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雨中九溪十八涧 |
|
|
|
|
|
“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丁丁东东泉,高高下下树。”双休日春雨绵绵,独自一个人窝在床上读书,听着外面的雨滴声,忽然想起了曾游两次而意犹未尽的九溪十八涧:在雨中,它一定有别有一翻风味秀色,别有一番风情景致吧。 从我住的小区去九溪十八涧虽然有些远,但是很方便,坐小区到灵隐的中巴中途转去龙井村的27路车就到了。因为龙井其实也是九溪十八涧的源头所在。此时清明刚过,正是问茶好时节,在龙井村终点站下了车,外面的雨已有些大。因为今天游人不多,所以卖茶人更为分外热情,我撑着伞走在村间主道上,两侧不时的有声音穿过密密的雨丝招呼我:“年轻人,茶叶要吗?”,这无形中加剧了我对景色的渴望,让我走得更快了。在龙井村,我没有上溯到溪水的源头而开始走起。因为溪水的源头与龙井村之间的部分是不具有独立溪涧的景观概念,而是从属于胡公庙,也就是乾隆十八棵御茶树的所在地;而是从属于狮峰龙井的,最上品龙井茶叶的所在地。现在那里这些日子正在大兴土木,路很不好走而且泥泞。 我顺街而下,等我的两脚离了水泥路到达石铺路的时候,我就到了村外。村外溪流就在路左边,前行不远,当回头我看不到村子了,当看不到青砖黛瓦,周边都是山的时候,我觉得我完全进入自然了,我也觉得我的雨中九溪十八涧开始了。而此前,只不过是行进前的序曲而已。 “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丁丁冬冬泉,高高下下树。”在细雨中,在彼起此伏的水声伴奏下,我左顾右盼,上看下看,近观远望。一边默念着俞樾的诗,一边欣赏着山、路、泉、树:山,一波一波;路,一折一折;泉,一处一处;树,一棵一棵,山道蜿蜒看不到头,山头起伏绵绵无尽,一切都让人感觉意味深长。 “青山飘渺白云低,万壑争流下九溪。”,水随山转,山因水活,此时雨中的山山水水更为迷人。山,因为雨的原因不但更赏心悦目,显得更为崔巍,更让人感觉清新,而更象一副淋漓泼墨而成的山水画。山的颜色让人感觉清新多变而空灵。因为树种不同:或松,或杉,或樟,或槭,或山茶,或翠竹,因而同是绿可是程度不一,有深有浅;因为树的落叶更新的速度与对春天的反映敏感度不同,所以又有老有嫩;因为树木的分布浓密程度不一,高低不等,所以又有浓有淡!只是有绿色已让人愉悦称妙,可是在满山的绿色中时不时的有那么一点的红、一点的黄、一点的白点缀其间,那是杜鹃花或者红枫,或者野蔷薇,不经意间给你的就是“万绿从中一点红”的绝佳享受。 溪流或迂回于山脚,或潜行于岩坡,或漫溢于路面,或平缓而行,或跌宕而下。不同的地方因水的落差不同,因溪流的曲折流向角度不同,声音也不同,时高时低,忽互骤忽缓,或急或慢,或如泣如诉,或如嘶鸣,或如咆哮。看着那脚下轻灵的水流,我真的有一种想要赤脚徜徉其中的欲望,如果这是夏天那感觉该多舒心呀!从龙井村到溪中溪之间一共有九处步碇石,每一处都有十多块,人踏跃其上,我觉得自己犹如一个高明的音乐大师踩到了琴键上,那潺潺悦耳的水声就是那动人的乐曲。在第八处步碇石前,溪中横着两块巨石,雨水中显得光滑而有动感,犹如结伴而行溯溪而上两条情侣鱼,一前一后,一追一等,甚有情趣。此处溪滩相对开阔,呈三角地带,中间是一片树林,树下有石桌石凳,有如桃花源。由此再过或者看两座桥(因为已进入溪中溪酒家的范围,你可以继续顺着溪边走而不走桥),就到了第九处步碇石:一边连着溪中溪酒家,一边是个简单的石架凉亭。当到了这里,路已经不再是石铺路,而是可以让汽车畅行但使脚步乏味疲惫的柏油路。 "溪中溪"是九溪十八涧的中心点,是各路溪涧水流的聚汇处,也是“九溪烟树”作为新杭州西湖十景的立碑之处。票价也只有2元,这在西湖新旧十景可以说都是“景”美价廉,超值的,可是游人并不多。因为走进去与在外面看都是一样的美,甚至因为外面视角更大反而更好。面对的两山,犹如披了绿纱的美人隐隐约约的双乳,而山涧的垂下的细瀑就是那戴着的珍惜而飘灵的项链,而中间那个绿幽幽的水潭就是项链挂着的一块碧净温润的美玉,水潭里的小岛、孤舟则是玉上的图案,犹如此时在我眼里,“九溪烟树”是一副绿美人的雨中朦胧写意图。走过一座玲珑的拱形桥,沿着山边石阶栈道,盘折向上,可以跨越瀑布到达一个屹然的亭子。人在亭中,顿觉心旷神怡,赏心悦目:放眼看去,远处山峦缭绕,青黛如烟,让人产生浮云游子意;近处细雨如丝,水气蒸腾,使人心沉静如水。 从九溪烟树出来,在斜对面鸡冠岭拾阶而上,据说山上有个望江亭。山路,杂花杂草丛生而且铺满了落叶,让脚步甚是舒服。有些石阶也已塌陷,长满了草。路两旁偶尔有一拉罐、可乐瓶等垃圾可以证明这里曾有人来过,但同时那已经腐烂但却保持着完整形状的报纸又分明在告诉我:这里好长时间也没有人来了。在望江亭:由于我本身不够高大,更多的我想是由于前面的树长得高大而无人制止的原因,我没有看到钱塘江,略觉遗憾。我感觉如果说九溪十八涧有点野,那么这里的荒芜才是真正的野。 从望江亭下来,由九溪烟树立碑处向下走一段路,一片枫杨树林附近,路边有一“林海亭”,上面一副对联亭柱上一副楹联,上联是:“小住为佳,且吃了赵州茶去”;下联为“曰归可缓,试同歌陌上花来”,既有禅理,又有典故,颇让人回味。在林海亭略呆了一会,我没有继续顺溪而下。一方面以前我来过,我认为下游的路已经平坦开阔,没有了山溪的味道;另一方面因为我已经知道:其实九溪与十八涧是两个源头的两段,其中,九溪的水源自杨梅岭,沿途汇合了青湾、宏法、唐家、小康、佛石、百丈、诸头、方家等9个山坞的溪流;"十八涧"源于龙井山,于诗人屿、孙文陇、鸡冠垅之间穿林绕麓汇合了无数细流而成涧。在“溪中溪”九溪与十八涧两者相会,并由此合二为一曲曲折折流入钱塘江。九溪十八涧整个平面好象一个飘逸的小写“Y”字。许多人只是走了其中的九溪或者十八涧,我刚才走过的就是十八涧。我深知景色是不可以以偏盖全的,我永远不愿做一个那些在旅游中求快而丢了一半的游客,那样我觉得就象瞎子摸象。因此,虽然此时天色已晚,可是我还是选择了溯源而上九溪。 九溪与十八涧明显的不同,山更为浓郁,山谷更为狭仄,一路重峦叠嶂;水更为清澈,也更为纤细,经常只闻水声而不见溪流;树也更为参天,老树交柯,深邃阴翳,因此在雨中,路给人的感觉也更为的幽深而恬静。山脚下也不时有石壁、小的悬崖迎面而来,如天然的山家屏风,又如挂在路边的涂满颜料的油画布。我想,如果在一般人多的景点,那一定刻满了所谓闻人的墨宝了。我感觉“九溪十八涧”真的是很美,而且是一种纯自然之美。如果以女人比喻九溪十八涧:从年龄上,她当是青纯的处子,而不是雍容的贵妇;从身份上看,她当是质朴自然的农家女,而不是惊艳逼人的都市模特;从性格上看,她当是婉约的江南闺秀,而不是豪爽的塞北巾帼。俞樾将九溪十八涧称之为“西湖最胜处”而钟情有加,真的一点不过分。据说,1921杭州著名事业家都锦生就是以“九溪十八涧”为主题创造了我国第一幅黑白风景织锦,如今杭州织锦已成为“东方艺术之花”。“花在静处能持久”,我想作为风景也是“景在偏处方自然”吧!目前九溪十八涧的来的人虽然相对少,但是美是永远藏不住的。因此,只是人们所要做的、所需做的应当是:不要在发现美、欣赏美的同时,不要破坏了美,改变了美的本色。 后来,我才知道其实下从龙井到九溪口3公里一带是层次分明、十分齐全的冰川遗迹,“两山悬似削,相让一溪流;白石几回度,青山到处留。”正是因为这里远古曾是是一处储冰的盘谷,承受了大量冰雪,才后来造成了现在九溪十八涧的险峻地形。我想:面对眼前如此郁郁葱葱的雨中绿色,游客中有几人能意识到数万年前这里曾冰雪茫茫覆盖呢?虽然山石无言,但是它没有掩盖它的伤痕,永远以它的记忆在无声的向路人讲述着它昨天的故事,只是有的人读得懂,有的人读不懂而已。因此,自然的山水中其实是永远不需要强加其上的、人为的语言斧凿之痕的,我想这也许就是沧海巨变物是而人非吧! "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丁丁东东泉,高高下下树。”清末学者俞樾的四句诗,一百年多来一直被认为是九溪十八涧的绝妙写照,一直被作为是九溪十八涧的最佳描述。可是,我觉得这远远不足以形容这雨中的九溪十八涧,我想还须有:“深深浅浅绿,星星点点花,迷迷漫漫云,稀稀落落人,浮浮沉沉心”,因为九溪十八涧给人绝不仅是景色的静止与延伸,而且也是一种心灵感觉的变化与跃动,而且如此恰好连成九句,句中形容词成双重叠,与九溪十八涧自然名称结构、一脉相承若出一辙,息息对应,可谓天成。 "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丁丁东东泉,高高下下树。深深浅浅绿,星星点点花,迷迷漫漫云,稀稀落落人,浮浮沉沉心”,我沉吟着前人已写的、我揣摩着自己正想的,我感觉随着峰回路转,我觉得好象作了个真正的自然浴,从身体与心灵上同时洗了个彻彻底底的桑拿,让久居城市的喧嚣连日所造成的沉闷压抑与种种不快荡然无存。回眸回想自己白天在雨中九溪十八涧的体验,我暗自庆幸我今天的冲动,也感谢今天的天气,雨不大不小,恰到好处,雨大了,人难于行走;雨小了,景色不致若此!(张春耘)
| 责编:王卉 来源:央视国际网络 |
|
|
|