。而纪录了1943年戈培尔在体育馆的热烈演讲的第651号新闻周报,一定给敌对国家传达了一个十分强烈的信息,德国已经笼罩在战败感的阴影之中了。
<<前一页 后一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